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6年第二期 > 湖湘艺文

张孝祥的岳阳诗词

时间:   2016-07-27 15:07

黄去非


张孝祥画像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原籍和州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十二岁时,随父迁居芜湖(今安徽芜湖)升仙桥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举进士第一。他是南宋积极的主战派,但是,在以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打压下,并没有多少报效国家的机会。入仕后,他历任中央及地方各职,活动局限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足迹一直未到岳州(今湖南岳阳)。直到乾道元年乙酉(1165)正月,除静江府(今广西桂林)、领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以后,才有了经过岳阳的机会,也为岳阳留下了十多篇震烁古今的诗文名篇。特别是《念奴娇·过洞庭》一词,想落天外,旷达洒脱,词风直逼东坡,非惟传诵一时,亦足流传千古。

  张孝祥先后四次经过岳阳。第一次是乾道二年丙戌(1166)八月。先此,元年(1165)五月,张孝祥由安徽的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芜湖一带)启程,经南陵、青阳、彭泽、余干、临川、丰城、萍乡等地,到达湖南境内的衡州(今湖南衡阳)、永州(今湖南永州),七月中旬到达桂林。但是,这次任职的时间并不长,到第二年的四月二十九日,即被罢职。于是,张孝祥不得不于六月上旬,离任东归。六月下旬,到达祁阳。七月初七,抵达衡州,至八月一日,仍在衡州。然后,经过长沙,到达岳阳境内。这是张孝祥第一次到岳阳,在岳阳境内的时间大约半个月到二十天,然后由岳阳东下回芜湖。张孝祥第一次经过和停留岳阳期间,所作诗词歌赋甚多,说详后。第二次是乾道三年丁亥(1167)的夏天五、六月间。这年的三月,张孝祥除秘阁修撰。寻改知潭州(今湖南长沙)、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三月底或者四月初,张孝祥由芜湖启程赴任。其父张祁、继母时氏、弟孝直(字平国)、从弟孝仲(字仲子)及儿子同之随行。六月,到达长沙。由芜湖经过江州(今江西九江)、鄂州(今湖北武昌),再到长沙。其间是否经过岳阳,似乎并无文字记载。但是,据常理推断,说他此行会经过岳阳,当大致不错。这里根据韩酉山《张孝祥年谱》的说法,断为第二次经过岳阳。从前后的时间来看,张孝祥这次在岳阳的时间不会太短。第三次是乾道四年戊子(1168)七月。这年七月,张孝祥复敷文阁待制,徙知荆南,并任荆湖北路安抚使。八月初,到达荆州。由长沙到荆州,岳阳是必经之地。这是张孝祥第三次经过岳阳。因为时间紧迫,张孝祥这次经过岳阳,也许就是匆匆路过而已。第四次是乾道五年己丑(1169)四月初。这年三月,张孝祥获准辞官东归,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顷缘亲疾,屡丐免归”(文集卷第十八《辞免知荆南奏状》)。也就是说,自己的父母年老需要侍奉。因此,他自己得以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后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三月下旬,自荆州启程东归。四月初,过岳阳。有《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一首。据前引韩著年谱所载,张孝祥四月上旬(假定为四月十日)已到黄州,则此次经过岳阳,时间也很紧迫,或许就是仅留一宿,即已离开岳阳。

  张孝祥是宋室南渡后重要的主战派,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和书法家。特别是他的词,与当时另外一位主战派兼词人张元幹并称,号为“南宋二张”。词风则上逼东坡,下启稼轩,在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文坛多面手的张孝祥,前后四过岳阳,自然创作了不少诗词歌赋。这些诗词歌赋,很幸运地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张孝祥留给岳阳的特殊礼物。下面,我们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他在岳阳留下的作品,算是对这位杰出的文学家的特殊的纪念。

