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馆员文粹

湖南竞技体育“女子争雄现象”分析

时间:   2016-03-31 09:03

湖南竞技体育“女子争雄现象”分析

周克臣

  我们在研究湖湘文化时,通常习惯于将其“精髓”寄托在男性身上。事实上,湖南女性即“湘女”,同样忠实地传承了湖湖文化的秉性,除了有“多情”之感,亦不乏“豪迈”之气。“革命”中的“豪迈湘女”己多有论述,在湖南体育领域,女性同样充当了崛起的急先锋。

  一,敢为人先:湖南女子体育的历史沉淀

  湖南女子体育的兴起,始于周南女子师范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各省士绅受光绪帝“立意维新”、“变法自强”思想的影响,提倡女学,各地开始出现女子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长沙朱剑凡创办周氏家塾,宣统二年(1910)改为周南女子师范学堂。

  该校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举行了第一次学校运动会,为湖南女子学堂举行运动会之始。此后,该校运动会一年一度很少间断。并于民国四年(1915)年春,开办一年制音乐体育科一班。学生毕业后,全省各女学争相延聘,推动了我省女子体育的普遍开展。民国三年(1914)的第三届全省运动会上,就有由女子学校参加的团体操表演。同时,我省有一批留日学生回湘,在长沙创办多所体育学校,其中设有女子体操班,进一步推动了女子体育的发展。民国五年(1916),周南女校成立了网球与队球(即排球)队,为湖南女子球类活动之始。

  进入20世纪20年代,人们封建意识逐渐减弱,大多数人不再认为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是“大逆不道”的事了,各种大小型运动会均设有女子参加的表演和比赛项目。1921年第五届省运动会上,周南和福湘女中表演篮球,第一女子师范做队球表演,崇实女校与第一女师表演舞蹈游戏。1924年5月第七届省运会把女子篮球和队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会后并由周南与女师合组女子队球队.代表我省参加第二届华中运动会,夺得第一名。随后又代表华中,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女子队球表演赛,获得冠军。这是我省女子球队正式参加大型运动会之始。同年4月第八届省运会在衡州举行。女子组竞赛项目中,不但有篮球、队球、垒球比赛,而且有100米和200米的径赛,这是我省首次将女子径赛项目正式列入全省运动会。周南女子篮球队获冠军,并代表省出席华中运动会。1928年女子足球队在周南女中出现,长沙各女学闻风而起。在1929年长沙市秋季运动会上,女子足球被列为比赛项目,有周南女中、南华女中、明宪女中及省长女中四队参加比赛。结果周南女中获冠军。这是我省建国前仅有的一次女子足球比赛。

  20世纪30年代是新中国建国前我省女子体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各女子学校每年都举行校运动会,甚至出现有女校学生向男子学校挑战的现象。田径、球类、舞蹈游戏、团体操表演等项目亦全面开展。各市、县运动会都设有女子比赛项目,省运动会设有的女子运动项目更多。湖南国术训练所自1931年成立后,开办了两期女子师范班,造就了不少女子武术人才。1933年第十三届省运会在长沙举行,周南女校学生周崇濂参加了女子百公尺自由泳表演,写下了女子参加省运会游泳项目的新纪录。1937年5月4日,湖南省会民众国术俱乐部主办了一次长沙市女子田径运动会,把我省女子体育推向一个新高潮。这次运动会除由民众国术俱乐部负责发起外,其他工作如组织、编排、裁判等事项,全部由女体育教师担任,李婉华任总裁判。李婉华是由母亲李张淑送去上海两江女子体专插班学体育的,一年毕业,1934年后就在长沙的女子中学教体育,支持弟弟李锐(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毛泽东的秘书、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上大学读书。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犯我省。继之长沙“文夕”大火,省垣夷为平地,体育也就销声匿迹了。

  三十年代,我省产生了一批优秀女运动员。

  1931年,上海两江体专女篮出访日本、朝鲜,是为我国第一支出国远征的女子篮球队,全胜而归。全队8名队员,湖南籍队员占四人:龙竟雄、杨仁、石琛和向大威。向大威即是李谷一的母亲,一直从事体育教学。

