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4年第一期 > 湖湘文化研究

明清两朝偏沅巡抚试探

时间:   2014-07-25 10:07

杨锡贵

  

  以巡抚名官,“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时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得名于“巡行天下,安抚军民”的特殊使命。初为临时性差遣,“事毕复命,即或停遣”[1],“各省专设,自宣德五年(1430)始”[2]。偏沅巡抚则晚至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始设。偏沅巡抚在明清两朝曾存在近130年之久,但湖南历史上这一最重要职官的建置变动情况,目前尚未见到专文介绍和论述。本文拟对其进行初步考察。

 

置罢不常的明代偏沅巡抚

 

  偏沅巡抚一职中的“偏沅”,是偏桥和沅州两地省称的组合。偏桥在今贵州省施秉县境内,“县北门外故有桥,名偏桥”[3],地以桥名。明朝时施秉县属镇远府所辖,朝廷在此既曾设有作为行政机构的偏桥长官司,也曾设有作为军事机构的偏桥卫。沅州,在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宋置,元朝升路,明朝时先改为府后降为州,清乾隆元年(1736)又升为府。偏桥与沅州同时与苗区错杂,“夫楚南密迩荒服,故设偏沅巡抚,挈一州一卫,以命幕府重其地也”[4]。该辖域的行政、军事管理机构以“偏沅”命名,表明“在明清时期,该地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5]。

  1. 设立时间与原因

  《明史?职官志》称:“万历二十七年,以征播暂设。”[6]《罪惟录》帝纪卷14《神宗纪》:万历二十七年“冬十一月,诏以江铎开府偏桥镇扼贼”[7]。《明史》李化龙传:万历二十七年讨杨应龙,“帝以楚地辽阔,又擢江铎为佥都御史,巡抚偏沅。湖广设偏沅巡抚自铎始也。”[8]《神宗实录》卷344,万历二十八年二月乙亥(1600年3月15日):“以川、黔用兵,偏沅添设巡抚,上用江铎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十月壬辰,兵部复湘、桂会剿皮林叛苗,宜令抚臣江铎暂驻偏、沅进剿。”[9]

  上引史料表明,偏沅巡抚始设时间,除《神宗实录》记为万历二十八年外,其余三则材料均记为万历二十七年。笔者揣度,前者当为实际到任时间,后者当为下诏设抚时间,故宜从后者。

  设立之由,“以川、黔用兵”之故,系出于“征播”“扼贼”“讨杨应龙”的需要。播州,今贵州遵义。杨应龙先祖从唐乾符三年(876)入播州起,杨氏共世袭宣慰使二十九代。在明初内附。明万历十八年(1590),杨应龙起兵。二十二年(1594),明朝廷以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黔军务,展开进击。次年,杨应龙听命罢兵。二十四年(1596),再次起兵,攻扰邻近土司。次年,攻掠江津、南川、合江,侵及湖广。明年(1598)又陷綦江,大事杀掠。二十八年(1600),总督李化龙率部突破娄山关,攻克海龙囤土城,杨应龙自杀。因此,偏沅巡抚是明朝在征讨杨应龙最关键时间节点设立的。当杨应龙之叛平定后,仍令江铎暂驻偏沅,以便“会剿皮林叛苗”。《明事断略》述及嘉靖时曾在辰州开府设官镇压诸苗之事后称:“治苗之法,剿抚互用可也。呜呼!开府辰州,虽一时权宜,然三省苗徒不时蠢动,提督军务,必不可少。后来偏沅巡抚之设,仿此事而行之者欤。”[10]故偏沅巡抚实为针对苗事而设立,而不是为了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偏沅巡抚的设立,既然是基于对苗民用兵的需要,其职责当然就要偏重军事方面。前述谕旨已经说得十分明白,即“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在《明史?职官志》中,其规范性名称表述是“巡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11]。

  《神宗实录》万历二十八年七月戊辰(1600年9月27日),兵部复:偏沅巡抚江铎守制回籍,“其添设巡抚衙门,贼阮藩平,宜如原议。允之。”[12]则偏沅巡抚初无衙门,至此方设。

  2. 偏沅巡抚的置罢

  检诸史籍,时置时罢是明朝偏沅巡抚的一个显著特征,基本情况如下:

