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6年第一期 > 文史述往

武冈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点滴

时间:   2016-05-16 17:05

迭 戈

武冈黄埔军校旧址

 

  湖南省武冈县黄埔军校第二分校,其正式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其前身是“黄埔武汉分校”。 

  1936年元月,因国民党部队下级干部亟须提高素质,重新恢复了武汉分校,校址设立在武汉南湖。复校后的第一任主任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刘绍先(河北大名县人,原名刘培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当时分校主要短期培训在职军官和军士,抗战前夕,国民党进行整军,把整编师的军官和军士调来训练,此时在分校设有一个军官总队(总队长周磐将军)与一个军士总队(总队长张言传将军),人数达2000余人。

 

  一、李明灏接掌分校主任 

  19377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远在武汉分校的军士们得到消息群情激奋,9日早晨,这一天正是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纪念日,在纪念大会上,作为政训科的负责人刘公武(上校)在大会上发言,阐述了北伐的历史意义,赞颂了卢沟桥英勇抗日的壮举,号召中华儿女奔赴战场,挽救国家危亡。 

  刘公武的话刚落音,时任分校主任的刘绍先立即走到台前,恣意地说:“这是地方常发生的事,不足为怪,很快就要解决的。”还说,一些原留住平津不为国民党政府所容纳的旧军官,都投奔到“满洲国”去了等等,他的话还没说完,台下就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此起彼伏,全场怒吼。没等散会,大家纷纷组队退场。 

  会后,大家对刘绍先恐日媚日的丑恶行为提出抗议,与会者具名报请蒋介石校长撤免刘绍先主任职务。为此,调成都分校的李明灏将军接任武汉分校主任一职,而刘绍先则调往西北边区辅佐朱绍良将军。 

 

  二、武汉分校撤迁至武冈 

  国民党军队战事失利,短短几个月大部分城市陷落。日军沿长江兵分两路进逼武汉,其战略目的是保障长江水路补给线。 

  193814日,为形势所逼,武汉分校撤迁至湖南邵阳市,在邵阳,分校主任李明灏将军对机构进行整编,同时组织基本培训。因邵阳市的环境不适合建校,时任分校副主任周磐将军提议,分校建在武冈。因为周磐北伐担任师长时,曾在武冈一带驻过兵,他了解到当地祠堂众多,每个祠堂有大厅可做教室,有宽房可做寝室,还有餐厅等,祠堂外面有空场地正好可做操场。那里地处僻壤,生活成本相对低廉。 

  316日,校部迁往武冈县城南陆家大院,并将其作为教官宿舍,大院紧邻着张家花园,后搬至城东部的法相岩,更名为“中央陆军学校第二分校”。第十四期(总队长周磐)、第十五期(总队长李亚芬)两总队是在武冈学习的第一批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他们集中驻在武冈县城乡各祠堂。不久又招考了第十六期(总队长蓝蔚援),这些军校学生则安排驻在高沙镇。 

  后来几年陆续开办了第十七期、第十八期、第十九期以及校官班和补训总队短期班。 

 

  三、主要人事变更 

  武冈分校机构众多,但最重要的莫过两个处室,一个是教育处,一个是政治部。 

  因为该分校的教育分两条线,一条为军事教育,受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领导;一条为政治教育,受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领导。 

  1942年年初,教育处长李亚芬少将离任,在第六战区司令部担任高参,于1943年病故。继任者为王檄鳖少将。 

  19399月,政治部主任刘公武离任,担任武冈县长。因为原县长林拔萃治理不力,薛岳准备将其撤职查办,刘公武代为说情,因林本人确无劣迹,只是能力不足,改为另有安排。继任者为沈清尘少将。 

  19428月,沈清尘少将因被指告有立场问题(亲共),处境不妙,主动提出辞职,继任者为张泰祥少将。 

  1941年年初,李明灏对国民党加强在校内清除异己不屑,跟共产党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他,感到不自在,私下曾对沈清尘表示:“环境险恶,也不准备干下去了”。正好校中出了不少变故,于是写下辞呈,一心扑在地方教育去了。由周磐中将代理主任一职,19438月,李明灏中将接到蒋介石任命,前往重庆担任警备司令。 

  周磐中将在武冈分校停办后,先到军政部第27总队担任队副,后归于宋希濂部。19502月在昆明被俘,19527月在邵阳被镇压。 

  后期的军校,加大了反共力度,不少教员为此被迫离开学校。 

 

  四、军校的学习与生活 

  学生入校后,前三个月为新生教育,每月生活补助8元,第四个月起则进入正式学习阶段,生活费提高到每月12元。 

  武冈分校的训练,以能刻苦耐劳,擅长野战、射击、劈刺著称,其出来的学生有一个特别标识,那就是草鞋、赤脚、小皮带(学李明灏将军)。毕业生主要分配至第九战区充当下级军官,其中最惨烈的一次牺牲就是第十六期毕业生,在湘北会战中,从牺牲的学生身上所收集的毕业证章,装了一个竹篓。 

  学生入伍第一天,就是剃光头;其二就是发一个“背包”和草鞋,背包里面包个大砖头,20多斤,三个月内“秤不离砣”,以后逐渐增加到46公斤。因为这46公斤是一个普通士兵的标配,含武器、作战工具等重量的总和。而草鞋,是纯粹用禾秆编制的鞋子,从头到尾,直到毕业都穿着草鞋。 

  学生的训练也是以实战为主,不按牌理出牌。前期主要是体能训练,对恶劣环境、病痛的忍受,身体素质的提升,胆量与勇气的增加,如冬天洗冷水澡,夏天睡在太阳下,日晒雨淋不准换衣,任其自凉自干,独身夜晚去坟地放哨等等。有个别人就是在训练中承受不住而死亡。 

 

  五、军校轶事 

  军事训练,自然有其规矩,违规者体罚是常见的事,如第十七期第八队队长王国英,以最爱打人、下手最重著名,他值日一周,创下暴打180多人次的纪录。 

  王国英的打人手法,称作“三扁担开花”,做法是:将受罚的人按在地下,用扁担侧面朝大腿下面打一下,再朝大腿上面打一下,大腿的肌肉便会凸起来;再扶正扁担朝凸起的顶峰打下去,贴实一拖,有如被利刃砍下,当场皮开肉绽。这种打法虽然吓人,但不会伤及筋骨,三五天自愈。 

  虽是战争时期,二分校的医疗条件相比其他战地医院要强大很多,那时候的“奎宁丸”“消炎片”等紧俏药品,在军校开方领药不受限制。 

  因为二分校跟一个上海的花花公子谢葆生关系不错,他总有办法将药品源源不断地“走私”供给军校,他的两个儿子也在军校接受教育。 

  军校生毕业时,算是最“幸福”的时候,对即将上战场的军士们来说,趁机放纵一下,军校是不限制的。 

  当时在高沙市,茶楼酒家、澡堂以及“半闭门”的妓寨,人满为患。军校当局只是提醒学员不要把旅费花光了而已。 

  19448月,日军大举南下,衡阳、邵阳相继沦陷,奉命在冷水滩抵抗的国军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阵亡,情形十分危急。85日上午,军校召集全体官兵分三路,进行疏散,其后多次转移,最后并入成都军校。 

  194510月,日军已经投降,为了精兵简政,二分校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参考书目: 

  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保定军校将帅录》 

  赵焱森《华容之子》 

  黄自荣、邱少华《武冈黄埔情》 

  沈建中《沈沛霖回忆录》 

  张赣萍《弹雨余生录》等 

 

(作者单位:湖南省电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