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6年第一期 > 三湘人物

吴相湘与常德百胜巷窨子屋

时间:   2016-06-02 09:06

曹先辉

  吴相湘(19142007)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生于常德旧城区东门外百胜巷。1949年以后,他先后担任台湾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等院校教授。他阅历丰厚,交游广阔,足履遍及日本、韩国.东南亚与欧美各国。

  晚年的吴相湘,撰写了一部长篇回忆录《三生有幸》,他以历史学者的诚实畅达之笔,精神矍铄地将民国初年常德古城的社会状况,特别是百胜巷当年的风情、风尚再现于世人面前。

  吴相湘

“油码头”大河街

  桐油是我国的特产,从前作为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设备和日用品的防水、防腐、防锈重要涂料。据记载,清末民初,各国驻常德的洋行林立,他们疯狂地掠夺我国丰富的桐油资源。那时的常德有英商太古、安利英、亚细亚;美商有美孚、施美;日商有日清、戴生昌、三井、三菱;德商有美最时;法商有立兴等众多洋行买办。这些洋行买办大多直接、间接的经营或运输桐油出口业务。那些从沅水流域洪江、贵州铜仁、四川酉阳、湖北来凤等地运来的桐油,在常德集结后再输出国外。使得常德成为仅次于四川万县的我国第二大桐油市场。

  吴相湘先生在《三生有幸》中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我家世居湖南省常德县.自曾祖父庆玉公经营桐油业,祖父爱亭公更扩充营运,加以常德自开辟商埠,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日商日清轮船公司每逢沅水上涨时经常有轮船前来运输桐油至汉口、上海,再转运外洋,作油漆的原料。我家经营的‘立成和油行’营业鼎盛,大伯父家花厅后且建有三层洋楼,作招待洋商之用。”“我的祖父和大伯二伯三伯五伯们和他们交际。”

  “我祖经营‘立成和油行’以桐油输出外洋为主。油行正门在常德大河街仁智桥,内进甚深,可堆放桐油篓数千,后门直达沅江河岸。湘黔各地桐油用帆船运来,即起岸至油行后进堆存,候轮船班期再驳运汉口、上海。”他的这些回忆印证了在清末民初时期,常德是座与外国通商的城市,那时的大河街一带洋行、油行、轮船公司林立,各个码头繁忙地将桐油起岸堆存,然后再驳运出口。桐油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经济繁荣和商业发达,大河街因而被称为“油码头”。

  吴相湘当年居住的常德县,就是现在的武陵区和鼎城区,他家经营的立成和“油行正门在常德大河街仁智桥”,就是现在的常德诗墙公园排云阁东侧的沅水岸边。由此可见,吴相湘的豪门里能如此的人兴财旺,靠的是他们经营大宗桐油的出口生意。

经典建筑窨子屋

  窨子屋是从前常德城区的经典建筑。明清时期和民国初年,在常德街巷中几乎都能见到窨子屋的风采。当年的常德窨子屋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和赣派建筑的特色。它一般不采用徽派二层建筑风格的粉墙黛瓦。而采用赣派建筑只有一层的青砖灰瓦风格。只不过在它的上面加了一层低矮的“鸳鸯走马楼”。常德的窨子屋与湘西窨子屋的建筑风格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常德窨子屋的封火墙主要用于防火,而洪江等地窨子屋的封火墙既要求防火又要求防盗,因为那时湘西的土匪甚多。除此以外,常德窨子屋的封火墙是用大块阳沟砖砌成的冬暖夏凉灌斗墙。

  吴相湘先生回忆说:“祖父爱亭公诞育七男,我的生父行六。七房人家都聚集于常德东门外百胜巷、贺八巷,屋宇相连,门户相通。”他所描述的吴家豪宅相连的屋宇,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常德窨子屋。

  1949年后,常德城区保存有许多窨子屋,其中百胜巷就有四座窨子屋是吴相湘家里的祖业。吴相湘先生在《三生有幸》中对此作了解释:“民国三十二年(1943)常德会战,我守军尺土必争(东门激战最烈) ,日军用火攻,城厢内外房屋,毁损程度更甚于长沙,当时统计完好房屋不过一百所,而我家在东门外百胜巷房屋巍然存在。这岂非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昔日豪门盛宴

  吴相湘先生在《三生有幸》中还讲述了他家里举办的许多次豪门盛宴。浓墨重彩地再现了他祖父庆寿时设宴的满汉全席、演堂戏、吃米粉的情景。他回忆说:

