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2年第四期 > 三湘人物

最早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湘人李达

时间:   2015-03-05 16:03

许康

  20世纪以李达之名名世的,首推中共一大代表李达(18901966),字鹤鸣,毛泽东尊其为“鹤鸣兄”,湖南零陵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其次是开国上将李达(19051993),字德三,陕西眉县人,曾任国防部副部长;而数学博士李达(19051997,英文作TaLi),字仲珩,则久已被国人遗忘,本文对其生平事迹稍作介绍。

  一、李达(仲珩)自写的传略

  李达(仲珩),族名李后达,幼号奠南,湖南平江县西乡三渡江新平村人。据族谱记载,该地李姓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的后裔,石敬瑭后晋时由江西迁来平江。其父李介藩(18761960),“不好读书,业农,性善,不与人争”。担任过小学校长,乐于助人。介藩妻卢氏,生三子五女,李达排行第二。其兄弟姊妹中,还有四人大学毕业。

  1987224日,时年82岁的李达应笔者的函请,寄来《李达自传》游戏文字:

  小时我很顽皮,喜谈是非曲直。才进学堂,因为好问,被老师打了一顿。稍大爱抱不平,常遭族邻打骂。连自己的母亲也不喜欢我。祖母爱我不偷她的谷子。住房曾被水淹,我未雨绸缪,屋外通沟。她又信任我,告诉我许多叔祖横暴的事实。祖父在世,曾买米赈灾,祖母给我三本登记受惠人姓名和米价的簿子,叫我整个烧掉,莫让伯父知道。

  我父亲没有当过和尚,可真是阿弥陀佛,他会种田,但不知怎样驾牛。

  在欧神庙上高小,只闻钟鼓鞭爆,不知先生在说什么。后来转读东山寺,晋和尚送我一些书,可没教我如何成佛。东山寺石级多、树高大,爬上爬下使我的身体炼得不错。在妙高峰学了一点东西。在中央大学领导“免费驱胡”闹了一次风潮,张乃燕讨嫌我。到德国走了一趟,学了一点数学,回国教了几个学生,才到美国宇航界工作。

  一生不会经营,永远是个穷鬼,虽然没下牛棚,将来定入地狱。死前经历,如是我闻。

  文中所说的东山寺高等小学,即现在的平江县第五中学。1924年李达毕业于长沙妙高峰中学(现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旧制第9班。该校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母校)毗邻,校址均由城南书院(创立于南宋)演变而来。然后李达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当教育部将校长郭秉文解职、委派胡敦复继任时,学生却欢迎竺可桢长校并要求不增学费,闹起学潮。该校改名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是蒋介石老靠山张静江的侄儿,将李达系之囹圄。李达出狱后留校任助教,越年回湘到母校执教。不久就抓住湖南考录公费留学生机会,与何凤山(雅礼大学出身,后为外交家,二战前夕以给予近万名犹太人来华签证,被誉为“东方辛德勒”)两人考上,同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分别攻读理科、文科博士学位。

  二、世界数理名师悉心指导

  李达在慕尼黑大学师从卡拉西奥陀利(c.caratheodory,希腊籍)和奥斯卡·佩隆(()skax·Perron,奥地利籍)这两位大数学家,最近国际上有“综合量化分析得出:二十世纪数学家排名”,他们分列第4l70位。进入该表前100位中的华裔数学家仅有陈省身(第3l位)和华罗庚(第90位)。李达称:1929年春在中央大学任教时,其师周君适曾命他编译奥地利裘倍尔(E.czuber)的《统计研究法》(1927年出版)一书作为教材,他因留学事迟延到德国才完成(1933年出版),并得到其师佩隆、其友厄里卡·佩隆(Erikax·Perron),以及徐国英女士的帮助,可算是中、奥、德文化交流之一段佳话。

  在导师指引下,李达以《变系数差分方程组解的稳定条件》研究课题,两次申请到由庚子赔款组成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19301937年的八年中全国数学界总共只有21人次获得该基金,甲级仅华罗庚和曾炯各得一次。李达是乙级,每年获资助’750美元。李达是我国最早发表差分方程稳定性论文的数学家(1933年),远早于国内其他人关于稳定性理论的研究(1956年开始)。而今国人研究微分方程稳定性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问题则到近年才有较大进展,可见问题之难,李达的工作是先驱性的。

