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馆员动态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赴武冈市开展送文化下基层并进行考察采风活动

时间:   2019-01-07 08:01

    (通讯员 曾令军)根据我馆工作安排,我馆员周克臣、吕可夫和特约研究员张志、陈惠生、王千悦等一行8人于2018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赴武冈市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并对武冈的文化遗迹、民情风俗进行考察采风。

  馆员、研究员们首先参观考察了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中山堂,它是黄埔军校本校和12所分校中唯一保存完整的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旧址建筑,中山堂建于1943年7月,它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系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占地1300余平方米。正门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额。2004年10月,被评为湖南百景之一。旧址旁边有武冈分校第一任校长陈明灏将军别墅——明灏楼,此楼因一直做为公社、乡镇的办公场所而较好的保留了下来。分校门口是法相岩及40多种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者为宋开禧三年(1207)州牧官吴中的《金刚经》偈语40余字,字迹篆中带隶,书法拔俗,自成一家。其余宋、明、清三代官宦文人的手迹尚多,草楷隶篆,竞相夺目,实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宝库。从诗刻的内容看,亦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武冈古称“都梁”,自西汉迄今 ,一直是富传奇色彩之“黔巫要地”的政治 、经济 、军事重镇。武冈古城墙,始于汉恒帝派窦应明“伐蛮筑城”。北宋 为“屯兵峙粮 、控制蛮獠”,于“军署”治所夯土板筑城墙。明洪武四年(1371)朝廷派江阴侯吴良主持修建武冈城,以数百上千斤乃至成吨重的方形青石砌筑墙体,内外皆石 ,上亦石镘之”,为当时世所罕见的纯石质结构城墙。岷庄王朱楩(朱元璋庶第十八子)迁入武冈后 ,开始了中央朝廷 、藩王 、地方官府协力筑城时期,形成“内城”(含大 、小王城)与“外城”三环”相扣 、城门十三及城楼多座、总周长5874米的全石构城墙。武冈城墙今幸存城垣四段(内城两段、外城两段),总长1450米 ,墙体分墙基、墙垣 、雉堞(垛子)三部分。被人誉为“武冈城墙甲天下”绝非虚语。

  专家们也慕名来到了“中国楹联第一村---浪石村”,此村地处武冈、新宁、邵阳、隆回、洞口五县市交界处,古有"鸡鸣五县"一说。浪石古民居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古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坐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而浪石村最具有特色之处,还是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联,现有石刻对联41幅,有好几幅似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之笔。这些对联的书法或遒劲、或清秀、或飘逸灵动。据省内外诗词楹联专业人士鉴定,像浪石这样对联如此集中、联语、书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联村,在全国也甚为罕见,极具文物考究意义和文化旅游价值。

  在武冈期间,艺术家们应邀来到武冈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洞庭学校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开展送文化下基层进校园活动。现场共创作对联十多幅,创作书画作品28幅,受到了武冈市委市政府和洞庭学校董事长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此次高品位的送文化活动将对武冈古城的文化艺术起到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