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2年第一期 > 三湘人物

天算史奇才章用

时间:   2015-08-14 10:08

许康 

  章用是章士钊的第二个儿子,字俊之,1911年生于苏格兰。 

章用像

  章用的母亲吴弱男(18861973),安徽省庐江县人,其父是吴保初(字彦复),与谭嗣同、丁惠康、陈三立并称“清末四公子”。其祖父是淮军名将吴长庆(袁世凯的恩公)。吴保初作为新党,事败携眷浪游海外。光绪二十八年(1902)吴弱男赴日本东京,在青山女子学校攻读英语,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吴弱男与章士钊偶遇于天津,读其文章,对之钦慕不已而交往,最后终成眷属。后偕章士钊留学英国,章用即出生于这个时期。吴弱男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者之一,由于长期在国外受教育,思想生活皆明显地带有西方化色彩。 

  五四时期吴弱男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少年中国》会刊发文。例如她的《近代法(兰西)(利时)六大诗家》一文,洋洋洒洒万余言,广征博采,一次就介绍了哀弥勒·怀海琅、亚尔白·萨曼、列米·古尔孟、亨利·德列聂、弗郎西·雅谋、保鲁·弗劳尔这六位中国人很少听闻过的诗人,较全面地列举各人的代表性作品,加以深刻分析评论。按说,她以日语、英语见长,不料法国文学素养也臻上乘境界,远非绝大多数国内作家可比,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虎妈无犬子,章用少年时即学着写中外文习作。他对哲学兴趣浓厚,写《兼爱辨》,收入《章士钊全集》,称“此愚次儿课作,与愚治《墨()》殊异其趣。近年寒家教育,愚无暇及之,俱是拙妻一手董理。……愚妻誉儿成癖,至不信乃父所学,有过其子。此文要愚表之,使人共见,愚不得不笑应之矣。” 

  1915年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即向章氏《甲寅》周刊投稿。1920年,章士钊在北京,请已是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为三个儿子(章可、章用、章因)讲授社会学,每周两三次,而李大钊女儿李星华也拜士钊妻吴弱男为干妈。1927年李大钊被捕就义,章士钊、吴弱男曾极力设法营救,后又筹款:3000元,赡养其遗属。 

  国民党上台后一度通缉章士钊(因其曾任北洋政府高官),全家赴欧洲。吴弱男与章士钊1929年分居,吴仍带儿子们在欧洲留学,章可到意大利,章因去英国,章用陪侍母亲。二次大战爆发前夕,母子四人陆续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吴弱男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1931年章用在200多各国考生中名列第一,入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系,兼习物理、化学和哲学,业余治拉丁文。当时这里被誉为世界数学的中心,拥有希尔伯特等权威人物。章用得到数理大师们的耳提面命,尤其是诺依格鲍尔发掘巴比伦(泥版楔形文字)数学史料,探赜索隐真功夫的直接启示,决心秉承其治学精神与研究方法,揭露中国古代天算的奥秘。 

  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他致书学长章渊若(19041996,著名法学家,巴黎大学博士,曾访学英、德、瑞士、比利时等国,时任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沉痛表白海外赤子愿以满腔热血荐祭轩辕:“今日之事,当人人罪己,请自用始。日虎狼当前,而不知其将谋我,不智;知而不与众一心以还,不忠。于国不智不忠,吾之罪也。语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但令四万万人.各怀三户之决心.虽灭必兴.虽弱必强。不然,地大物博,止速他人之宰割耳! 

  章用兼长文理,在哥廷根时与同学龙丕炎(工科博士生,湘籍。回国后曾任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技正,是中国铝冶炼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季羡林(文科博士生,鲁籍)等交好,纵论古今中西,尝赠季羡林诗一首: 

空谷足音一识君,相期诗伯苦相薰。 

体裁新旧同尝试,胎息中西沐见闻。 

胸宿赋才徕物与,气嘘史笔发清芬。 

千金敝帚孰轻重,后世凭猜定小文。 

  他在柏林还寄回《书贺湘涛夫子四十初度》诗: 

一年一度寿君诗,梦里东山忽满期。 

别久自知才日减,道高难测老来思。 

寄情风月羞传世,偃蹇衡门甘忍饥。 

天下滔滔谁砥柱,鲁无君子此吾师。 

  1936年章用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他治学刻苦,对中国数学史研究日深,也精于历法,且能以拉丁文原著校核明代西方传教士所译之书。他的遗文,现今学术圈仅知《阳历甲子考》、《垛积比类疏证》、《越历朔闰考》等数学、历法著作。 