  李达在美国填的履历表有一栏写道:“作为我数学博士课程的一部分,我必须在慕尼黑的索末菲教授(Arnoldsc,mme:rfeld)指导下完成几个物理学研究科目。”李达真是三生有幸,因为“在旧量子论中,索末菲的学术成就很高,理论物理技巧的水平恐怕也是最高的……他培养了海森伯和泡利这两个最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语)

  三、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将实况及时通报国人

  李达是我国最早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元老之一。第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瑞士苏黎世召开(193294日12日),以往这一世界级盛会从来没有中国人的身影。这时中国数学会还没成立,中国报名参会的是熊庆来(代表北平“中国数理学会”)、许国保(交通大学物理教师,在德国进修)、李达和曾炯(哥根廷大学博士生,终因迟到被拒绝注册)。这种机会(含财力)之难得,可比较1936年奥斯陆第1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只有唯一的代表刘俊贤。而二次大战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数学家一直再未参加。

  李达在会后第三天,即915日,就写出了长达5000字的《世界数学家会议记录》,并分别寄往南京的《科学世界》(第l卷第l6973页)和长沙的《世界旬刊》(总第2l1722页),两刊同在1932111日出版,刊名又同有“世界”两字,会议也由他译称“世界(当时多译为‘万国’,现代通译为‘国际’)会议”,这一巧合正反映着李达的世界眼光,以及他要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舞台尽一点力量的决心。因为《科学世界》是中华自然科学社的会刊,李达和华罗庚等后来是该社数学组的主要负责人;((世界旬刊》是世界学会长沙分会(即湖南分会)的会刊,李达在湘已与之有密切关系。

  李达这篇文字可评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数学家对国际性数学学术活动所写最详细且最早的报道,几十年间各刊类似文章无出其右者,大大开阔了国人(尤其是数学界)的眼界。今摘其l/3文字如下(文中外国名字,译出来读者反而无从认知,故仍其旧):

  (一)缘起

  1897年世界算学家会议于瑞士苏利市(zurich,苏黎世)是为第一次世界算学家会议,其后每四年举行一次。集专家于一处,以质疑发蕴,则必有同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之慨矣。算学既如此之大又如彼之专,各以心得公诸大众,则有无相通,集思广益矣。读名人书服膺其人,若能一见则不独可执经问义,亦可握手言欢,倾其积愫,岂非大快事哉。有此三者而算学专家会议以起。

  (二)组织

  1932年算学专家会议重在苏利市举行,共到八百余人。其组织设委员会,分名誉委员、组织委员、执行委员三种。学术交流讨论内分八组:(1)代数及数论,(2)分析,(3)几何,(4)概算统计及保险算,(5)天文及理论工艺,(6)力学及算学物理,(7)教理哲学及算学史,(8)算学教授法。分组会各人讲演以十五分钟为限。

  (三)日录

  九月三日晨,余自慕尼黑乘快车,下午六时抵苏利市,晤熊先生,师生相见,至为快慰,知中国数学界年来日千里,欢欣莫名。九月四日至办事处报到,悉日本亦有数人来。事毕,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是晚赴招待会。得见Hilbert,courant,Hurwitz诸人。大会主席Fuiter为人极和蔼,嘱致意余师Permn教授,以其身体欠安未能到会也。Vanderwaerden廿六岁即任正教授,好谈论。九月五日上午九时开会,由胡乙铁(Fuiter)主持,又提出Hilbert(德),Hadamard(法),Pincherle(意),Young(英)等为副主席,GonsethSpeiser为秘书。胡氏继作大会学术报告,题为Ideal原理与函数论。下午三时至六时举行分组讲演。各人演词经整理后,由印刷股出版。是晚走音乐会。

  九月六日carafheodorv(按:李达的业师)、巴黎大学Julia、苏利市工大Pauli(按:泡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俄国卡山大学Tschebotaroewcarlemann作大会报告。下午游湖,舟中得识Pringsktim,Knopp,Ha(1amald,Muller,Julia,Wiener,Doetsch诸教授,Hadamard尤和蔼,“学问深,意气平”,洵非虚语!

