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长沙地区的陪对
时间: 2023-08-03 10:08
在长沙地区的若干乡镇,陪对历来是民间红白喜事中的主旨对联,常对称地贴于堂屋的显要位置,旨在替主人或主事方迎宾、陪客、道谢、言事、致歉等。陪对多以深情、谦恭的笔调,微言大义,在民间备受推崇,长盛不衰,是一种很接地气的礼仪文化,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晚 清浏阳廪生、围山书院山长涂启先(1833—1899)为刘步蟾中举撰联:
做一篇时派文章,出宫墙,却返宫墙,仍向个中寻结局;
邀几席相知胜客,陈野蔌,休嫌野蔌,期从此处畅幽情。
又如晚清浏阳沙市秀才陈菊龄代颜某子娶周氏女作陪对:
有子愧蛟腾,公然思媚周姜,使她愿寄西家宿;
来宾劳燕贺,但愿勾留颜巷,对我频倾北海樽。
然笔者查《辞源》《辞海》,均无陪联、陪对介绍,而仅有“配对”一词。久之方有“陪对”“陪联”两词。看来,陪联只是一种地域民间文化,《探寻长沙地区的陪对》也许是首部陪对著述。
曾获“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周年”联赛之冠的浏阳龙伏镇周劲晖老师,在其所著《莎草地》中深情呼吁:“陪对是以主人的口吻道出的:一方面表示欢迎贵宾的莅临,感谢贵宾的祝贺、支持、鼓励和慰问,同时感到莫大的荣幸;另一方面,谦称自己在招待上做得不够周到,从物质和精神上没能尽情地表示出内心的感激之情。这样的对联内容单一,很难写好,易落俗套。加之书报上很少看到这方面的内容,对联界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写作。所以我特提一下,希望有人多切磋这方面的技艺,让陪对的内容和形式得以升华。”
为响应周老师的呼吁,我多方收集资料,于2019年3月通过长沙市历史学会向长沙市社科联申报了一个小课题,市社科联(院)、市社科规划办于5月6日将 “探寻长沙地区的陪对”列为2019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予以公示。
为探寻长沙地区陪对,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其一,尽可能请益各方联友、专家,如先后慕名联系浏阳大围山“楹联得奖专业户”徐和初、有多部对联著作问世的浏阳二中刘守柱老师,及刘天渠、李光前等联苑名家,收获颇丰。特别是浏阳周洛古文化传人陈事聪老,年近九秩,一个月前老伴辞世,被小儿子接到广州;我电话联系后,老人泣不成声地翻出多本应酬手稿,凡有陪对,就叫其子拍照传给我;我看不清时,又电话请教。这样,先后一个多月,传来100多副大作,最后选定105副,真是字字含泪,令我至今百感交集。
其二,寻觅、参考各种相关书籍。如浏阳市楹联学会从2003年起,先后编辑出版《浏阳古今对联集》《浏阳农民对联集》《浏水联花》《浏阳楹联》《九曲联葩》等对联专辑,均为反复捧读之宝;又受益始于民国时期的《郭宗文诗词联选集》、离休干部徐竞存同志所著《花村诗联》、袁继枚老师所著《一职联语》等,均饱含精华,增色本书。
其三,现场采访抄录、网络联系,如沈修来等老先生的联作,即源于手抄稿;又如王永福老师的陪对,是从网上发现、联系他本人后才得之;再如浏阳洞阳史作民先生为某升学宴所撰陪联,亦先在网上发现再联系用之。
其四,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在6月5日的龙伏座谈会上,来自龙伏镇、淳口镇的不少联坛高手都发表了很多好意见,后陆续传来100多幅作品。7月20日又在浏阳洞阳镇开座谈会,幸会浏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罗岚老师,多谢她热情推荐不少联作者及其作品。
其五,6月始,联系长沙县田汉诗社杨明乐社长等,到长沙县域调查。
通过多方探寻,愚以为长沙地区的陪对有喜庆、哀丧、公众场所等3类10余种,即喜庆中的收亲(新婚),嫁女,回门,抚嗣(入继),招郎(入赘),育儿(做三朝、十朝、满月、周岁等),庆寿,起屋,乔迁,升学等,加上特定场所、特色活动主旨联及哀陪,共13种,写法各异,举例简介如下。
一、喜庆陪对
1.收亲(新婚)
郭宗文(1915—1991)民国时为罗有仁之子完婚所作陪对:
正当国难时期,为小儿草草完婚,百辆何来车似水?