  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从桂林启程,入湖南后,乘舟顺湘江而下,由南向北,纵贯湖南。他在进入湖南后,写有《水调歌头·泛湘江》:“濯足夜滩急,晞髪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他说自己“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这回终于有了机会,要好好地饱览潇湘大地的人情风物了。因此,他一路向北,由永州而衡州而潭州,最后到达岳州,前后花了四十多天的时间。坐船从潭州到岳州,首先进入的是湘阴县地界。张孝祥因此留下了《蝶恋花·行湘阴》一词:“漠漠飞来双属玉,一片秋光、染就潇湘绿。雪转寒芦花蔌蔌,晚风细起波纹縠。落日闲云归意促,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过尽碧湾三十六,扁舟只在滩头宿。”首句盖从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而来,双属玉,应该就是双白鹭。此年八月一日,作者犹在衡州,所以,到达湘阴后,自然是“一片秋光”,自然就有了像雪一样的芦花。此后,作者经营田、磊石、黄陵庙,入洞庭湖,过金沙堆,凭吊金沙堆的屈原庙。期间还曾经“阻风三峰下”。然后,自然会登岳阳楼。这短暂的十多天时间,正是张孝祥的创作热情高涨的时候。对于他来说,这些所见所闻都是新鲜的,都勾起他无限的兴趣,都极大地刺激了他的创作热情。张孝祥从湘阴县城出发,到营田大约需要一天时间。在营田住下来,第二天早上继续前行,傍晚到达湘阴北面的磊石。他写了《磊石》:“鼓发营田市,帆收磊石山。冰纨六十里,烟髻两三鬟。天气水云合,人家罾网间。晚来风更熟,别浦棹歌还。”磊石附近的三塘,有纪念、祭祀舜帝二妃的黄陵庙。张孝祥特地前往凭吊,并写了《黄陵庙》一诗:“百世黄陵庙,凄凉屋数间。只怜斑楚竹,那记赭湘山。访古韩碑在,征歌楚些闲。虞嫔更尧女,莫入水仙班。”韩碑即唐代韩愈留下的黄陵庙碑。楚些,这里指楚地的歌谣。诗歌表现了张孝祥对二妃的无限同情和崇敬之情。由磊石继续北行,即进入青草湖。湘阴县以北至巴陵县鹿角以南的湖面,称青草湖,北与洞庭湖通,一而二,二而一,故洞庭湖亦称重湖。鹿角西面,有金沙堆(一名金沙洲),其上有庙,祀屈原。又据光绪《巴陵县志》说,“《壬申志》:宋时洞庭有二神,封二王。庙在此洲”,则庙里除了供奉忠洁侯屈原之外,尚另有一神,此神或即唐代李朝威著《柳毅传》中的柳毅。前面所引张孝祥《水调歌头》中说,“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可见张孝祥对屈原的由衷敬佩。因此,张孝祥到金沙堆参观屈原庙、祭祀屈原后,不仅写了《金沙堆赋》、《祭金沙堆庙辞》、《金沙堆观月记》等三篇文章,还写了两首诗。一首是《金沙堆》:“玻璃盆中金作堆,药房桂栋中天开。洞庭无底蛟蜃恶,君不唤我哪能来。旁船守风四十日,我行昨夜到磊石。山头望君乞杯珓,童仆欢呼得头掷。二更南风转旗脚,打鼓开船晓星落。秋光净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庙前泊。斩牲酾酒报君德,君今清都岂其食?聊须醉饱撑船侬,明日依旧行南风。”第五句说的“四十日”,是说作者从桂林一路北行,陆行之外,船行已经四十日。一首是《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伍君为涛头,妒妇名河津。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水神。我识大夫公,自托肺腑亲。独醒梗群昏,聚臭丑一薰。沥血摧心肝,怀襄如不闻。已矣无奈何,质之云中君。天门开九重,帝曰哀汝勤。狭世非汝留,赐汝班列真。司命驰先驱,太一诹吉辰。翩然乘回风,脱迹此水滨。朱宫紫贝阙,冠珮俨以珍。宓妃与娥女,修洁充下陈。至今几千年,玉颜凛如新。楚人殊不知,谓公果沉沦。年年作端午,游戏公应嗔。”这首诗表现了自己对屈原的无限同情,吊屈,适以自哀了。诗的末尾对世人“年年作端午”的“游戏”感到不满,事实上就是要肯定屈原并没有“沉沦”,而是还永远地活着,他永远在关心生民的哀乐,他永远活在世人的心里,当然也永远活在张孝祥的心里。大约也就是张孝祥凭吊屈原的时候,正值中秋之夜,张孝祥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又填词一首,这就是《于湖居士长短句》中的压卷之作《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髪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对中秋夜洞庭湖的晶莹澄澈作了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自己像明月和冰雪一样皎洁的情怀,感情激越,想象奇特,大气包举,酣畅淋漓,不愧词中珍品。时人及后人在评论这首词的时候,往往将其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提并论。近人王闿运《湘绮楼词选》更是推崇备至,竟至于说,此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但是也有人说,尽管“稳泛沧浪空阔”,也还感到“短髪萧骚襟袖冷”嘛(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意思是不同意给此词过高的评价。但是不管如何,这首词的艺术价值是无法否定的,它是张孝祥留给洞庭湖、留给岳阳的永恒的艺术瑰宝,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

