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9年第四期 > 序跋书评

欲效春蚕丝吐尽 年高依旧踏歌吟——唐之享同志《岁月诗痕》读后

时间:   2023-08-03 11:08

《岁月诗痕》是唐之享同志的诗集,2015年由岳麓书社出版。之享同志是湖南省东安县人,194511月出生,19659月入北京外贸学院外贸经济专业学习,19708月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零陵地区参加工作。他工作的第一站是零陵地区进出口公司,在这里从19708月到19761月,担任秘书工作逾五年,期间于1973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工作勤奋、踏实肯干,又有水平、能力和热情,加之大学外贸经济科班出身的专业背景,因此他受到组织上的悉心栽培和重用。19792月之享同志即被提升为进出口公司的办公室副主任,从此开始了他人生非凡而辉煌的从政旅程。综计他从政32年所担负的职任有: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科长(1979.2—1979.9),省对外经济贸易厅计划处副处长(1983.9 1984.3),望城县副县长、县委书记(1984.3-1985.3),省外经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1985.3-1987.4)、省外经委党组书记、主任(1987.4-1990.9)、娄底地委书记(1990.9-1993.1)、湖南省副省长(1993.1 2003.1)、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3.1-2008.1)、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省政府顾问、八届省委委员(2008.1-2011.2)。如上显示之享同志经历了从机关到地方,从地方大员到省级主要领导职务的多岗位历练,为湖南省的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尽心竭力,贡献卓越。《岁月诗痕》这本诗集收录了之享同志的243首诗作,囊括了他在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人生各个时期的学习、工作、生活、闲暇等内容。诗作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之享同志对于党和国家、人民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热爱与眷恋,该诗集堪称他70年工作生活岁月的缩影。在诗集的最后,他用一首《夜思》概括回顾了自己人生70年来的风雨兼程。

《岁月诗痕》分篇分别展现了之享同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经历际遇、理想抱负以及所思所感。1959年,14岁的他在一所中学读书时,因被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便写下了《灯下诗影》《黑板》《寄语班主任》等诗篇,其中“而今潇洒英姿瘦,换得满园兰蕙香”、“但存方正留高洁,犹衬师魂映艳阳”体现了他对教师的无限敬意和钦佩,此后,尊师重教的情怀一直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田,为他以后倾心扶植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5年,20岁的他高中毕业,“雏鹰自有凌云志,一啸冲天向北辰”。他满怀豪情壮志,朝着未来走去。1965年,他被北京外贸学院外贸经济专业录取后,写了《上大学》《喜游天安门广场》《开学》等,透露出他历经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的喜悦,也蕴含着他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怀。19707月,25岁的他完成了大学学业,在毕业典礼上赋诗《大学生活》,回忆了五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笔赋雄文心底出,敢将鹏志写云头”的豪言壮语,也表明了他的理想抱负已由儿时的稚嫩走向成熟。之后他用《毕业离校》感叹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表达了他与同窗好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敢张嫩羽冲霄汉,欲绘宏图展大千”,体现了他学成之后要回归故里报效家乡父老乡亲的桑梓之志。少年时期之享同志的梦想懵懂纯真,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好奇;青年时期大学毕业后的他理想逐渐丰满现实,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优秀青年学子一样激情澎湃,心中常思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抱负。此后他在工作生涯中的敬业实干努力奉献,每每彰显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品行与风范。

19708月到20112月,是之享同志为期41年的工作岁月与从政生涯。在1983年以前他一直在零陵地区进出口公司和湖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以及省外经贸厅从事经济外贸领域的领导工作。其间中国社会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和改革开放即将开始的大环境下,经济体制也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胜任工作,之享同志积极地到各地开展调研、参加外贸计划工作会议、认真地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提高自我。197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极为难忘的一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相继去世,之享同志和全国人民一道悲痛万分,他赋诗词《哭总理》《忆秦娥》缅怀总理和主席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以及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以及对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未几,“四人帮”被抓,之享同志写了《粉碎“四人帮”》一首予以痛斥:“黑手危家国,阴谋害忠良”,斥责“四人帮”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出对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兴奋和喜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且着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之享同志因此先后瞻仰了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贺龙故居、毛泽东故居,赋诗“流芳千古万人崇”以为凭吊,缅怀湖南几位杰出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贤。同时他还游览了柳子庙、衡山、爱晚亭、灵渠、湘江、漓江、橘子洲、泰山、曲阜孔庙等,赋诗寄情抒发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