  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女子田径运动员

  李森(1914-1942),是湖南衡阳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田径运动员。1930年,1931年,1932年三届省运会的短跑项目冠军被她一人独揽,并在跳远比赛中打破了全国纪录。1933年,李森来到上海爱国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深造。1935年10月,代表上海市参加第6届全国运动会。在田径比赛中,夺得女子50米、100米、200米三项短跑的冠军和女子跳远比赛的第2名,打破了50米跑、200米跑和女子跳远三项全国纪录。当时中国体育界为了表彰李森的运动才能和功绩,特将1935年定为“李森年”。

  1936年6月,李森在奥运会选拔赛上以100米13秒4的成绩达标,成为中国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的正式选手。由章士钊先生出资赞助,她经过近一个月的漫长旅程到达德国柏林后参加比赛,未能获得好成绩。奥运会的宗旨是重在参与,当时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的69名运动员中只有两名女性。尽管她们没有获得奖牌,但走进奥运会已经是开天辟地的创举。

  1937年春,李森被何键聘为湖南国术馆体育教师。

  二、厚德载物:湖南女子竞技舞台的建立

  国运盛,体育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解放了妇女,更为妇女在竞技体育中与男子一样大展身手开辟了广阔天地。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湖南体育发展史上,女性处处争雄,表现出“天姿”“国色”。

  新中国十分重视体育工作。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成立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任命贺龙为主任。以后,除台湾省外,全国县以上政府机构均相继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 

  1953年7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正式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直属省人民政府领导。1957年12月建立湖南女子排球队、女子体操队和男子篮球队;1958年7月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体育学院。是年8月5日,国家体委决定1959年9月中旬至10月初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运动会, 湖南着手成立体育集训大队,并于1959年4月举行了有3000人参加的湖南省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选拔了400多人参加集训,只用半年时间抓紧建设了运动员楼食堂、田径足球场和综合训练馆。

  所有这些,为湖南女子在竞技体育中大展身手开辟了舞台。第一届全运会,湖南代表团302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24个大项的比赛,获3枚金牌,其中2枚为女运动所得,即女子800米跑张畅加,女子手旗通讯集体总分罗伯琴、李贞良、肖云云、刘洁清。

  在这届全运会上,还有一位湖南长沙籍女将陈蓉,以589环的成绩打破了50十100米各30发卧射世界纪录,是新中国第一个打破射击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她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从事射击运动,是新中国第一批女子射击运动员。后为湖南射击队国家级教练。

  第一届全运会后,1959年11月,省体委在体育学院设立运动二系,完善省里的各单项运动队,运动员均为二系学生,简称体育工作队,系统地进行体育专项训练。

  1963年,我们国家刚刚度过“暂时困难”时期,国家派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印尼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由229名运动员组成。出发前,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在怀仁堂接见了代表团。湖南女子田径运动员金以玲获女子48x100米接力跑冠军和200米跑亚军;湖南女子游泳运动员姚佑和获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和200米、400米自由泳第二名和第三名。在次年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游泳单项赛中,姚佑和再获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跑金牌和200米自由泳银牌。这是湖南田径和游泳运动员第一次在国际上展示风采。

  1965年,湖南跳伞女运动员彭意坚,在创纪录比赛中,分别以3.02米和2.3米的成绩打破了女子1500米7人集体定点和女子2000米五人集体定点2项世界纪录。在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跳伞比赛中,获女子特技第一名并打破全国纪录,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她颁发了“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70年,湖南女子体操队率先恢复训练,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体操运动技术,根据湖南女孩的素质特性,走自己的路,在较短时间内,有一批少年女队员掌握了“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度”这一世界罕见的高难动作。1972年10在南宁全国体操锦锦标赛上一举囊括少年女子团体冠军和四个单项冠军。三年后的1975年9月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获女子体操成年组团体赛冠军。是为湖南体育“十年浩劫”后的“报春鸟”,被国家体委授予“勇攀高峰战斗队”称号。

