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事馆员介绍 > 参事简介 > 已故任命制参事

刘公武

时间:2011-03-16

    刘公武,1903年4月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幼年读私塾,1918年到长沙入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小,同年夏考入明德中学,次年转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1923年到上海考入沪江大学,次年冬转入复旦大学文科教育系,在该校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复旦大学学生会主席。1925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组织罢课斗争。次年被学校勒令退学回到家乡华容。当时,大革命风暴席卷湖南,刘公武被选为国民党华容县党部常委,并与在华容进行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何长工同志合作,积极发动和领导了当地的农民运动,支援北伐战争。
    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后被迫离开华容,辗转到了武昌、九江,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革命军日报》编辑。接着出国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教书。在马来西亚,由于参加了反英国殖民主义的一些活动,引起英国殖民主义当局对他的注意,不得不离开马来西亚去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29年在德国参加了成仿吾等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1931年,受陈嘉庚先生之邀,再度去新加坡,出任南洋华侨中学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等事件后,刘公武不愿偷安于海外,于1932年秋回国创办北平羊毛纺织厂,但不久因日军进攻华北而停业。1933年投奔冯玉祥的抗日部队,在张家口任抗日救国同盟军总司令部秘书兼干部学校政治总教官。1934年秋到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武汉沦陷以后,二分校搬迁到湖南武冈县,刘同时担任《武冈战斗日报》主编。1939年受湖南省主席薛岳之命,兼任武冈县县长,半年后,因国民党中央政治部部长陈诚以“贻误政工”之罪名撤销其二分校政治部主任职务,而专任县长。在县长任内为清剿土匪,安定地方,发展农林业和保护古迹做了不少有益工作。1940年8月,自张治中继任中央政治部部长后,被任命为中央政治部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政治部主任,兼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43年调重庆任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教务组长和主任秘书。1944年调任湖北省政府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王东原先生来湖南,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民政厅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国大代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曾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联席会议上慷慨陈词,敦促国民党还政于民,清除腐败,以国家民族生计为重。但事与愿违,他终于抛弃幻想,谢绝担任一切军政要职,回到湖南,协助程潜推动和平运动,先后担任“湖南人民和平促进会”“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常委兼总干事,协同唐生智、仇鳌等人,团结在野的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积极从事和平自救运动。1949年8月4日参加签名通电起义,8月6日作为湖南和平起义谈判代表随李明灏先生去长沙郊区东屯渡迎接解放军四野谈判代表入城,参加了与解放军代表的和平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公武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1951年1月进入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以后历任政协湖南省委常委、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等职。任职期间,为湖南的建设提出过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利用自己的海外关系,通过书信往返和接待工作,宣传介绍党的对台政策和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络台胞情谊,为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
    刘公武1988年10月16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