1984年年初之享同志从省外贸厅计划处长调到望城县任副县长和县委书记,他一挥而就写下了《到望城》,此诗真实流露出他对今后工作的殷切期待,“雷锋好榜样,处处为人民”,再次表达出他立志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在任职初期,他满怀热情地率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四川学习农村改革经验,积极联系人民群众推动望城县农村改革,在此期间写下《游王屋山》,重温发扬愚公精神,深感“创新改革”已是“重任在肩”,唯有实干才能兴邦,必须尽心尽力为望城县发展贡献力量。

19853月到19909月,之享同志历任省外经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书记、主任等职,为了更好地促进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他先后去了德国柏林、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调研考察,学习经验,赋诗《十六字令》《游巴黎》《观纽约自由女神像》《瑞典行》等诗作,尽情地抒发了他对这些城市文化底蕴的感叹。“青山绿水喜穿梭”“环境清幽天地和”,体现了他已经意识到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19909月到19931月,中共湖南省委将之享同志由省外经贸委主任调任中共娄底地委书记,他于1991年去田间视察时写了《真话》一首,表示要倾听农民的心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水调歌头•村党支部建设》诗篇的前半部分有“走村串户查访,答案个中来”的诗句,叙述了他和地委班子成员加强农村村党支部建设,为加紧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而出谋划策的场景;后半部分则声情并茂地描绘出村党支部建立以后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享同志主政娄底地方工作数年,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勤奋务实,严谨细致,任劳任怨,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为此后更好地胜任副省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31月,47岁初度的之享同志受命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历两届共10年。到2003年他57岁时再转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届共5年。2008年之享同志从省人大副主任位置上退下之后,仍被组织上安排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省政府顾问历3年。在担任副省长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及省政府顾问的18年中,他身居要职,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游刃有余,为所主管的湖南省教育和文旅事业呕心沥血、尽职尽责。这18年中他所写的诗篇也占据了整本诗集的大部分。

在教育方面,他十分重视其发展。他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视察调研多所学校,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措施。他认为民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促其发展,更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于这些方面的诗句,在他的诗集中几乎比比皆是。如“读书不仅为升学,教育方针莫搞错”“身居斗室胸襟宽,忠心赤胆人同仰”“手书粉笔一年年,磨血育人任在肩”“风格不拘育梁栋,振兴教育逐丝鞭”“双馨德艺育英才,尊师重教皆称好”,无不体现了他对教育发展的重视以及促进教育不断现代化的赤忱之心。

在文化旅游方面,首先,他倡导文化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湖南省的旅游业,如开发张家界旅游景区,这在赞美张家界“秀美雄奇”的《沁园春·张家界》一诗中得以体现;加快开发宁远的旅游产业,在《谒舜陵》中赞美“虞舜德高可配天”,十分重视舜陵的修缮工作。为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再次,他提倡要文化经济一体化,和主要负责同志走访韩国,齐聚汉城,学习吸取韩国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管理经验——“‘市场两个’交相用,经济腾飞百业昌。”此外,在加强文化招商引资上,他为全省各地人民推出了上千个引资项目,促进了湖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他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当代文艺建设,譬如为了“年年祭祖不忘本,炎黄精神万古存”,他主持筹办“炎黄杯国际华人华侨龙舟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赞中医药》肯定了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在其分管任内争取并成功举办了长沙第一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他赋诗《祝金鹰越飞越高》,庆祝“金鹰展翅击苍穹”,祝愿“电视湘军更繁荣”。