  湘籍史学家向达读李俨《中国算学史》所附章用提供的材料,心仪章用“不仅专攻数学,对于明清之际天主教的历史也有很深的认识”,以为必是年高德劭的硕学鸿儒,识面后大惊竟是翩翩一少年!又悉:章用从俞大维那里借到一部1607年徐光启、利玛窦初译的《几何原本》,在回杭州的路上正碰上“八一三”淞沪之战日本飞机的轰炸,追着这列火车投弹扫射,几节车厢中弹起火。“他什么也顾不得了,手里只抱着那部借来的《几何原本》紧紧不放”,视史籍贵于生命。因为该书是从利玛窦的老师克拉维斯的拉丁文编译本(13)节译的(5),章用在欧洲已找到拉丁文本,急于对照原文,以校勘徐光启等的中译本。另一件轶事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在明代通过耶稣会士傅泛际和李之藻译的《名理探》传人中国,章用曾去柏林图书馆用打字机抄录拉丁文原本以及汉译本,并加以“仔细互校”。 

  1939年章用再到香港医治晚期肺病时,给向达寄《僰夷佛历解》,论证“佛历的传人,肯定是通过缅甸陆上传人的。过去研究者认为佛教最早传人中国有陆上经过中亚、海上经过东南亚到交州两条路线,从俊之这篇文章题目看则还有从缅甸陆路进入中国这第三条路线。” 

  上述几项研究,都能由科技史旁证宗教史,也是巧妙地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竺可桢读了《僰夷佛历解》,在日记中称道:“驳董彦堂(按:董作宾,著名考古学家,殷墟的主要发掘者,中央研究院院士)《僰夷奉秦正朔之说》体无完肤。” 

  19379月,国难深重,章用写诗道: 

身分鲸鲵天独赦,绝樱子路予何人。 

是非今昨殊疑信,夷险存亡迷幻真。 

亲旧梦前无定骨,驿亭镜里乱离身。 

动心忍性犹应及,斫鼻挥斤好敛神。 

  竺可桢代表浙大新聘他来校任教,正是这个紧张的时刻。竺氏日记记云(1937-09-11):“昨数学系教授章用来,据云渠于八日由沪来杭,至松江即有八倭机连续在松江站投弹。渠在车中卧伏不动,事后知全车八辆,只二辆未被炸,亦云幸矣”。章用南来所遇,得诗四首,载浙江大学同仁所办的《国命旬刊》第二期。其中《松江遇险》(民国廿六年九月八日十二时二十分)云: 

目击雠来逃已非,胆寒鹰隼俯临威。 

戴盆尺五杞人坠,斫地周三禹壤飞。 

沟壑骨收尸待毙,云山鹿梦鬼先归。 

无端铳响连珠发,猿鹤虫沙任一挥。 

  1938年春,浙大已内迁到江西泰和,国学大师马一浮应邀来此任教,在西迁途中,马一浮和章用十分投契,马一浮书赠章用:“禽鱼各翔泳;文翰亦纵横”一联,就写于这时。 

  数学泰斗苏步青(系主任)回忆这位同事:“章先生的一生一向生活优越,肩上从未负过重担,可是他随浙大西搬时,是自己挑着行李与学生们一起步行的。他当时患着肺病,可怜他最后病死在西迁的路上,太可惜了。”章用虽非毙于路途,奔波、过劳、缺医都加重病情却是致死之因。“在建德时,有一次学生问章先生:‘警报响了,老百姓都躲飞机去了,还上课吗?’章答道:‘怎么不上课?’‘那么,黑板挂在哪里?’‘可挂在我的胸前! ’” 

  中国数学界的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1935年夏成立于上海,学会主办的《数学杂志》1936年才创刊,仅出版两卷(5期,因抗战爆发停刊)。而刚回国的章用就在第一卷(4)上连续三期发表《阳历甲子考》,是该卷发文最多的作者。文章属于“比较历学丛考之一”,分史引、章式简法、甲子指掌图、演草(俟后刊)四部分。 

  文前引《孟子》句:“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所谓“日至”即“冬至()”,一年中最短的一天。要推算十个世纪(“千岁”)每年冬至在哪一天,照孟子看来,只要掌握了规律(“求其故”),坐在家里就可算出来。 

  原来,中国古代历法绝大多数是阴阳合历,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元素——日,气,朔。“气”指二十四节气,“朔”指每月初一。中国至迟从殷商时代起就采用干支纪日,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日名轮流循环使用。“气”是中国古历的阳历成分,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章用的正文“1史引”,讲述为什么要把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精确地与阳历挂上钩,以便简易地与阳历日期互相推算: 

  《世本》称“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而著调历。”(据《史记》卷26“历书索隐引”)此或战国阴阳家依托之辞,未足考信。然《尚书》纪日,已用甲子;殷后命名,好次甲乙;下而载于《春秋》,镂于钟鼎者,粲然俱备,则其由来旧矣,不可诬也。窃疑六十甲子合三百六十日,约当一年,或系中国最初历法。及《尧典》知“其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历法演进之后,旧制并存而未废,是虽偶然之事,顾其影响于中国“年代学”者,则至深且巨。今试比较西历,合观古今,以明其理。 

