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省文史研究馆组织部分馆员、特约研究员开展“墨彩中华·走进太行”采风写生活动

时间:   2025-10-31 16:1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挖掘红色文化,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一级巡视员赵为济一行35人于10月20日-24日赴河南太行山部分地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寻迹太行烽火地,丹青续写时代魂——省文史研究馆2025年‘墨彩中华·走进太行’采风写生活动”,周克臣、康移风等15名馆员,陈惠生、王千悦等11名特约研究员参加了活动。

太行山绵延千里,以“奇、雄、险、秀”闻名,其刀削斧劈的崖壁、层峦叠嶂的沟壑与古朴村落相映成趣,是无数艺术家灵感的源泉。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作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与太行儿女在此并肩浴血奋战,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此上演,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人心,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再到百团大战的气势磅礴,太行山见证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先辈的鲜血,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采风期间,馆员和特约研究员们的足迹遍布河南太行山的多个角落。他们首先来到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在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殿堂里,探寻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一行人深入林州市太行大峡谷,峡谷中奇峰林立、飞瀑流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在红旗渠纪念馆,大家被当年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豪迈气概所震撼,深刻领悟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辉县市郭亮村,馆员和研究员们沿着郭亮村民用钢钎、铁锤历时多年凿山而成的挂壁公路前行,感受着当地群众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在南太行党史教育馆,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大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此外,大家还重走了陈赓抗战秘密小道等抗战路线。在这条充满历史痕迹的小道上,每一步都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士们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馆员和特约研究员们深入河南太行山腹地,穿梭于山岭、峡谷、遗迹之间,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相机和笔记本,以绘画、摄影、笔记等多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少书画家还当场拿出速写本,在山间、在水畔、在村口,迅速勾勒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沧桑风貌。每个人都沉浸在太行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直观感受着太行山独特的地质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伟大的红色精神。

此次组织馆员、特约研究员赴太行山部分地区调研采风,一方面,旨在通过深入探寻太行山地区的红色抗战历史,以书画艺术这一独特的形式生动再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铭记革命先辈的奉献与牺牲,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另一方面,为馆员、特约研究员书画家创造了亲近自然、深入生活的宝贵机会,让他们在太行山的壮美风光与深厚红色文化中汲取灵感,激发创作热情,以期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艺术价值的书画作品,进一步丰富文史馆的馆藏资源,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风组赴中国文字博物馆学习

采风组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采风组赴红旗渠纪念馆学习 

采风组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采风组赴郭亮村郭亮洞采风

采风组赴新乡市南太行党史教育馆学习

采风组重走陈赓抗战秘密小道

田明、周用金等馆员研究员采访郭亮村绝壁公路的建设者(老村支书)

馆员康移风写生

馆员田明写生

馆员王炳炎写生

馆员毛光辉写生

馆员赵蓬勃写生

特约研究员王千悦写生

特约研究员袁绍明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