  1975年9月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湖南女子羽毛球运动员李方、梁秋霞获双打冠军。李方于1956年1月出在常德601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71年入选湖南省女子羽毛球队。 1978年11月,在泰国举行的首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李方与上海运动员张爱玲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成为湖南体育运动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同年12月,她作为中国羽毛球队的主力队员出征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运会,获女子团体冠军。

  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真理标准”讨论如火如荼。这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拨乱反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李方获得的湖南体育运动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无疑对刚刚全面恢复训练的湖南体育运动队是个极大的鼓舞。

  八十年代初开始,湖南体育通过不断的战略性调整,状况全面改观,体育竞技水平由全国落后行列跨入先进行列。在湖南竞技体育地位不断上升的攀登途中,“湘女”一直担当着“掘金揽银”的主力军角色。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湖南代表团仅获3枚金牌,居参赛单位的第25位;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湖南代表团总分居全国37个参赛单位的第12位,首次进入全国竞技体育先进省市(区)行列,本届运动会湖南代表团获得的8枚金牌,有7枚为女子所得。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湖南代表团获金牌14枚,男女平分秋色,金牌数列全国各省市区第9位,进入“先进”行列。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湖南代表团获金牌17.5枚,女子获得9枚。金牌数由上届的第九位前移至第八位,总分由上届的台上第12位前移至第十位,均列全国省市区“十强”行列。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湖南代表团获金牌19.5枚,有11枚为女子所得。金牌数名列全国省市区第七位。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湖南共有53名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192项次,其中女运动员31名。湖南至今产生奥运冠军9名,其中6名为女性,即陆莉、杨霞、龚智超、刘璇、王明娟、田卿,只有熊倪、李小鹏、龙清泉三位男子汉。

  三、自强不息:“湘女”争雄体坛的内在因素

  (一)敢为人先的秉性,奠定了湖南体育“女子争雄”的人文基础

  “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政”这句话的论据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一半是由湖南人写就的”。这种独一无二的风景是湖南人用自己的血性铸成的。湖南人这种血性、精神和整体素质,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南体育崛起的人文基础。

  体育是除战争之外最能调动民族情感的社会活动之一。在和平时期,体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政治团体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达水平和民族人种优劣的综合体现。当第五届全运会湖南代表团所获成绩居全国第25位之后,倔强的湖南人感到了耻辱,用自己的血醮着火写就了半部中国近代史的湖南人深感“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政”的理念在体育竞技场上遭受到严重的亵渎。于是,霸蛮、敢为天下先、不信邪、不怕压、怕不辣的湖南人的秉性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体育工作中再度凸现,湖南老中青几代体育人卧薪尝胆,经过十余年奋斗,终于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铸就辉煌——8名湖南人获取7枚金牌,占中国兵团28枚金牌总数的1/4,创造了“湖南体育,四分天下”中国当代竞技体育佳话。这七枚金牌,一枚是李小鹏的男子体操团体,一枚是熊倪的双人跳水,另有5枚是单项金牌,其中女将就占了三枚,刘璇的女子平衡木,龚智超的女子羽毛球单打,杨霞的53公斤级女子举重。