  章用认为,中国古历与外国公历换算,关键是甲子的60周期。为了推算每年的历谱,首先要定一个计算起点,叫做历元.中国古历大多数取下列这样的理想时刻为历元:某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它正好是朔日和冬至,而且又是月过近地点(即月行速度最快的点)的时刻,等等。数学上习惯用一个算式来表达:ayr1(mod60),这种算式叫一次同余式。仿此,可以列出其他的一次同余式。章用此文,是如何具体解决算法(一次同余式组,及公式)问题。文曰: 

  本篇之作,专明甲子第三用,思得简法与西士课殿最(按:原文如此)。志在以我后来居上之事实,报彼越俎代庖之微劳,但亦不灭其筚路蓝缕之功,故以阳历推日甲子史先焉。 

  章用的论文通过复杂的推导、考证,找到根据、道理和方法,最后还创立了“章氏简法”、“甲子指掌图”等。 

  章用另一大作,发表于《科学》月刊,篇名《垛积比类疏证》。在中国数学史上,北宋沈括(10311095)首创隙积术,开垛积研究之先河。元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四元玉鉴》(1303)中的垛积问题,又有发展。清代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中的《垛积比类》,集前人之大成,又创造了三角自乘垛和乘方垛两类新的垛积,其求和公式更复杂,三角自乘垛的中心,是被称做“李善兰恒等式”的组合公式,驰名中外。这类现代称之为“高阶等差级数”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引各路数学英雄竞折腰。章用和我国数学大师华罗庚(19101985)、匈牙利数学家图兰·巴尔(TuranBal)等人先后各显神通,各个与李氏殊途同归,可谓遥历时空的精神会餐,章用起着一呼二应的桥梁和带头作用。 

 

  上图为章用遗墨:致《科学》总编辑刘咸的书信 

  章用还收集到浏阳王正枢(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数学老师)编的《栎庵算书》。又《算式辑要》,光绪丁酉(1897)长沙影珠山庐刘世达(涤云)氏刻本。这也是湖湘科技史的两段佳话。 

  礼失求诸野。据李俨的回忆文章,193810月章用路过越南河内,参观远东博古学院,发现安南国的汉文算书多种,当即多方收纳钞副,另纳入其他安南文献凡三十种,并将该院所藏安南书目三册请北平图书馆昆明办事处录副。章用据以写成《越南访书志》,然后着手撰《越南算学史略》,这在中越两国都无先例,事属草创,头绪繁多,病中未能完成。 

  章用在香港住院期间,章士钊正在重庆,寄诗《一百有十叠韵寄用儿香港》,比之晋代张华以《博物志》: 

插架昔移广化寺,十年海外攻文字。 

归来贼火遍江南,荆棘书诗莽无异。 

尔病南荒吾滞岷,父子相忆情訚阁。 

尔才已在张华上,不须父誉始有名。 

  隔年,浙江大学举行章用教授追悼会。校长竺可桢在参加追悼会后写下日记:“俊之于去年(1939)十二月十六殁于香港,遗嘱以遗书九箱赠浙江大学。其中二箱已抵此间,今日有一部展览,共109本。有数学、哲学、文学书,文学书尤多于科学,英法德文均有。据顾(谷宜)云,俊之受Aristotelya(亚里士多德)Nietzsche(尼采)之影响为最深。俊之于民廿六秋到浙大,廿八年三月在宜山时因病,其太夫人召赴港。其学问渊博,侪辈无匹。”194012月竺可桢听到曾炯(字炯之,是德国哥廷根学派代数学大师诺德的高足)病逝的消息后,又写道:“自章俊之、曾炯之去世后,中国代数后起之秀将乏人矣。” 

  季羡林感叹章用是一个“一生寂寞、孤傲落落寡合的短命之才人。”这话部分是对的,试看2011年是他的百年冥寿,国内学术界竟然没有漾起一丝微澜,就是明证。闻宥则说:“[]君平居论算,推华罗庚、李俨,华未及交;李则故友也。言文,许陈逵(19021990,湖南攸县人,留美,翻译家、诗人,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及余。”其实本文所引为他哀悼的各篇文章日记的作者,不都是他的知音吗?章用归于不朽! 

 

(作者系本馆馆员)      

 

  主要参考文献: 

  ①闻宥.青年数学家章君用教授传略.科学194024(11),第805807页。 

  ②向达.悼章俊之.科学194024(11),第808810页。 

  ③李俨.章用君修治中国算学史遗事.科学194024(11),第799804页。 

  (记者).章用教授追掉会记.科学194024(11),第828832页。 

  ⑤季羡林.忆章用.文学杂志.1947年,3(4),第6975页。 

  ⑥章用.阳历甲子考.数学杂志(上海)19361(1),第4256页;19361(2),第3956页,19371(3),第5156页。 

  ⑦章用.垛积比类疏证.科学.193923(11).第647663页。 

  ⑧章用.焚夷佛历解.科学.193923(9).第518528页。 

  ⑨散木.章用:早逝的天才学者.传记文学.2006年第12期。 

  ⑩蔡德贵.真情季羡林.中国书店.200701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