欲对严寒天气,与嘉客醺醺醉饮,一樽愧乏酒如泉。
林修佾(1935—?)撰收亲陪对:
仲子缔良缘,缘叨雅爱,爱沐名门,门庭有幸迎淑女;
嘉宾欣满座,座上生辉,辉煌蓬荜,荜户寒微慢亲情。
沈博爱(1936—2016)2008年为族弟敦旭新婚作陪联:
邵阳与浏阳,千里姻缘,两个同窗结伉俪;
老眷陪新眷,六亲聚首,满堂贵客庆良辰。
2.嫁女
钟石生(1923—)撰嫁女陪联:
东风吹大地,看原野绿上枝头,红敷花蕊,景物最宜人,长天喜看双飞鸟;
小女适高门,劳亲友光临草舍,彩焕蓬门,盘飱无可口,薄酒惭酬四座春。
陈经华(1925—)作嫁女联:
一女掌中珠,喜她如意长成,如意工作,适配如意郎君,更欣归门荣跨马;
六亲情义好,寒冬多蒙赐赆,多蒙赞襄,前程多蒙祝福,盼其异日永扬鞭。
唐健行(1945—2013)2001年农历三月为小女出嫁作联:
爱女今朝出阁,顽男二月书盟,妹喜哥喜爹妈乐;
南州有凤来仪,东海乘龙降驾,亲临友临宾主欢。
3.回门
焦昌吉(1919—2001)为焦雪开之女回门作联:
喜见婿乘龙,偕小女以归宁,赢得车中人掷果;
敢劳宾式燕,愧村醪之未熟,空闻枝上鸟题诗。
刘守柱(1932—)撰回门联:
曾此招亲东吴,东墙窥宋庆月圆,期她鸾凤双飞常比翼;
只今开户西厢,西窗翦烛歌花好,望我戚朋重饮每倾杯。
4.抚嗣(入继)
郭宗文为屈某母寿并抚嗣作陪联:
七旬母设帨,千里父飘蓬,欲祝寿而捧双杯,伫望九龙归祖国;
两鬓我先斑,五龄儿入继,喜邀宾而当十月,好凭一曲奏阳春。
郭宗文为刘俊怀聚妇并抚子撰陪对:
自惭半老时光,室中望有妇,膝下望有儿,喜今夙愿已偿,赢得堂前慈母笑;
共见丰收景象,盘内谁无肴,樽里谁无酒,际此农忙未了,最难座上客人来。
5.招郎(入赘)
王云沛(1949—)为某撰入赘陪联:
卜吉宴佳期,又何分男嫁女婚,都是终生头等事;
举杯邀客饮,且莫嫌肴粗酒淡,只缘相聚好时机。
周金渐(1965—)为某招郎撰联:
半子喜临门,陋室生辉,谨托乡贤陪客醉;
仲冬欣设宴,和风作美,聊将薄酒掩东羞。
6.育儿(三朝、十朝、满月、周岁等)陪联
沈交流(1955—2016) 年农历十月为喻根深喜得文孙撰陪联:
新雏出谷,雅士题诗,花蕾绽云霄,七彩织成家国梦;
曲水流觞,高人把盏,麟书颁梓舍,八音奏起凤龙飞。
刘廷海(1935—)为刘某借兄屋结婚、庆周岁宴撰联:
两姓结良缘,喜手足情深,何妨假舍成婚礼;
百年逑好合,欣亲朋义重,有愧随堂庆晬盘。
(注:晬盘,又称抓周,指婴儿周岁日以盘盛纸笔刀箭等物,任其抓取)
7.祝寿
寻朗秋(1923—2011)代寻胜利母八十寿辰作陪对:
新纪遇二春,新年开八日,母寿逢此时,二八交加,正好十全美满;
懿戚凝百福,懿友纳千祥,儿孙喜今日,百千汇合,赢成万众腾欢。
喻菊芳(1942—)代某母九十大寿撰联:
宴启西池,高朋满座,玉女捧桃呈寿诞;
樽开北海,胜友如云,麻姑敬酒祝期颐。
8.起屋、乔迁
陈事聪(1931—)作新居陪联:
燕贺何敢当,荷蒙大家鼎力资助,始成蜗舍;
酬谢实有愧,敬望诸位开怀畅饮,才称吾心。
徐竞存(1928—2013)作乔迁新居陪对:
春燕衔泥,金蜂采蜜,靠勤俭安居乐业;
鲁班运斧,傅说为墙,谢匠师画栋雕梁。
袁继枚(1941—)为沈利国新房竣工(2000年正月)撰陪联:
小筑喜乐成,自奠基行墙,至粉饰装修,想哪道工序,不劳匠师心力?