  我祖父爱亭公自四十岁起祝寿,即在家中演堂戏。常德县城天元、文华两大戏班,就是由我祖父一手扶植长成。每次堂戏至少三日,多至九日。民国十五年(1926),我祖父八十寿诞,欣逢相治大堂兄抱孙之喜,五代同堂。祝寿堂戏,连续一月。加以我母亲与祖父寿诞同在夏历四月二十五日,胞兄相洋生辰是端午节后一日,即夏历五月初六日。连台好戏,继续上演。我生父最欣赏《水满金山寺》这出戏,这几天一定搬演。有时,甚至是天元、文华两班同时打对台。堂戏上演时,正厅花厅摆满满汉全席招待宾客。我总随父兄坐在正厅全席桌边看戏。当时祝寿习惯,寿辰先夕暖寿。酒席菜肴外,用圆米粉。寿诞日早晨,宾客来祝寿,‘过早’酒席也是米粉。当日晚宴用满汉全席,每年都是由常德城内两家大酒楼——庾楼、案园承办这些酒席。六十馀年前往事,至今记忆清晰:实在是这些盛事给我非常深刻印象。加以平日我常随父兄至这两酒楼,楼台亭阁之胜,远较今日各大都市酒楼因‘空气调节’门窗密封的情形要显得自然。尤其是我最喜全席四热碟中的瑶珠球(干贝丝做成)、炸虾球。

  据《常德地区志•商业志》记载,当年常德的“满汉全席”为“十八大,八小,十二圆碟,四高桩,十鸳鸯,四点心”。其中的十八大是叉烧烤天鹅、挂炉烤鸭、魚翅银耳、子龙脱袍、洞庭金龟、四季发财、步步高陛等热碟佳肴。“八小”是冰糖湘莲、蘑菇炒冬笋、鲜藕野鸡片等菜蔬。“十二圆碟”是各种冷碟和拼盘。“四高桩”是装有水果的高脚碟子。“十鸳鸯碟”是中间隔成两半的小碟子,一半装花生米,一半装瓜子,每人一碟。“四点心”是全席共上四次点心。这种“满汉全席”是边吃边上菜,边撤菜边换菜的“撤席”。

  至于庾楼、案园,它们是民国初年常德著名的酒楼,它们都在现在的常德会战公墓东侧原兴隆街位置。文章中的“圆米粉”,显然是大名鼎鼎的常德米粉。

  吴相湘先生提到的天元、文华两个戏班,是1910年前后,常德汉剧“四大名班”天元、文华、瑞凝、同乐中的两大戏班,它们在常德汉剧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岁月留痕百胜巷  

  百胜巷是条常德著名的古巷,因清代曾建有一座名叫百胜观的道观命名,百胜观供奉有百胜将军的神祇,此观就在人民路的百胜巷口原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位置。清代同治元年的《武陵县志》有记载:“百胜观: 东城外大街。”

  那时百胜巷内还有一座斗姥观。清嘉庆《常德府志》有记载:“斗姥观: 府东二里。国朝顺治十年(1653)建,康熙二十二年镇平将军徐夫人孔氏修。”斗姥观在百胜巷巷尾的东侧,即现在的常德市第一幼儿园和第一人民医院范围内。它由徐治都的孔夫人捐建。徐治都为湖广提督(省内最高军事长官),而夫人孔氏是位穆桂英式的人物。清嘉庆《常德府志》有记载:“桃源流贼万人杰肆掠,夫人孔氏亲统兵剿平。事闻,授治都镇平将军,孔氏授一品夫人,食提督俸。”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吴相湘先生的故居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巨变。当年的荷花嘴是“美国教会设立的懿德女校”,现在是中共常德市委机关大院。当年吴相湘先生家里留存的四座窨子屋,其中有三座于本世纪初在红卫社区棚户区改造时被拆除,仅仅剩下百胜巷26号吴相湘家和28号另一位开油行的杨氏窨子屋犹存。这两座窨子屋虽然年代久远破损严重,但青砖的封火墙、玻璃亮瓦天窗、岩石门槛、飞檐翘角、石板天井和雕龙横梁等窨子屋的特征仍依稀可见。那硕大的铆钉将墙体与木结构完美地咬合在一起,显示出窨子屋最典型的标志性特征,这些遗存都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

(作者单位:常德市宏德实业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