  为平定播州土官叛乱,万历二十七年自贵州巡抚析置,三十一年(1603)罢。[13]此为万历年间的情况。

  天启二年(1622)十月复置。《熹宗实录》卷25:天启二年八月辛末(1622年9月12日),“湖广巡抚薛贞请敕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协济黔饷;偏沅添设军门。下部议。”卷26:九月丙辰(10月27日),巡抚都御史傅宗龙认为贵州、湖广巡抚皆无法顾及偏沅地区,“偏沅宜更设一巡抚”。卷27:十月甲戌(11月14日),升“郧阳巡抚杨述中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督贵州兵饷”。但该书卷28:十一月辛酉(12月31日),“以偏沅巡抚杨述中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贵州,兼制湖广辰、常、衡、永十一府并云南军务,兼理粮饷”。故偏沅巡抚当又罢。天启四年复置。卷39:天启四年二月丙午(1624年4月9日),“四川右布政使李仙品为佥都御史,巡抚偏沅”[14]。至天启末年,偏沅巡抚均未罢。此为天启年间置罢情况。

  《明史?职官志》称偏沅巡抚于“崇祯二年定设”,但崇祯二年至九年史籍不见偏沅巡抚的记载,当罢。崇祯十年(1637)复置。《国榷》卷96:崇祯十年七月己巳(1637年8月22日),“陈睿谟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偏沅军务,巡抚湖南、湖北”[15]。《绥寇纪略》亦云:崇祯十年,“偏沅巡抚陈睿谟初受事”[16]。自此至崇祯末年,明偏沅巡抚未再罢。此系崇祯年间置罢情况。

  3. 驻地及辖区

  偏沅巡抚驻地,前述万历二十七年“开府偏桥镇”之记载,说明最初是设于偏桥镇的。但万历二十八年二月丙子(1600年3月16日)上谕以“远驻偏桥,鞭长不及马腹,况偏桥地僻城小,既驻总兵衙署,供亿力必不支,宜令抚臣移镇沅州而守,巡历清、平、偏、镇,以便就近策应”[17],说明又改驻到沅州。而天启五年(1625)“巡抚傅宗龙奏,苗寇披猖,地方受害,乞敕偏沅巡抚移镇偏桥,勿复回沅,凡思、石、偏、镇等处俾练兵万余人”[18],说明有可能又回驻到了偏桥镇。故偏沅巡抚驻偏桥或沅州,应该是根据地方治安形势的变化而定的。又雍正十年(1732)修《湖广通志》卷28《职官志》载:“陈睿谟,武进士,巡抚偏沅都御史,怀宗末年开府长沙,沅抚自此始。”[19]怀宗即崇祯皇帝,是明偏沅巡抚驻地在崇祯末年又曾迁至长沙府。

  明偏沅巡抚辖区,史无明确记载。据勒润成先生考证:初应为明嘉靖二十七年“湖广贵州四川总督”直辖之地,估计应含湖广常德、辰州二府,四川夔州府东部地区,四川酉阳宣抚司,平茶洞长官司,湖广施州卫,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卫司,靖州直隶州及贵州东部地区,并推测贵州思州府、镇远府、黎平府亦属偏沅巡抚管辖[20],不仅仅是“挈一州一卫”而已。

  4. 明偏沅巡抚任职员缺

  按明制,巡抚并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故在被派巡抚某地时,均加授都察院的宪衔,任偏沅巡抚一职者亦遵从此制。表1说明,从万历二十七年至崇祯十七年,除去1人由他职兼任者,其余6员均以右职宪衔出任此职,无人以左职衔出任。同时也说明,所谓明代偏沅巡抚“多为世袭”之说无据。明代出任偏沅巡抚者的具体变动情况如下表。

表1 明朝偏沅巡抚员缺更替年表[21]

  

籍贯

出任前官职

在任时官职

在职年时间

  

浙江仁和

山西按察使

右佥都

万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16001601

杨述中

 

抚郧阳右佥都

兵右侍兼右佥都

天启二年1622)十月甲戌至十一月辛酉

李仙品

陕西高陵

右布政

右佥都

天启四年二月丙午五年三月丁巳16241625

闵梦得

直隶吴兴

右布政

右副都

天启五年三月甲戌六年六月壬子16251626

张鹤鸣

安徽阜南

贵总督

川贵总督兼

天启六年十二月壬戌崇祯元年16261628

陈睿谟

 

左布政

右副都

崇祯十年七月己巳十六年七月16371643

李乾德

江苏南充

不明

右佥都

崇祯十六年八月至十七年16431644

傅上瑞

 

 

 

 

 

清朝袭置后的偏沅巡抚

 

  清顺治元年,当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进入北京,爱新觉罗·福临建立了全国性的政权。三年(1646)正月,清军南下入湘。次年,陷长沙、湘阴。至六年八月,清军定湖南。清朝建立后,承袭了明朝中叶以来已经制度化了的地方督抚制度,偏沅巡抚亦予保留。