  这次经过岳阳,张孝祥还写了一首作品,就是《西江月·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云:“乾道二年(1166)秋罢静江东归将过洞庭前阻风三峰下作。”按:张孝祥离开桂林在六月,宛敏灏说是秋天,不确。三峰,今在何处?不详。有说此词题亦作黄陵庙,那么三峰或许就在湘阴北边的某处,或者就在磊石亦未可知。张孝祥第一次到岳阳,应该登上了岳阳楼,但是现在没有看到他当时写岳阳楼的作品。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按照季节和创作时间推测,张孝祥第二次过岳阳,没有作品流传下来。而据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张孝祥的《浣溪沙·洞庭》一词为其第三次经过岳阳时所作。全词是:“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纈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宛笺:“乾道四年(1168),孝祥徙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秋八月自长沙前往荆州,经洞庭作此。”关于张孝祥第三次经过岳阳的时间,前引韩谱与宛敏灏《笺校》略有不同,不过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似皆可从。

  我们现在很幸运地读到的张孝祥唯一一首登岳阳楼之作,是他第四次经过岳阳时所作。乾道五年(1169)三月,张孝祥获准辞官东归,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顷缘亲疾,屡丐免归”(文集卷第十八《辞免知荆南奏状》)。三月下旬,自荆州启程东归。四月初,过岳阳。作有《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一首。词的全文如下:“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这首词的第一句,说自己已经厌倦了宦海风涛,所以要从江汉回家了。其实,这一年他还只有不到三十八岁,正是人生奋发有为的时候。自西而东,好风相送,春光明媚,万木争荣。可张孝祥的心情未必是愉快的。“远思渺难收”,“欲吊沉累(按指屈原)无所”,“哀此写离忧”,可见张孝祥的心情和当年怀沙沉江之前的屈原一样,何等悲愤,何等失望!父母老病,需要奉养,不过是他厌倦了宦海风涛之后的漂亮的借口而已。末尾说,自己突然想到虞舜这样的圣明之主,可是他们又在哪里呢?芳洲之上,唯有青青杜若迎风招展而已,岂不悲哉!张孝祥这次东归,离开岳州后,途经鄂州、黄州、江州,回到芜湖家中,大约四五月之间。不过,他回家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韩酉山《张孝祥年谱》:“(乾道五年)六月,以当暑送虞允文芜湖舟中,中暑卒。”卒后,由朋友帮忙,营葬于建康府上元县之清果寺。一代英才,赍志以殁,至今让人痛惜。

  岁在壬辰(2012),恰值张孝祥诞生八百八十周年之际,他的侨居地芜湖(今安徽芜湖)的有关部门,曾经举行征集诗文对联的活动纪念他。我从他的《六州歌头》和《念奴娇·过洞庭》二词中各摘取十字,写入对联,以纪念这位四过岳阳、为岳阳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杰出的抗战派文学家。对联全文是:“长淮望断,有泪如倾,那堪留守席前,吟成一曲抒忠愤;短髪萧骚,孤光自照,为问先生泉下,记否当年过洞庭?”上联的“长淮望断,有泪如倾”和“忠愤”,出自《六州歌头》,留守指当时的建康留守张浚,据说张浚在席上听歌此词,竟然为之罢席;下联的“短髪萧骚,孤光自照”和“洞庭”,出自《念奴娇·过洞庭》。对偶虽然未必工,却也能比较恰当、比较巧妙地表现我对这位杰出的抗战派文学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参考文献:

  [1]张孝祥著,徐鹏校点.于湖居士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张益桂.桂林名胜古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3]韩酉山.张孝祥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韩酉山.张孝祥年谱[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5]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M].合肥:黄山书社,1993.

  [6]彭国忠校点.张孝祥诗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1.

  [7]宛新彬.张孝祥资料汇编[Z].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杜贵墀.(光绪)巴陵县志[Z].长沙:岳麓书社,2008.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