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7年第三期 > 三湘人物

李默庵:湖南和平起义的功臣

时间:   2018-05-07 09:05

  沙伟

  194984日发生在长沙的湖南和平起义,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不失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一次伟大胜利。众所周知程潜、陈明仁参加和平起义的光辉历程,却鲜知“黄埔三杰”之一的李默庵,其组织和酝酿起义的重要经历。为此,笔者主要根据《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一书,对其参与筹划湖南和平的过程做一简要叙述。

《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

  “抗日名将”的辉煌人生

  19041017日,李默庵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北山村,一个祖辈都是农民家庭。少年时求学艰苦,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徐特立创办的长沙师范学校。他曾经就读黄埔军校第一期,获“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的赞誉。

  其后,他参加了东征、北伐,并在抗战爆发后,于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5个师与日寇激战两周。后为了和日寇长期作战,而转战中条山游击根据地。1940年,他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并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曾授予陆军中将衔,有“抗日名将”之称。

  1948年春,程潜保荐他出任湖南省主席。由于其间关系错综复杂,故李默庵坚决推辞;后被蒋介石委任为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同时兼任长沙绥靖署副主任要职,可谓是仅次于程潜之下的人物。1948年秋,他在长沙利用职务之便,为程潜做了大量湖南起义的筹备工作,投入到了湖南和平解放的事业之中。1949813日,他又在香港与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联名通电起义。

  其后,李默庵举家从香港迁居阿根廷,但他仍然心向祖国。1964,他移居美国后,在华盛顿和侯镜如、宋希濂等黄埔一期同学,多次发表了“弘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的爱国宣言。

李默庵在1937年的老照片

  为出席“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活动,李默庵在1981年偕夫人回国,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后为致力于祖国的统一事业,他于1990年回祖国定居,历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等职。号召全世界的黄埔校友“努力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邓小平接见李默庵

  20011027日,享年97岁的李默庵,因病在北京驾鹤西去。

  坚决主张程潜走和谈之路

  1948年初,任湘赣绥靖公署副主任的李默庵到湖南后,同时兼任第十七绥靖区司令,驻在常德。由于其辖区没有重要政务,所以他有较多的时间,协助时任湖南省主席程潜,且一般在长沙工作。

  表面上看,此时的程潜虽深表“反共”之“决心”,高谈“戡乱”之阔论;但实质上讲,其对拥护“蒋家王朝”的信心,则发生了根本动摇。年年底,程潜与李默庵都看到已经明了的局势,属于蒋介石的时代即将结束。在如此局势之下,他们做出了正确道路的方向选择。

  最初,李默庵是听从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之号召,而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当中。后紧随的蒋介石,是他信任中国新兴革命的卓越领导。但在其威望达到高峰之际的蒋介石,后来却不顾全国人民饱经长期战争苦难,陷中国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程潜与李默庵都是湖南人,看到家乡和民众继续蒙受战争之灾,是他们所不忍的。故李默庵于年月下旬,同意并支持程潜发表通电,主张走和谈之路。李默庵与程潜在初虽没有明确达成这样的共识,但却有了此种的意向。故在中共地下党开始动员程潜、李默庵起义的同时,两人亦非常默契地朝此方向前行。

  与程潜走起义之路决无二意

  程潜上任后,曾经办了一种《民国日报》报纸。李默庵在长沙有位名叫欧阳敏讷的旧友,多年来一直从事报纸和刊物工作。此人在1939年李默庵担任南岳游击干训班教育长时,曾担任过干训班的讲师。他们在长沙再次见面后,李默庵得知欧阳敏讷是进步知识分子,就马上将其推荐给程潜,并任命其为《民国日报》社社长之职。

  为了给李默庵分析前途,此时的欧阳敏讷常去他那里共同讨论时局。1949年元月初,欧阳敏讷又来他处,并且胸怀坦荡地和他聊起:程潜为谋求拯救桑梓的新路,已经和中共地下组织接上了头。同时试探性地咨询李默庵,是否赞成此举。表面上李默庵因事关重大而不置可否,但内心却兴奋异常。