  1 袭置、移驻与改名

  清军南下入湘的前一年,即顺治二年七月初十(1645830日),朝廷即“以高斗光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偏沅”[22],仍驻节沅州。又,《陶密庵先生年谱》顺治十年二月条记载,“清偏沅巡抚金廷献得先生……夜,集鞫于真武庙。按:长沙巡抚行辕左侧,旧有玄武庙,亦号真武庙”[23]。则偏沅巡抚又当时常外出,长沙即曾作为其暂驻之地,设有行馆或办事机构。时湖南北均属湖广行省,偏沅巡抚、湖广巡抚并立。

  康熙三年三月十二日(166447日),清廷对两湖的行政辖境作了明确的划分,“以湖广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州、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归湖广巡抚辖,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七府,郴、靖二州归偏沅巡抚辖”,并“增湖广按察使员缺驻长沙府”[24]。依照自然地理形势划分后的两湖行政辖境,使偏沅巡抚辖有湖广行省的南境,洞庭湖以西以南和五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一个有机的行政整体。四月初一日(426日),朝廷命湖广右布政使移驻长沙,辖长、宝、衡、永、辰、常、岳等七府,郴、靖二州。[25]闰六月十二日(82日),命偏沅巡抚自沅州移驻长沙,[26]事在周召南任内。

  雍正二年(1724),以官名与地不相符,偏沅改为湖南,事在魏廷珍任内,偏沅巡抚之名遂成历史陈迹。

  对明清两朝偏沅巡抚的变动,清《(雍正)湖广通志》总结道:“湖南巡抚都察院,在府城(笔者按:此系指长沙)内西北。旧驻节沅州,兼辖偏桥卫,为偏沅巡抚都察院。后偏桥卫割隶贵州,[偏沅巡抚都察院]移驻长沙,仍名偏沅巡抚。雍正二年,抚臣魏廷珍以官名与地不相符,咨部改偏沅为湖南。今为湖南巡抚都察院。”[27]

  2 人事变动

  清代出任偏沅巡抚一职者,据《清史稿》卷二百一《表》四十一《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记载,共有2324人次,其中赵申乔两次出任偏沅巡抚;光绪朝《湖南通志》卷一百二十一《职官十二·国朝一·原设偏沅巡抚》记载,共有22人。两者略有歧异。又据《东华录》康熙十二年二月初四日(1673321日)载有“削解任湖广总督张长庚太子少保衔,以任偏沅巡抚时捏报恳荒故也”[28],则张长庚亦曾任偏沅巡抚,待考。此外,审事侍郎王度昭曾一度署理偏沅巡抚。兹综合以上两种史料记载,并据王先谦编《东华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等资料,将清代出任偏沅巡抚一职的人员变动情况列表如下,并对若干问题加以说明。

2 清朝偏沅巡抚员缺更替年表

姓名

籍贯

任前官职

任时官职

在任时间

备注

高斗光

山东嘉祥

故明凤阳

巡抚

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

顺治二年七月初十至

四年十月十一日

16458301647117

降调

 

奉天

河南右布

政使

右副都御史

顺治四年十月十六日至

六年正月丁丑

1647.11.121649.2.28

金廷献

奉天

御史

右佥都御史

顺治六年正月廿二日至

十年十一月十六日(1649.3.41654.1.4

病免

冯圣兆

 

宣府巡抚

右副都御史

顺治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654.1.19—?)

调离

袁廓宇

陕西富平

江南督粮道参议

右佥都御史

顺治十一年正月十八日至

十八年闰七月十二日(1654.3.61661.9.5

休致

周召南

奉天

 

 

顺治十八年闰七月廿日至

康熙八年

1661.9.131669

 

 

奉天

内秘书院

学士

 

康熙八年八月初四日至

十三年(1669.8.291674

先逃后逮,秋后处决

韩世琦

奉天

江宁巡抚

 

康熙十三年二月初一日至

二十二年九月

1674.3.71683.10

调任四川巡抚

丁思孔

奉天广宁

江苏布政使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五日至二十七年二月十一日168310241688312

调为河南巡抚

兴永朝

汉军镶黄

四川按察使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年五月十七日(1688322168973

迁任福建浙江总督

 

直隶

安徽布政使

 

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1689771690719

调任江苏巡抚

于养志

奉天

浙江布政使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三十年(1690.7.291691

调离

 

奉天

 

 

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日至三十三年二月初六日(1691217169433

董国升

奉天

 

 

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至三十四年

16943141695

调离

杨凤起

汉军正红旗

布政使

 

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五日至三十七年八月十八日(16958141698921

革罢

 

奉天

左副都御史

 

康熙三十七年八月卅日至

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1698103170324

先迁刑部右侍郎,后降四级调用

赵申乔

江苏武进

浙江巡抚

 

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至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0324171128

先离任候审,后迁左都御史

潘宗洛

江苏宜兴

内阁学士

 