  (二)科学决策给了湘女展现的舞台

  湖南体育发展,是在经济基础差、体育基础差、认识基础差和社会期望值高的环境下起步的。面临这种畸型的情势,只有努力寻找一种高成功概率的途径,找准主攻方向,才能使湖南体育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金牌数量多与少,能在社会上产生很直观的对比效应,因而成为检验体育成就的最直接标志之一。金牌上不去,直接影响了湖南体育的声誉、地位,挫伤了社会感情,使体育不能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影响了体育的振兴。根据这个实际,1985年初,湖南省体委确定了“一手抓金牌,一手抓建设”的业务指导思想。把体育战线上下左右的思想都统一到抓金牌、争贡献、打翻身仗上来。通过夺金牌来振奋人心,提高湖南体育的地位,扩大湖南的影响,调动多方面的力量来关心支持体育工作,推动体育战线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体育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当时作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内陆农业省份湖南,在短时期内对体育的投入很难大幅度增加。如何在投入少的情况下取得更快更大的突破?必须扬长避短,选择符合湖南实际的体育发展项目。基于南方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湖南运动员在力量型、耐久性项目及集体项目中,相对处于劣势。而灵巧型、轻级别和单项中较有优势,且女子项目较之于男子项目更有特长。而且,湖南省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集体项目的一、二、三线队伍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只能在见效快、金牌多的项目中出奇兵以获取胜利。依据这个实际,湖南省体育部门根据与奥运项目接轨尽快走向世界的原则,确定了“女、小、轻、巧、水”五字方针,即在一定时期内突出发展女子项目、小项目、轻级别项目、灵巧型和水上运动项目,将体操、射击、跳水、举重、摔跤、柔道、羽毛球、网球、赛艇、皮划艇、田径、游泳12个项目列为重点发展项目,调整资源配置,调整项目布局,调整人员编制,

  战略调整给女性运动员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很快发生根本变化。

  1990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是湖南体育崛起的标志性里程碑。北京亚运会有来自37个国家的6122名选手参加了27个正式项目、两个表演项目的比赛。中国代表团获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湖南共有2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金脾23枚,占中国代表团所获金牌总数的八分之一。其中女运动员所获金牌有15枚。奠定了湖南进入全国体育十强地位的力量基础。

  (三)善于表现的艺术素质,给了湘女争雄的先天条件

  湖南的青山绿水将灵秀之气种植于湘女生命之中。她们大多苗条俊美,有红辣椒一般的火辣性格,聪慧勤快,大方多情,把至刚又至柔,憨厚又灵活,强悍又细腻奇妙地结合于一身。这种情感上升到文化层面,就是艺术,盖为湖南女性艺术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亦属湖南技巧型艺术型体育项目女性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

  湖南女子体操自从上世纪70年代崛起以来,40余年长盛不衰,湖南女子体操运动员始终在国家队占有重要地位。到了90年代中后期,更是英才辈出,陈翠婷、陆莉、刘璇、杨云、凌洁等等,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领军人物。究其原因是科研人员、教练人员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根据湖南女孩的身材、性格特点,综合具体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因素,创编出世界领先的独特的高难技术套路,经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团队三者密切配合,反复磨合锤炼,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陆莉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体操高低杠比赛中,以6个裁判全部打出满分“10分”的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实现湖南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就是因为这位16岁的苗条姑娘在高低杠上完美无缺地完成了的“向前大回环转体360度成扭臂握接反吊大回环再接前空翻抓杠”的高难度体操成套动作。套路编排之新、动作之险,世界唯一!

  湖南的艺术体操、花样游泳、垒球这些纯女性项目及女子足球、女子跳伞、女子滑水都曾在全国称雄。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湖南女子网球获得团体冠军并囊括单打的1、2、3名。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再获团体冠军、单打冠军、双打冠军,上阵运动员李芳、陈莉、唐敏是来自湘潭钢铁厂的普通职工子弟。她们的教练是从浏阳大围山归来的女子谢逢森。她把这些女孩当女儿,天天与她们生活在一起,根据她们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状况,设计出科学的训练方案,终于获得成功。中国女子网球名将彭帅,也是湘潭钢铁厂的职工子弟、地道的湖南妹子,八岁起开始练习网球,后随教练去了天津,2014年6月8日,夺得法网女双冠军。当今世界网球明星李娜,具有正统湖湘血统,她的妈妈是新化女儿。

  湖南体育界不乏女性科研人员、教练和教判员,她们用艺术的眼光、细腻的思维、母亲般的温暖,为年轻运动员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如体操科研专家王萍、国际专家级体操裁判燕呢喃、国家级教练员周小林、陈蓉、杨素云、唐安平及熊倪的启蒙教练马延平等。

