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4年第三期 > 文史述往

岳麓山上的清华界碑

时间:   2015-07-01 11:07

胡滔滔

  清华界碑位于岳麓山胡子靖墓东南侧10余米处, 石碑高约30厘米,正面镌刻清晰的“清华”二字,背面为界桩序号“一三一”。 此界碑以实物形式证实了清华大学与岳麓山的历史关系,记载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前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选址长沙的历史风云。 

清华大学长沙特种研究所旧址(今中南大学民主楼)

  上世纪30年代,日寇逼侵中国。为避战火,清华大学计划全校南迁长沙。1936年清华大学购得长沙河西左家垅原湖南省立高级农业学校地皮。继而又购得左家垅其它地皮及私家山林。据已故原清华中学旷璧城回忆,此时清华校产“西北与云麓宫宫址接壤,南界左家垅街镇,东与省立第一师范隔江相望,西面越出小望城坡,周围长约5公里,其间有山林、平地、水田、池塘,还有星罗棋布的橘园28个”。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此先期建设长沙清华特种研究所。因天气原因延误,直到1937年4月仍只完成三分之一。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清华大学长沙特种研究所建筑工程分甲、乙、丙三所。今天,中南大学和平楼与民主楼的建筑即是当年清华特种研究所的甲所和乙所。今已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突然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战火中被迫南迁,在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之所以决定把临时大学设在长沙,除因长沙当时为大后方外,则是清华大学已在长沙打下基础,正在左家垅建设清华大学特种研究所。而长沙临时大学的实际领导者就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三所大学中只有清华大学事先做好南迁的准备。  

 

清华界碑 

  据史料记载,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并未进驻左家垅。长沙临时大学办公和法商学院教学地设在长沙圣经学校(原址在今五一大道旁的省政府二院),临大理学院租用湘雅医学院房子,电机系和机械系在湖南大学上课。

  193711月13民国政府首都南京沦陷,长沙连续遭到轰炸,战事逼近长沙,湖南省会长沙不再是安全的“大后方”。 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开始南迁,428日到达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迁回北京。校长梅贻琦决定对在抗战开始时原定南迁长沙岳麓山时营建的校址、校舍作出处理,委托重庆清华中学校长、清大29级校友傅任敢负责在原校址上建长沙清华高级中学,筹办工作于1946年夏开始。但傅任敢无法兼顾,长沙清华中学的实际工作由清华校友旷璧城主持。

  开办之初,原清华特种研究所甲所被湖南大学商学院借用,乙所未完工且被日本飞机轰炸,旷璧城利用清华校友关系对之加以修葺,成为主教学楼。

  1946年底清华大学撤销留守处并将整个校产交给清华中学代管,把校境内各种物产拨给清华中学,作为常年补助费来源。

  清华中学为立稳长沙,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征得大学同意后,将云麓宫下面一片树林捐赠给湖南教育界作为教育公墓墓地;同时加强与清华校友联系,成立校友会,以取得校友们的支援。当时长沙金融界头面人物多为清大校友,对清华中学的开办大力支持,还有些清大校友舍弃公立学校优厚薪水到中学来任职。因此清华中学在岳麓山下比较顺利的开办了。这期间修葺了校舍,添置设备,请湖南在野的头面人物如赵恒惕、何键等出任董事会董事,决定了办学内容,如只办高中,招男不招女,学生一律寄宿等。

  194610月1,清华中学开学。招收了两班新生共72人,学生自称“七十二”贤。但清华中学在学校备案问题上颇受周折。 

  后经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及清华在国民党中央政府头面人物努力,清华中学终于1949年7月在省教育厅备了案。这是建国前湖南省最后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 

  19498月5,长沙和平解放。清华中学根据中国共产党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于12月对董事会进行改组。选举清华留美学生,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易鼎新为董事长,旷壁城为校长,并新增办了初中,同时招收女生。 

  1951年秋,省内明德、周南、岳云、广益4所私立中学改归省办,清华中学开办虽只6年,但因成绩显著,也被改为省立,这是湖南省首批改私归公的中学。1952年,湖南省委拟在原清华特种研究所原址成立毛泽东学院,清华中学拟改毛院附中,因毛泽东不同意用他的名字办学校,计划作罢。

  19524月,中南局征用清华大学岳麓山的校址,创办了中南矿冶学院,将省立清华中学与省立一中合并,改名长沙市第一中学。从此清华中学在岳麓山下的一段历史就结束了,与这遗留下的地界界碑一样湮没在岳麓山茫茫树林草丛中、尘封在漫漫历史长河里。 

 

 

(作者单位: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