  欧阳敏讷前脚刚走,李默庵后脚就驱车赶往程潜那里。自李默庵来到湖南以后,两人相处亲密,亲如兄弟,并心有灵犀地走和平起义之路。刚一见面,李默庵就道:“听说程主任要走起义之路,以救湖南?”程潜听罢哈哈一笑,反“将”李默庵一“军”道:“难道默庵以为还有其他出路?”李默庵马上说:“主任审时度势,深明大义,决断英明。其实我也早有此心,有主任领衔,我决心追随,决无二意。”

  程潜听罢连声说道:“好,好,有默庵相助,同此义举,事必成功。”此后,两人的配合更加默契,并常在一起商讨起义的有关重要事项,关系亦更加“铁”了一层。

  和程潜共同争取陈明仁

  确定了走和平起义道路的程潜与李默庵,均认为桂系的白崇禧是最大的障碍和危险。当时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势如破竹,“蒋家王朝”土崩瓦解,败局已定。而“小诸葛”却趁热打铁与美国建立了联络,妄图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类似“南北朝”那样的割据局面。

  故此,李宗仁和白崇禧有借解放军的力量,“借刀杀人”消灭蒋军的企图。后来,桂系虽向中共发动和平攻势,但一刻也没有放松与中共决战到底、建立割据的方针。当时如果武汉受到解放军进攻的话,他们随时可能放弃武汉而南移湖南。如此一来必将对湖南的和平解放,造成直接的严重威胁。

  为了扫除“小诸葛”这个最大的障碍和危险,李默庵和程潜思前想后,都想到了一个人—陈明仁。

  李默庵到湖南后,曾经举荐相交甚深的黄埔一期同学,就任绥靖公署参谋长一职。刘和陈明仁关系甚密,且是很好的牌友。还有和陈明仁交好的兄弟第一兵团副司令刘进,不仅与李默庵、陈明仁是广州陆军讲武学校的同学,三人还都是程潜的学生。有了刘嘉树、刘进和陈明仁的这些关系,李默庵和程潜均觉得争取到陈明仁,是极有可能的。

  由于白崇禧有攫取湖南的野心,且认为陈明仁死心塌地效忠于他,所以李默庵和程潜认为可以利用白崇禧,将陈明仁拉到湖南。李、程选定桂系出身、才气连蒋介石都不得不避让三分的刘斐。

  “小诸葛”认为让陈明仁到湖南后,既能战能退、保全实力,又有利于他通过湖南与广西联结;而陈明仁也觉得到湖南,不仅是回自己的家乡,而且对保全自己的前途、扩充实力非常有利。年2月中旬,以第一兵团司令身份的陈明仁,率第29军、第71军十余万之众到了长沙。

  陈明仁来长沙后,第一时间就拜见了程潜。程潜在交谈中,得知陈明仁对他俩的师生情谊十分珍惜;对蒋介石耿耿于怀;对白崇禧的投奔,是不得已而为之。初次见面,程潜分析争取陈明仁走和平起义之路,大有可能。

  李默庵为安全保险,建议程潜安排族弟程星龄做陈的工作。程星龄到陈处后,按程潜之意分析了时局,消除陈之顾虑后,转告程潜准备和平起义的想法。陈明仁当即表态,对一同随程潜起义,举双手赞成

  。其后,程潜约见陈明仁,在交换想法后达成共识。为取得蒋介石和白崇禧的信任,程潜叮嘱陈明仁继续以“反共”面目出现,同时暗中从事起义准备事宜,共同完成湖南和平解放大业。

  极力拥护程潜主持湘政

  既定了走和平起义道路的方针后,李默庵首要的工作,就是拥护程潜主政,稳定湖南政局。而白崇禧把程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驱之而后快。为此,李默庵力所能及地积极配合程潜,排除一切干扰,做了准备。

  李默庵为了抵御桂系染指湖南,巩固程潜的地位,发展、壮大和平运动力量,建议程潜展开湖南人民团结自救运动。程潜默许后,他马上和程星龄、邓介松、萧作霖等人商议,发起了湖南各界人士大团结活动,以此大造拥护程潜的声势。

  时唐生智正在湖南东安家乡闲居。此人在湖南影响较大,且和蒋介石结怨很深。程、李商议后,特意请唐生智主持湖南各界大团结活动,并把他请到长沙。唐生智欣然应邀后,李默庵等便常和他召开会议、扩大组织,筹谋湖南人联合、团结、自救等方案,由此得到了地方绅士和各界人民的支持。