  熊庆来先生公子秉明未满九岁,善画能诗,日为硕儒画相,咸逼真,教授多为签名作纪念,有奇童之目。(按:熊秉明后来留法学习美术,成为著名旅法华裔画家。)

  九月七日巴黎大学cartan、柏林大学Bieber})ach、美国Morse、哥廷根女教授Noether、丹麦哥本豪大学Bohr作大会报告。九月八日:分组旅行,余等因费用不足,未参加;乃参观物理学院及天文台,事毕,主人欲出东京天文台刊物相示,余告之日:“余等系中国人,中国在天文学昔有极大贡献,元明以还,学者专重哲理,未能尽量发展。近吾国天文学家亦极努力,北平广州南京诸天文台,均有刊物。”致谢而出(按:时值“九一八”事变刚一年,李达心怀国难国仇,故拒收日本书刊)。下午参观生物馆。

  九月九日罗马大学severi、芬兰Nevanlinna、日内瓦wavre、美国Alexander、匈牙利色格丁(szeged)作大会报告。(按:每日下午都是分组报告,以下不再繁引。)

  九月十日巴黎大学Valimn、波兰华沙大学siell)inski、奥国Menger作大会报告。下午七时,赴市立戏园公宴,Veblen(美),weyl(德),cartan(法),severi(意)以次致谢。然后表演跳舞。自助餐因人数太多,秩序欠佳。饭后跳舞,余等不善此,但作壁上观。

  九月十一日:赴市政府茶会,席间得识Schouten,Fraenkel,Valiron,及Cartan父子。余师caratheodory又为介绍与Tonelli,severi诸人相识。又市府燕辞及代表谢词均不赘。是日秉明为Hilbertf按:希尔伯特,当时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德国人)画像。

  九月十二日德国启尔大学stenzel报告:古希腊之算学观念及思维。十一至十二时,行闭会式。宣告本会接收Fields奖章基金,成立委员会,以Caratheodory,Cartan,Severi,Takagi(高木贞治)为委员,讨论奖章应给何人,及给予方式(按: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这里记录了设置该奖的由来)。外并讲决(1)成立算学教育组,以Hadamard为组长,lietzmann等副之,并请各国举出代表参加,报告该国最近算学教育状况(中国会员共推熊庆来先生为代表)。(2)下届会议(1936)在挪威首都Oslo举行。(3)组织国际算学家联络会,以Veblen,wevl,cartan,severi主其事。(4)请severi主编世界算学图书史。最后由与会的法国女士致谢瑞士女界招待,词毕,散会。

  (四)结论

  此次会议结果极圆满,可惜国内学者没做准备、没钱参会。其实分组讲演,均系专门问题,中国学者亦可发挥宏论,为国增光。至费用方面,则吾辈穷儒,川资膳宿,盖有待于政府之供给。尤有进者,则吾国应集中人才,创办一算学杂志,以扬国光。

  按:上海交通大学的许国保也写了《出席万国数学学会之经过》一文,对学术活动及数学人物记载不多,拖延到19345月才在《交大季刊》(第137782页)发表。

  四、回国后的任职和贡献

  1934年,李达获得数学博士学位,旋即去巴黎研究,1935年回国。带回了德籍夫人(中文译名“杜泛霓”),即在清华、山东、同济大学和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1938年又争取到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的研究补助专款,同年获资助者还有钱伟长及后来的“两弹一星”功臣郭永怀、王承书等7人。另据查,19291941年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总共资助译书12种,资助著书2种,后者乃是秦汾(教育部次长)的《解析几何》和李达的《积分方程概论》。李达在国立师范学院任数学系主任,其时中文系、外文系主任分别为钱基博、钱钟书父子。数学系学生连获全国大学、师范学院三届数学竞试团体冠军,戴世虎(19172002)取得1940年、1941年两次个人第一名。可见数学教学成绩突出。