在教育文化之外的其他一些方面,之享同志也时有关注并着力。如1998年,某县的一个村庄突然发生火灾“受害群黎哭震天”,他意识到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着手在农村建设消防试点,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诗篇中包含了家国情怀的方方面面,首先有表达和体现他永不磨灭的理想抱负以及对党和国家发展充满期待的诗句,如《水调歌头·1999年国庆盛典》中的“世纪翻新页,奋发再长征”、《忆江南·庆十六大召开》中的“理论创新基业固,小康建设遍城乡,百族共腾骧”、《苍子岭眺望》中“战天斗地不停步,实现小康再挂帆。”等等;又《有感》中的“倡廉反腐创新风,去垢除尘立大公。”《宝岛台湾》中的“无云两岸能相望,何不早将恩怨捐”、《游天山天池》中的“维汉相携鹏翼展,天庭广宇共扶摇”、《厦门南普陀寺》中“信仰自由须重视,多行善事天地和”等句,均呈现了他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共同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中国;《参观鲁迅纪念馆》《满江红·延安颂》《西柏坡》《满庭芳·邓小平百年诞辰》《毛泽东颂》等等诗篇,展现了他对近代革命事业和为国家独立富强前仆后继的优秀中华儿女的颂扬,讴歌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游东坡书院有感》《游生命公园有感》等记录了工作调研时的场景,彰显了他任劳任怨,心系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精神。作为湖南省副省长,之享同志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准确反映群众意志,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任时为湖南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为湖南此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0112月,中共湖南省委接中共中央组织部通知,同意唐之享同志退休。虽然之享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仍然心系党和国家,不断发挥余热,为社会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在诗集中也有体现。“后代强,则国昌”。他积极关心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认为“今日少年苗茁壮,母慈父爱沉蜜缸” ,要想“江山万代保安康”,就必须重视以德育人。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是由热爱湖湘文化,热心研究、开发和弘扬湖湘文化的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经济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其他有关人士自愿组成的全省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唐之享同志担任会长期间,他广泛团结影响热心湖湘文化事业的专业工作者和有关人士,积极推介湖湘文化,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湖湘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隐山谒胡公墓》一首有云:“后辈传承当奋起,湖湘文化谱新篇。”他感受到作为协会会长对弘扬湖湘文化和湖南精神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咏湖湘文化》则描叙了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继承传统开新宇,更待今人展壮猷”,寄托了他对传承弘扬湖湘文化的心愿。2012年,他被推举担任湖南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执行会长,为组织老年科技工作者为湖南发展发挥余热作出贡献激动不已,“老牛闲卧志犹存,科技兴湘复利民。欲效春蚕丝吐尽,年高依旧踏歌吟。”在担任老年科技工作者会长期间,之享同志和省老科协领导班子的同志从实地调研入手,亲自到农村基层,驻足农村科技示范户的猪圈、牛棚,了解实际情况,积极为各地老科协解决困难和问题。为推动老科协的进一步发展,他提出在既定战略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科技服务、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科技研发、科学养生等5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实现老科协、高等院校、农村、工厂企业、机关五个行业共同的“转动”,这一思路为湖南省老科协稳步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

退休后,之享同志仍关心时事。20129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他写了《保卫钓鱼岛》,强烈谴责日本政府是 “小倭称‘购岛’”“流氓侵我土”,刻画了中国人民“神州同敌忾,誓斩妖魔爪”,保卫钓鱼岛,捍卫祖国领土的爱国之情。《庆祝十八大召开》中“国富民更强,百姓乐开花”一句,赞美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2013“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他即兴赋《喜“嫦娥”登月》一首,祝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天净沙·散步》《闲步》《天净沙·垂钓》《登阳明山》《藏迷》《自题》等诗篇,“云烟一扫八千里,赛似神仙一老人”,寥寥数笔,描摹与勾勒出他怡然自得的心境和晚年生活图景。

从《岁月诗痕》一书当可概见之享同志敬业而又奉献的绚丽人生。他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波澜起伏紧紧相连。他的诗篇不仅折射出了自己的工作岁月与从政生涯;也见证了共和国发展中遇到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就。例如《抗洪》《喜迎十四大召开》《鹧鸪天·庆香港回归》《汶川地震抒慨》《庆北京奥运》《喜行走太空》《行香子·贺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成功》《保卫钓鱼岛》《庆祝十八大召开》等等,载录了共和国前行70年留下的厚重足迹,也将一个胸怀家国天下、夙夜在公的共产党人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在退休后用《夜思》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岁月,以“立志为民干实事,红薯不卖自为荣”一句,清夜扪心,表明自己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夜阑静坐月光明,往事如烟心不平。风雨人生七秩路,终生感谢党恩情。知足爽心常惬意,无求处世总安宁。多读诗书神自远,闲情如水付征程。”之享同志的《岁月诗痕》最后以《闲坐》一首收尾,前半部分回顾了自己克己奉公的一生,后半部分则突出了他退休后的知足常乐、豁然洒脱!

《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岁月诗痕》是唐之享同志如歌人生如诗岁月的展现,其以诗传情、以诗明志,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高洁的精神追求蕴含于诗歌之中,用诗歌不断勉励自己前行,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之享同志一生忠于信仰,廉洁奉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些优良品质深深熔铸于他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又在诗集中以诗的形式得以升华。这对青年读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鼓舞着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成就自我。同时也启迪和激励读者只要胸怀大志,足履实地,奋发努力,方能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