  (四)坚持与执著,彰显出体育湘女坚韧不屈的特质

  有学者认为,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突出表现为:质朴,倔强(又谓“霸蛮”,头撞南墙而不回);吃苦耐劳;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不胜不归;刚健,敢为天下先;自信,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特立独行,具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和坚强不磨的志节;不信邪,不怕死。其中,最可贵的是坚持与执著,坚韧不拔,在最无退路时舍生忘死。这种特质,“湘女”在体育竞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把握机会,还要懂得坚持。胜利和成功往往就产生于坚持之中。

  坚持,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除了天生具备一定能力外,还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和训练。无论在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气度决定着成功与失败。没有战胜自己的气度,就没有战胜他人的成果。

  刘璇,8岁进入湖南省队,13岁入选国家队。是九十年代中国体操女队全盛时期的主力队员之一,她服役时间长,创下中国女子体操队员年龄最大的纪录。但是,她一路坎坷,大器晚成。直到1998年,她才第一次获得世界杯赛单项冠军。继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获女子平衡木的冠军,时年己22岁“高龄”。

  1995年日本清江体操世界锦标赛,她在平衡木上抽签是第一个上场比赛,虽然完成得异常成功,有望夺冠,却遭裁判压分,无缘决赛;1996年波多黎各世界体操单项锦标赛中,她赛前训练受伤,平衡木只得了第三名;接着参加高低杠决赛,裁判组将她的“单臂大回环接单臂京格尔空翻”这个D组动作判为C组动作而将起评分10分降低到9.9分,失去了本应归她的世界冠军。屡遭打击使她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加之又进入了生理发育期,长时间失眠,训练不如人意,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单项预赛中,平时训练最拿手的高低杠、平衡木都失败了。她的两位教练先后辞职,她成了“没有娘的孤儿”。她几次想退役,但省里希望她坚持到参加第八届全运会,帮助她进入国家队最好的教练组训练。机会再次降临,她拼命地降体重、治伤,“浑身的细胞紧急集合似的排班站队,英勇地迎接挑战”。三个月后赴日本釜山参加1997年第二届东亚运动会获得女子体操全能冠军、平衡木金牌。她重新相信自己。8月,以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身份率队参加洛桑世界体操锦标赛,获得中国女子体操队历史最好成绩--女子团体第三名。紧接着,率湖南女子体操队征战第八届全运会获女子体操团体冠军和三个单项金牌,她与凌洁并列平衡木金牌。1998年5月,获世界杯总决赛(日本靖江)平衡木金牌。成为第一个在18岁以后还能坚持训练并且拿到世界冠军的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她知道,热爱才是从事体育事业的基本功。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12月曼谷第十三届亚运会获女子体操团体冠军和全能及平衡木金牌。她再一次坚持,把目标瞄向了两年后的悉尼奥运会,训练和比赛状态一直保持良好。但在进入奥运比赛前的训练中伤了腰,她贴着膏药,忍住伤痛,战胜体重和心理困难,以9.825高分的完美表现获得平衡木金牌,打破了“女子体操运动员成熟期后难有作为”的神话。

  这就是湘女典型的“霸蛮”精神。

  (五)能吃苦的顽强精神,使湘女不断攀登体育竞技顶峰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竞技体育是十分艰苦的事业,到强手如林的世界体坛上去争第一、夺金牌,难于上青天 。高水平运动员执行的是极限训练,当人们看到运动员挂奖牌捧鲜花洒热泪时,孰知他们成功路上流的热汗热血热泪是用吨位计算的。

  古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有个叫卡耐基的哲人说过:人生所能得到的最好财富,是出生在贫寒之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南大部分地区仍是相对贫穷的乡村,那里的人们为了摆脱贫困生活,在困境中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精神。他们养育的子女,那些曾经在社会的底层挣扎的湖南妹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了磨炼出特别能吃苦的秉性,以最原始最清澈的形态、用情浓烈的秉性,表现了湖南人的血性。据统计,湖南省在第9、10、11届全运会拿金牌的运动员中,有29人来自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农村,他们获取了湖南这三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的64.97%,其中有22人是女孩。