康熙五十年正月二十二日至五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171131017131110

李发甲

云南河阳

福建布政使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至十二月二十一日

171311171425

忧免

 

奉天

 

 

康熙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十七日

1714371715122

调离

 

广东海康

福建台湾道

 

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171512917151230

调离

李发甲

云南河阳

湖南巡抚

 

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至

五十六年(17151717

病免

王之枢

直隶定州

内阁学士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初三日至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一日(17171251723225

魏廷珍

直隶景州

两淮盐政

 

雍正元年正月二十日至

二年六月十九日

1723224172487

革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清承袭明朝偏沅巡抚官职后,初亦从明制加授都察院宪衔,且在史书记载中亦称巡抚某地,至迟从周召南任职始,才不加宪衔,亦不再称巡抚偏沅,而称派某某人为偏沅巡抚。

  表2中的高斗光、王樑、董国升三员,光绪《湖南通志》分别作高光斗、王良、董安国,本表从《清史稿》《东华录续东华录》之记载;冯圣兆一员,光绪《湖南通志》漏载。兴永朝、魏廷珍二员籍贯,光绪《湖南通志》分别作奉天、河间,本表从《清史稿》之记载。

  高斗光降调,系因“坐蓄发重犯不行”[29]而被特参的结果。

  冯圣兆出任偏沅巡抚时间,《东华录》作十二月初五日,离任时间不明,顺治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1654年11月4日)奉调巡抚延绥。[30]

  卢振任内,值吴三桂之乱初起进攻长沙之时,作为封疆大吏,竟然弃长沙,奔回京城,康熙十分震怒,遣部员将其逮捕。京法司狱奏:“卢振为封疆大臣,乃于长沙未变之先,委地潜逃,应论绞。”得旨:“卢振着监候,秋后处决。”[31]

  杨凤起革职,系因在湖南藩司任内“承丈造册,出过印结,专怙己私,罔恤民隐,欲取齐各属并无不均印结,混结此案,殊属溺职”[32]所致。

  金玺降调,缘其隐惹红苗抢掠之事。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十二日(1703年5月27日):“吏部、兵部会议吏部侍郎傅继祖等往湖南察审红苗抢掠一案,地方官隐匿不报是实,应将总督郭琇、提督林本植、巡抚金玺、总兵官雷如俱革职。”得旨:“总督郭琇、提督林本植着革职,巡抚金玺着降四级调用,总兵官雷如着革职留任效力。”[33]

  赵申乔原任浙江巡抚,朝廷获知“镇筸红苗肆行掳杀,地方官不究不报”这一情况后,命其与吏部左侍郎傅继祖、工部右侍郎甘国枢“驰驿前往湖南,详察具奏”[34],遂调任偏沅巡抚。其离职系因与湖广提督俞益谟“互相参劾,有乖大体。巡抚有疆陲之责,提督有弹压地方之任,伊等同在一省而不相睦,必致贻误地方,着俱离任候审”。于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初六日(1710年2月4日)奉旨离任候审后,“偏沅巡抚印务着差往审事侍郎王度昭署理”[35]。

  魏廷珍出任偏沅巡抚的情况是:雍正元年正月二十日(1723年2月24日),公舅舅隆科多捧出上谕:“巡抚王之枢员缺着魏廷珍补授,谢赐礼到任后,魏廷珍自扬州即速赴伊巡抚任。”又奉上谕:“著魏廷珍:伊受皇父恩之人,朕今又用巡抚,想魏廷珍断不负皇父之恩,亦不负朕。着传谕。”[36]

  

  参考文献

  [1][6][11]张廷玉等.《明史》(六)卷73.北京:中华书局,第1767~1768、1779、1779页.

  [2]王世贞.《明会要》卷34《职官六?巡抚》.

  [3][4]清?卫既齐.《重修偏桥碑记》.《(雍正)贵州通志》卷37.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5]陈靖华.《明代儒臣朱英家族户籍考》.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7]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P64

  [8]张廷玉等.《明史》卷228.北京:中华书局,第5985页.

  [9][12][16]转引自吴廷燮.《明督抚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690、690、691页.

  [10][13][14][15][17][18][19][20]引自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4、63~64、65、66、65、65~66、66、66页.

  [21]引自鲁佳《明代官职中的“左”与“右”》附表46《偏沅巡抚年表》,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30日,第209页.

  [22][24][25][26][28][29][30][31]王先谦、朱寿朋.《东华录东华续录》(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第244、510、510、512、578、271、369、593~594页.

  [23]熊治祁编.《湖南人物年谱》(一),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第194页.

  [27]清《(雍正)湖广通志》卷16.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2][33][34][35]《东华录续东华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影印版第360、429、424、515页.

  [3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一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页.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教育科研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