新春乐集会,趁良辰美景,有闲情逸致,备一杯薄酌,以表愚东谢忱。
9.升学陪对
史作民(1943—)为某升学宴(两子分别上北大、医科大)作陪联:
喜报频传,儿子咸登龙虎榜;
高贤作贺,全家感篆骨心间。
罗培根(1964—)为某升学宴作陪联:
化雨润芝兰,赖黉门培养,十载寒窗抒壮志;
祖恩滋玉树,蒙戚友扶持,千杯鲁酒谢浓情。
二、哀丧陪对
焦逢吉为焦桥村老书记焦梅林逝世作陪联:
服务农村以多年,过赖相规,善能互助,风雨系同舟,盖棺论定,荣誉来自友谊;
偃息床头刚数日,病蒙慰问,殁荷束刍,交情生死别,阳关唱罢,信义无惭同盟。
孔庚吾(1944—)2018年3月为黄启东先生逝世作联:
想当年遂志扛枪,保万家团圆,誓语铮铮惊敌胆;
恸此际辞乡驭鹤,看合室悲伤,哀声阵阵裂人心。
李光前(1951—)为救溺水者而牺牲的秦先生作联:
别子离妻,家眷尽悲哀,子难承受,妻难承受;
舍生忘死,乡邻同景仰,生亦光荣,死亦光荣。
沈克勤(1960—)为均佳村王浦花老孺人仙游作陪对:
插秧忙,母丧噩耗惊传,吊客齐来,足见盛情输大德;
交夏令,雨季愁云暗布,棘心迷乱,惟拘常礼候高轩。
三、特定场所、公众庆典主旨联
1.特定场所主旨联
如卢昌燕题大围山森林公园联:
围山旖旎动诗情,开拓人间仙境;
浏水涟漪传雅韵,迎来天下嘉宾。
徐和初为某水果基地门楼撰联:
村寨扬名,风景清新迎客到;
田园带韵,山歌婉转送君归。
林修佾为客家文化村作联:
苍松遒劲迎宾到;翠柏枝繁引凰来。
2.公众庆典主旨联
袁继枚1996年为龙伏镇新开希望学校教学楼竣工庆典撰联:
高楼胜古塔,不负先贤培文意;
老校焕新颜,难忘领导献爱心。
(注:古塔指乡内培文塔,该教学楼由长沙市级机关“献爱心”款20万元所建)
又如2014年2月第二届中国特产文化节在浏召开主旨联:
玉路金街,彩幅华灯,旗海歌潮,亮丽山城迎贵客;
烟花爆竹,菊雕红桎,木苗盆景,名优特产灿淮川。
再如龙伏镇焦家桥新桥落成,焦逢吉撰庆功会牌楼陪对:
黄莺时令,天井江边,树连春水,云隔烟波,尔乃一桥飞架,悉成坦途,可以联旧雨,赋高轩,虽少卢沟泸定之险奇,颇具玉带跨虹之清雅,深感党政关怀,亲友仗义,乡村支援,煮茗谈心,聊伸寸悃;
南省风微,西山世远,居叨芳邻,俗尚淳朴,际此百度维新,求恢基绪,端在尊贤才,重知识,愿本愚公移山之志向,力攀科学文化之高峰,惟忻良师赐教,益友传经,嘉宾送宝,援笔题柱,庶有来人。
长沙地区的陪对创作,在地域分布上,呈东多西少态势:东部浏阳河、捞刀河上游各乡镇最盛,本次收集大围山镇、张坊镇、社港镇、龙伏镇的陪对分别有88、121、149、543副,堪称陪对之乡;浏阳河、捞刀河中游地区次之;捞刀河下游的长沙县之双江、金井、高桥、路口、田汉镇等地也有,只是逐渐减少。再往西,从望城、岳麓区至宁乡,笔者先后拜访不少联家及文化名流,皆言少见,但在“宁乡历史文化丛书”中发现清末青山桥举人陈方赞(1880—1950)之“代某拟六十寿辰戏台联”颇具陪联特征:
六十年华等隙驹,借清酒百壶,薄酬宾客;
三千世界惊风鹤,凭阳春一曲,唤起升平。
浏阳戴朝震故居内保存的对联
承蒙各方朋友大力支持,半年多来,我们先后寻觅到长沙地区的近130位作者的1500余副陪联,兹选定其中的1400多副先行付梓。
本次探寻得到李春梅、刘正初、徐和初、罗岚等许多朋友的真诚支持帮助和陈先枢老师的指教审稿,特表忠诚谢意。
(作者单位:长沙市气象局)
本文系长沙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9csskkt04课题全文八万多字,本文为其缩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