  1986年10月,湖南女子举重队成立,开宗明义提出了“打破禁锢区,开辟新领域,严格管理,严格训练,苦练基本功,迅速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并根据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科学地安排训练,竞技水平提高很快。1987年5月,湖南首次派运动员参加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获得3枚金牌、5枚银牌及团体第2名的好成绩。同年11月,新化姑娘曾星玲在美国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中,取得60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3枚金牌,创3项世界纪录,登上了世界举重竞技高峰。据1999年12月底统计,湖南举重队夺得全国冠军100个,女子占34个;亚洲冠军42个,女子占28个,世界冠军27个,女子占24个。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运动员、土家族姑娘杨霞5次破三项世界纪录,以绝对优势夺得53公斤级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举重奥运会冠军。在第10届全运会上,年轻的湖南姑娘杨炼、李萍、李丽滢相继夺取48公斤级、53公斤级和69公斤级金牌,其中女子53公斤级冠亚军杨炼和李萍均系湖南选手,她们的成绩分别超过了世界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王明娟获得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她1985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江永县,2000年入选湖南省举重队,2001年进入国家队。200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独得三金并打破三项世界纪录;2003年和2005年两届世锦赛上包揽抓举、挺举和总成绩金牌;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夺得三金;2010年,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中以总成绩210公斤夺得冠军。

  举重队的这些姑娘,几乎都来自农村。没有一个是富家子女。

  (六)爱家思乡报国,湘女争雄的原始动力

  中国人曾经被人辱为“东亚病夫”,在世界体坛上毫无地位。让国旗在世界体育竞技场上升起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称雄于世界之林,是几代体育人共同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1928年5月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中国只派了观察员宋如海出席。1932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只有6人,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他在100、200米预赛中便遭淘汰。1936年,德国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中国运动队仅篮球队比赛胜过法国队、撑杆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1948年,英国伦敦第14届奥运会,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没有一人进入决赛。奥运会结束后,政府不给返程路费,代表团找当地华侨总会作担保赊了船票,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且看今日之中国!

  1984年,美国洛杉矶,重返奥运会的中国体育健儿一举夺得15枚金牌,总数列第4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止的8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在共获金牌201枚!

  2001年5月底6月初,第7届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和第12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维利亚举行,在中国队强大的阵容中,有四位女将来自湖南安化一个县:龚智超、龚睿那、黄穗、陈林。结果,龚智超、黄穗获得苏迪曼杯冠军;龚睿那获第12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单打冠军,黄穗获女子双打冠军,陈林获女双第三名。四名女孩都登上领奖台,三次将五星红旗升起将国歌奏响。成为世界羽毛球运动乃至体育史上绝无仅有的“安化现象”。

  40年前,安化体育一文不名。安化人先是静静地思考,继而石破天惊地决策:抓羽毛球!然而他们什么都没有:没有教练、没有技术、没有场地,也没有器材,唯有信念与向往,以及能吃苦耐劳的、爱好体育运动的孩子们!他们到书本上去学技术,用鸡毛鹅毛鸭毛修补羽毛球,自己开工厂做球拍,在政府、社会及家长的支持下,教练员们立下一个坚定的目标——安化要出湘江、跨长江、过黄河、漂洋过海,安化人也要在世界体坛上奏响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终于,经过40年的坚持与奋斗,先后培养、输送了60多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他们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奥运冠军两个,世界冠军24个,亚洲冠军10个,全国冠军12个。领航人物便是女子羽毛球世界冠军唐九红、廖智纯、陈林、龚睿那、黄穗和女子羽毛球奥运冠军龚智超、田卿这些巾帼英豪。

