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事馆员介绍 > 参事简介 > 已故任命制参事

熊新民

时间:2011-05-19

    熊新民,1905年2月生,湖南省桃源县人,1911年起在家乡读私塾,1921年起先后入桃源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桃源县立甲种师范学校学习,在读书期间加入国民党,被推选为国民党桃源县党部青年委员,桃源县学生联合会会长。为声援上海的五卅运动,熊在桃源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反日爱国宣传和查禁日货的学生运动。
    1926年9月,熊新民来到大革命的中心广东,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编入陈明仁任队长的第二队学习,两年后转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继续深造,重点锤炼军事技术,学习使用德式新武器。
    从军校毕业后,1930年分配到以宋希濂为师长的国民党第八十七师任排长、连长,参加过蒋冯阎军阀混战和在江西围剿工农红军,也参加了抵抗日军侵略的“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在战役撤退时,熊新民的连队受任为后卫尖兵连,掩护大部队边抵抗,边后撤。1933年起在国民党第三十六师任营长、参谋主任、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国民党发动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上海“八·一三”淞沪大会战,身任团长的熊新民率全团官兵奉命攻击杨树埔敌军所设的海军码头,然后退而死守江湾阵地,与敌军浴血搏斗三个月之久,全团伤亡惨重,前后补充新员达两千多人。12月,日军分三路进攻和包围南京城,熊新民又随三十六师率团投入由唐生智指挥的南京保卫战。虽经将士们英勇抵抗,南京最后还是失守了。
    1940年起,熊新民升任第八十八师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这时,抗日战争已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为了打通和保卫西南滇缅公路这条运输生命线,中国政府于1942年发起了历时三年的滇缅战争。熊新民率领的八十八师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开赴云南、缅甸前线,与日本侵略军为争夺滇缅公路而展开激战。在反攻战役中,先后攻克了滇缅公路沿线的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城市,最后与另一支通过印度打过来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芒友胜利会师。
    抗战结束后,熊新民先后担任过国民党第八十七师师长,第一兵团副司令员,长沙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与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营口、四平及湖南的衡阳、邵阳等地作过对抗。1949年8月湖南和平起义前夕,参加了与人民解放军的和平谈判,8月5日,参加了程潜、陈明仁将军的签名通电起义。但随即在白崇禧的胁迫下又重返旧军队,并担任了七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在广西十万大山被我人民解放军俘获。1952年由中南军区军法处判处无期徒刑,后改判为二十年徒刑,1975年11月被释放。
    1975年12月任常德市政协秘书,1984年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常德市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委员。著有《四平战役回忆》《长沙和平谈判中的几点回忆》《上海八一三抗战回忆》等多篇回忆录,被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刊》等刊物采用。
    熊新民1992年病逝,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