  李达为人正直,颇具个性,迭次与校方当权者如同济校长翁之龙、国立师范学院院长廖世承发生冲突,至被国立师院院部及师院国民党区党部上报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予以“停职、解聘”。但他对学生则爱护备至,至今仍为其学生所称道。他转赴重庆大学任教,继而被聘为搬迁在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理学院院长。其数理系“创立于民国三十二年秋。李先生以理学院长兼本系系主任……万分困难,但经其苦心计划,本系基础,因此奠定”。抗战胜利学校迁回上海,“各位先生皆具诲人不倦精神,因此师生间之感情融洽,研究气氛颇为浓厚。李仲珩先生赴美讲学,暑假期满,全系师生皆希望其能早日归来,继续领导研究,俾本系之前途将更臻发展也”(《复旦数理通讯》第l期,1948)。

  1948年李达在《科学》杂志发表《三十年来中国的算学》一文,署名“李仲珩”,对1918年以来的中国数学各分支研究成绩作了较全面的回顾,这也是全国第一篇。

  他的德国夫人杜泛霓抗战初期去了香港,离异,辗转回德国。李达在重庆与复旦中文系学生张文芳喜结连理。张小姐是清末湖北提督、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黎元洪的上司)之嫡孙女,张彪避居天津租界久当寓公后才出生。她没有千金闺秀的娇气,抗战时单身投奔大后方求学抗日。李达与她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育有二子,均在美国成长。

  五、参加宇航研发滞留美国

  1946年李达再次考上教育部留学公费,1947年到美国做访问研究。他的强项是数学物理方法,曾独立主持一个宇航科研部门和几个重要项目,后来参加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地解决高技术领域问题。李达自述其在国外的主要科学成就有:稳定性控制和基本原理;空间环境的流体和材料的性能;颤振分析和预报方法;低温学和流体力学。

  具体说来分别是稳定性控制的基本理论;超音速飞机机翼(形状、强度)设计的基本方法(“马赫单元方法”);(为解决空气动力学计算问题的)奇异积分变换;在零重力和低重力下航天器管道中液体流动问题;火箭薄壳体的“内胀成型”理论和制造技术等。

  他是美国数学学会会员,并当选美国航空与航天研究院通讯院士。

  65岁退休,又到加州科技大学任教,教研室主任给他的鉴定称:“李先生够得上我系最有价值成员资格。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受到全体教员的认可和学生的爱戴。”“他是一名极活跃的研究员,其发表的论文超过本室其他人的总和……”

  六、诗词书信流露的情怀

  尼克松访华后,中国派出周培源等科学家到美国参观访问,李达在加州得见这些清华、中大老友。中美建交时,他在家信中写道:“邓副总理在美备受欢迎,收获颇大……要建社会主义的国家,先是破坏旧社会,再用科技建设新社会。科技是知识,知识在现代国家中,非常要紧。中国得迎头赶上,改善生活。空着肚子,是没法工作的。现在单叫口号倒甲批乙的时期,已经过去。大家得努力工作,共求进步。”(1979214日)

  19968月,9l岁的李达给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寄来诗一首《母校90周年校庆献辞》:

城南书院妙高峰,讲学育才有筱公。

云卷亭高张拭在,无成让我历时空。

  诗中“筱公”指校长方筱川(即方克

  刚,曾任湖南教育会会长,资助他人学);“让”作责备解,全句是自责、自谦毕生成就不大。李达诗词颇有功底,再选两首以见一斑:

  (1)《西江月·并序》

  石潭湖(Stambegsea)……余在德读书,时往游水荡舟。1956年至比都布拉塞尔(Bruxelles)第9届世界力学会提出论文,抽暇重游石潭湖。兴酣唱郑板桥“老渔翁道情”,邻船有人探头拍手相和。问之,知系在德读书之国人,感而赋此。

几度石潭湖上,晓风残月新腔。别来世事几沧桑,且喜青山无恙!

风景何妨引吭,隔舟可是同乡?探头拍手和锵锵,惊起沙鸥相望。

  (2)《约区鲤腾兄来山地叶歌(Sat-Diego,按:通译圣迭戈)小叙》

不亲叔度又逾年,鄙意尘缘日万千。下里巴人常入耳,高山流水早停弦。

空余落月照颜色,幸有鸿章耀简篇。夜雨巴山春韭嫩,邀君斗酒共留连。

 (作者系本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