  19494月,白崇禧决定移驻长沙。李默庵得知后,倍感焦虑。为了对白加以防范和抵御,李默庵利用陈明仁暗中周旋,同时又建议程潜,将原长沙警备司令萧作霖换为陈明仁。

  白崇禧移驻长沙的风声,在4月下旬更加吃紧。湖南各界由此联合商定,准备对此举行十万人的大游行给予抵制。程潜上任后组建的嫡系部队第三一四师为配合此次行动,也准备对粤汉铁路中长沙近郊的捞刀河、新河两座大铁桥而实施破坏。李默庵闻后感觉不妥,赶紧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

  第三一四师师长陈达在会议中,认为只有炸桥才能够阻止白崇禧的桂军入湘。李默庵认为风险太大。一旦出现战事,既为白崇禧“驱程”找到了借口,长沙还无足够的兵力与桂军对抗,又反而陷程潜于被动局面。众说纷纭,李默庵最终制止了准备炸桥的建议。

  不仅如此,李默庵在会议中,也没有采纳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意见。他解释道:走和平道路的大政方针,程主任早就敲定。如果搞这么大的活动,湖南的军统特务和长沙的特工人员,肯定有所察觉。要是闹出了乱子,就会让白崇禧抓到把柄,把程主任往火上烤。通过李默庵的反复劝导,会议最后紧急发出了取消活动计划的通知。

  发展壮大起义的武装力量

  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程潜主持湘政期间,批准了湘赣绥靖公署可扩建五个师的兵力。程潜上任后和李默庵经过多次商议,赶紧落实各项相关工作,并很快确定了人事编员。但人事任命上报军事委员会后,却石沉大海。程潜和李默庵认为极有可能是老蒋对程潜不大信任所致,遂湘赣绥靖公署副主任黄杰,在谒蒋时当面催办。经过半年之久后,人事任命终于批了下来。

  编组正规军的同时,为掌握自己的牢靠武装力量,程潜还决定扩充地方部队。李默庵明白他的用意,同时还言“此项工作,非用一能干而且牢靠之人。我已有一理想人选,不知颂公意下如何?”见程潜点头,李默庵立答“此人是王劲修”。

  王劲修是跟随李默庵十几年的老部下,深得李默庵的信任。抗战时期的忻口战役期间,李默庵任第十四军军长,王是他的副军长。后来王劲修因不得志而无意从政,闲居在长沙。于是,李默庵竭力向程潜保举他,让他负责地方武装的建设。不久,程潜委任王劲修担任绥靖公署保安副司令。此后王果不负程、李厚望,把长沙的地方武装整顿得有声有色。

  数月后,陈明仁到了长沙。为了防范白崇禧,同时加强陈明仁对部队的掌控,李、程还特别派王劲修任第一兵团副司令。王在第一兵团上任后,做了大量争取部队起义的工作。特别是湖南和平起义时,第一兵团有许多部队叛逃,但王劲修却没有跑。

  李默庵又向程潜保荐他的黄埔一期同学彭杰如。彭杰如是湖南人,还是李默庵的老部下,后曾任东北“剿总”副参谋长兼第一兵团副司令,随卫立煌到了东北。辽沈战役后,由于其部队基本被歼,回到湖南益阳老家。他得知李默庵到长沙后,即马上来省政府看望。

  程潜和李默庵起用彭杰如,一是要抓地方武装迅速整顿补充和扩大,二是要把这部分武装牢牢掌握在手中。彭上任后干得很出色,并将保安大队扩编成旅,每个旅设三个团,以后又发展成师,师辖三个旅。加上对各地自卫队、保安队、警察等各种武装的编训,总兵力可达26个团。与王劲修一样,彭杰如也是后来湖南和平起义行动中之骨干人物。

  为了扩充和平起义部队,李默庵还对他的老部队,做了大量工作。

  在调任南岳游干班后,十四军各处转战,逐渐脱离了他的领导。后来第十四军参加淮海战役,被人民解放军打散后撤出战场,在湖北休整。为了扩充湖南的军事实力,李默庵找到蒋介石十分信任的国防部次长林蔚,然后又找到蒋的办公室主任俞济时,通过一番说服和周旋后,将第十四军调到了湖南。

