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馆员动态

陈履生:姜坤之能与姜坤之变

时间:   2023-07-05 11:07

本文为《姜坤全集》第一卷的前言第二部分

对于画家来说,艺术语言上的发展和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满足于过去,就有了与时代随行的时代追求。在这个时期中,姜坤虽然还是立足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表现他既熟悉有感兴趣的很多人和事。在题材内容方面,他竭尽全力的去把创作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历史的高度,因此,他这时候所画的《长乐图》《跳芦笙》表现苗族生活的作品,都显现出了整个创作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方向。

              

姜坤山寨教练队 1972               姜坤风雪夜归人 1974

1972年的《山寨教练队》表现苗族女拖拉机手,到1974年表现现实生活的《风雪夜归人》,描写一位女电工技术员大年风雪夜收工后,在苗族姑娘的小吃摊上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姜坤开始将视角转向表现平常人的生活。这也是他力图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而修正处于群体风格中的时代局限,而将过去创作中的人物亮相变为生活化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民族题材而突破审美上的一些禁区,其意义正如同黄永玉先生1956年创作的《阿诗玛》插图那样。虽然这件作品仍然因为主题不够鲜明而落选于省美展,可是,对于姜坤的艺术发展来说,开始在自己所熟悉的湖乡民族题材方面寻找突破口,并不断有相关的作品出现,从而在题材上逐渐形成了他创作上的一个特色。

继而他于1980年为展览而创作了《别母图》,表现了一女子因参加红军而把自己的孩子寄养在苗家的这样一种离别的场景。198210月他与郑小娟合作的工笔重彩画《苗岭赶秋图》五连屏,是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研究班在叶浅予、蔡若虹、黄胄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作品把苗岭中丰富的生活和民俗结合到一起,让人们看到了喜气洋洋的苗岭赶秋的时代景象。作品被选入中国首届人物画展。这是姜坤在主题创作、在表现苗族题材方面的一个新的成就,是其苗族题材创作的代表作,它不仅奠立了姜坤在画坛上声名的基础,而且以表现苗族题材方面的创作成就显现了创作的特色,这就是他与自己生活所关联的一些具体内容的表现,结构复杂而缜密,表现细致而精到,同时,也显现出了他较高的创作能力,成为这个时期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

姜坤郑小娟  苗岭赶秋图(五联屏) 1982

               

姜坤郑小娟  苗岭赶秋图(五联屏,局部) 1982

显然,如果姜坤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还会有相当多的同类题材的作品出现,可是,他基于此的种种的努力并没有在纵深方面的推进,却因为1982年的敦煌写生,从敦煌的临摹中感悟到了在语言上突破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的在题材上的改变。因此,基于敦煌壁画的临摹写生,他的笔墨语言的变化又改变了他此后的艺术发展方向,这是他在创作方面的历史性的转化。敦煌壁画经过历史年代风化之后,演变出来的那种斑斓的色彩和水墨图式,潇洒豪放的气势!使姜坤深受启发,回湖南后,立刻下农村写生了一批水墨人物,包括船工人体画,有的甚至用的泼墨方法,当时应邀在省博做了一个展览,并被辽宁美术社编辑发现,出版了姜坤的《国画人体艺术》(1988年)一本。之后他又创作了一批以古典人物和湖南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创作。充分发挥没骨水墨画的特点与优势,也体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代表作有《长恨歌》《鸟乡》等。

姜坤鸟乡 1986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融入了敦煌壁画中的没骨的画法而形成的一些新的特点,也显现出了探索中的新的方向。姜坤对于古典人物和对湖乡少数民族的表现也显现出了这个时代中的一种历史性的整体转向,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传统水墨画回归到水墨的本体,随着群体性创作的衰微而走向个体化的追求,姜坤开始了艺术表现以及题材内容上的个性化的追求。

经历了上述阶段性的探索之后,姜坤依然没有定格在其中的某一个方向上,相反,却是出于众人预料之外的进入到山水画的领域。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前后联系的转变,是从人物到山水的顿变。这种跳跃性在当代中国画画家中并不多见,因为山水画领域已经人满为患,而以人物为主的创作依然是美术发展主流中的方向,姜坤在其创作鼎盛时期的转变几乎是难以想象。这不是驾轻就熟的在原有道路上的前行,也不是在原有道路上的继续攀登,而是在讲究传承的山水画发展中的突然介入。面对这一转变,人们会以异样的眼光来看他这一历史性的转身。其间,他的名山画稿系列所展现出来的在山水画方面的才情,增强了他后来在属于山水画的艺术发展中的信心。因为他解决了山水画语言在新时代表现中的一些新的问题,这就是不依附于传统的格局,搜尽奇峰打草稿,通过写生而获得当代山水的新的样式,并结合了敦煌壁画中没骨的表现,也吸收了敦煌壁画的色彩运用等,让人们看到了他这个时期中的山水画的个人特色,这是不同于同时期那些著名山水画家的表现。

毫无疑问,人们今天之所以难以判断他是属于哪一类画家,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题材的跳跃性和阶段性的发展,使得他让人们看到了在当代发展传统中国水墨画艺术的一种可能性。他不像很多传统水墨画画家那样恪守在某一个题材,使所专长的人物、山水、花鸟界限分明,而是以多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所追求的那些独特的内容。因此,不管是人物还是山水,不管是主题创作还是写自我的感受,他都能够自如的去再现和表现。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能够很好的把相互关联的很多内容结合到一起,这也正是后来他在山水中很好地嵌入了人物的表现,尤其是画苗岭山寨这一风情题材,都很好的解决了这种风情中的山水以及自然生活与人物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他山水中的那些属于点景的人物能够画得如此之生动,而且变化多端,这正因为他有的人物画方面的成就。

姜坤黄河吟 1987

姜坤大世界 小人物 1988

姜坤从1957年开始的创作一直到80年代的持续发展,从人物到山水的转变,是姜坤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中人物画成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与当时的中国画发展的潮流,与湖南工笔画的地域特色,都有紧密的关联。自从转向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经过美术院校学习的深厚功底和艺术素养,尤其是专业基础和造型能力为他在面向山川自然的时候,仍然像面对人物那样从容。虽然所画有题材内容上的差异,可是,在表现上的融会贯通使他并没有受传统山水画陈式的约束,而从写生和写生所得的画稿出发,放笔直取,以笔墨来契合自然,显现出了超强的表现能力。作为立身于湖南的一位代表性画家,他不仅在湖南,而且在全国的影响力都是基于创作而展开的。因此,回头来看,创作与教学结合的这样一种方法所培养的人才,在1949年以来的美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点,以及这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人的作用和影响,与这一时期中的美术发展的整体格局都有着紧密的关联。

姜坤之能,姜坤之变,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显现出了不同一般。虽然他不善言辞,也不爱高谈阔论那些观念和主义,也从来不去理论,却在暗中冷静思考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规律,并通过积极的努力来表现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创造精神。在他所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发展中,勤劳和刻苦是其成就的基础,执着和恪守是其艺术的灵魂,而努力和善变是其成就的特色。作为一个个案,姜坤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以及他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都让人们看到了他作为其所处时代的代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