  自然,并不是这些姑娘们一进体育运动队伍就具备了为国争光的理想,就特别能吃苦。她们还小,不懂大道理,她们是因多种原因而进入体育行列的。有教练挑选的,有为生活找出路的、有为读书完成学业的、也有崇拜冠军、爱好某个项目好玩的、甚至有跳皮捣蛋由家长送来以求“管教”的。自然,有多数人因吃不了苦、或因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的缺限而离开了这个队伍,留下来的自然是“精华”。她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得到了集体的关怀而享受了温暖,提高了成绩而享受了尊重,看到了同伴的进步而体会到激励,参加了竞赛而赢得了掌声,思维也就水涨船高逐步升华。再到后来,当她们代表县里市里省里出征时,感觉自己的存在已经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关注,自己的成绩能给自己、家庭乃至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带来荣誉与激励,吃苦便由被动转为主动了。特别是当她们看到同伴在国际赛场上力压群芳站在领奖台最高层、在国歌声中注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而热泪盈眶时,醍醐灌顶: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便是青春的闪光!我也能够如此!我也应当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与爱护,才能报答家乡的培育与输送,才能无愧于自己生长的祖国与社会!

  被誉为世界羽毛球明星的唐九红曾经说:我不惧怕任何对手!13岁的黄穗进省队不久,写了一封信,说: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黄穗这个名字!1989年,12岁的龚智超被选进湖南省队后,他父亲把她从业余体校到省队各个时期拿到的奖牌满满地挂在家里的木板房墙上,写了一句话:向唐九红学习!11年后,2000年9月22日晚,世界排名第一的龚智超与号称“丹麦第二女皇”的马丁争夺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以13:10、11:4连下两局在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上将世界名将挑落马下。让全世界记住了来自中国湖南的“辣妹子”!

  四、结语

  对湖南女孩不外乎两种称呼:一谓湘妹子;二谓辣妹子。一言以蔽之曰“湘女多情”。有学者研究认为,“湘女多情”有多重意义,第一层是“专”和“痴”;第二层是“丰富”,兼顾着爱情、亲情和友情。第三层是“重”,注重情感。这种情感,把柔情、热情、痴情都包含在一起。在湖南竞技体育场上出现的“湘女争雄”现象,是“湘女多情”的立体展现。这种现象,全面提高了湖南的竞技体育水平,为全面提升中国体育水平、为使中国由体育强国建设成为体育大国锦上添花。“湘女争雄”的道路,是家庭、政府、社会及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人士铺成的;沿着这条路,体坛湘女们不断开拓,克服重重困难,坚韧不拔地朝着心中的目标走下去,最终登上“为国争光”的世界体育巅峰!

  竞技体育是青春的舞台,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大熔炉。体育湘军中的女杰们在这里学习、熔炼,提升、成长,成熟、成功。残酷的是,竞技体育的生涯又是十分短暂的,于是,她们适时实现漂亮的“第二次转身”,或走上体育管理和其他行业管理的领导岗位。或以肩膀为人梯,继续担任教练工作。依然是那样坚韧不拔,朝着新的目标艰难行进。世界冠军唐九红“转业”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部长,官居“正厅”,杨霞、龚智超是省体育局的中层领导,龚睿那在家乡益阳市当副局长,陈林成为北京一家新能源公司副董事长;世界冠军凌洁、杨云分别为湖南、湖北省体操队教练。陈翠婷、陆莉大学毕业后被海外聘走;刘璇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后转向娱乐界,主持多档节目,参演多部影视剧。2012年8月,出版了自传《璇木》。

  “为国争光”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体坛湘女们与她们的湖湘父老乡亲一起,为此终身奋斗!(2016,2)

  参考资料:

  1,易桂森:《湖南近代女子体育》(《湖湘文库?湖南体育史资料》)

  2,《湖南体育年鉴》(湖南省体育局编)

  3,《三湘体育人物志》(湖南省体育局编)

  4,《湖南省志?体育志》(湖南出版社)

  5,刘璇:《璇木》(译林出版社)

  6,周克臣、刘德佩《湖南体育现象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

  7,周克臣、纪红建《中国羽毛球在安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8,周克臣《体育馆路三十年笔记》(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

  9,罗兴国、杨国柱《湖南省优秀运动队组建初期的回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