  第十四军高级将领中,军长张际鹏与李默庵情同手足,而副军长谷炳奎则是李默庵的老部下。因将他们调到湖南来的是老上级李默庵,故他们亦有心依靠。后来,李默庵鼓励他们走和平起义的道路,将他俩争取了过来。

  为顾全大局而离开长沙

  白崇禧在国共和谈破裂后,终于撕下了“和平”的假面具,并于武汉解放后的年月退守到长沙。白极为反感程潜倡导的和平运动,采取许多强硬措施,对湖南和平运动实施破坏。白崇禧的特务人员对程潜与李默庵、程星龄、邓介松、萧作霖等人积极组织的和平运动,亦有所察觉。他们将上述人等列了个名单,并把李默庵列入“头号人物”。因抓不到证据,白崇禧也只能采取“清君侧”的办法,逼走唐生智、强行解散“自救会”入手,随后又逼走邓介松和萧作霖。

  李默庵与陈明仁的关系,原来是相当不错的。但陈明仁到湖南后,其很多的手下为谋取个人出路,挑拨李默庵和陈明仁之间的关系。更有甚者,还有人说李默庵忌讳陈明仁来湖南,并常到陈明仁处说李默庵和有些人暗中勾结,要搞掉陈明仁等。而陈明仁对起义后的安置问题也想得非常具体。在他而言,如果有李默庵在,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绊脚石”。

  由于牵涉利害问题,李默庵与陈明仁决非偶然发生的矛盾,是很难调解的。当时陈明仁又深得白崇禧信任,而在白的眼中,李默庵又是和他唱和平“对台戏”的“异己”。

  当李默庵意识到由于他与陈明仁的矛盾,让白崇禧有机可乘地使和平起义流产,决定避开陈明仁,离开长沙。当时李默庵的父亲在长沙病故,为不影响和平起义计划,他在办完丧事后,悄无声息地携全家出走香港。

  会见中共领导人乔冠华

  李默庵到香港的时间,是19496月底。那时除了他之外,香港还云集了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军政人员,如李默庵的朋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和谈代表黄绍竑。李默庵到香港之后,第一时间和他碰了头。见面后,黄绍竑听罢李默庵的所言,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同时神秘地问李默庵:“你要不要见见中共在香港的代表?”“当然愿意啦!”李默庵兴奋地说。黄当即打电话,马上给李默庵进行联系。

  第二天,在香港清水湾的一家旅馆,李默庵如期而至,见到中共香港方面负责人乔冠华。这位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年轻人,只有30多岁。李默庵首先讲了自己来香港的原因和经过,紧接着和乔冠华推心置腹,如实地讲了湖南当前的现状。

  听了李默庵一番肺腑之言后,乔冠华认为他不宜留在香港,对他说:“你还是应该回到长沙去,组织军队参加起义,多做些实际工作。”乔冠华还说道“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实际行动的,不咎既往,你参加和平起义不要有什么顾虑。”

  两人坦诚相见,说了很长时间的话。尤其是乔冠华对李默庵介绍了我党的方针政策,对李默庵鼓励很大。李默庵则向乔冠华详细分析了湖南部队的相关情况,并将各部队的编制、人员、表现等情况,全密密麻麻地写在纸上;同时注明经过他的努力,哪些人可以团结、哪些人可以争取、哪些军队参加起义等。随后郑重其事地把这些记录,十分放心地交给了乔冠华

  626日,乔冠华用加急电报将他们的谈话情况,汇报中共中央。按照乔冠华的意见,李默庵也很快从香港返回了长沙。

  李默庵回长沙后,深感局面已变得更加复杂。凭他对时局的认识,自己无名利、权位之要求,又何必与陈明仁抗衡,增加程潜的烦虑呢?经过再三考虑,仅待一周时间的李默庵又离开了长沙,并于7月下旬第二次到了香港。在离开长沙之际,程潜曾感慨地说:“默庵没有负我,是我负了默庵。”

长沙《大公报》对湖南和平起义的报道

  在香港居住期间,李默庵坚决拒绝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拉拢,毫不畏惧他们的威逼利诱。813日,他又与44名在港的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和主张》,并在通电上签名,宣布脱离蒋介石政权。

  李默庵是我党的忠诚朋友,他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参与筹划的湖南和平起义,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人民特别是湖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阁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