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的人格魅力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 2023-02-22 10:02
何叔衡的人格魅力及其现实意义
曾昭才
何叔衡,中共一大中最年长的参会者,红色政权首任“大法官”,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何叔衡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熠熠光辉,它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何叔衡人格魅力”的研究和学习,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何叔衡的人格魅力
1.“敢作敢为”的清末秀才
何叔衡,字玉衡,号琥璜。 1873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1902年何叔衡考中秀才,县政府让他去管钱粮,他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拒不接受,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正在云山书院执教的何叔衡欣喜若狂,带头剪掉头上的辩子,并在学校宣传同盟会纲领,揭露清朝政府腐朽媚外的罪行。11月4日,他回到家里,动员父亲、兄弟和邻居剪掉辫子。1912年,云山高等小学堂改名为宁乡县第二高等小学校,思想守旧的封建世家子弟黄英灏出任学校校长,极力主张复古,课堂教学内容以诵读儒家经典为主,还认为剪辫子是“无君无父无母”,不读孔子经典就是“无礼义”,攻击何叔衡是“三无党”(即无君、无父、无礼义)的首领。何叔衡与他进行坚决斗争。1913年他到长沙后又连续三次写信,要求全家妇女放脚。暑假他回到老家看到家里和邻居的女性们仍未放脚,立即找来一把剪刀和一个石灰篓子,当众剪烂裹脚布,逼着裹脚的女人都放了脚。何叔衡在长沙一师附小担任主事时,一次,几个女青年来馆问他妇女何时才能得到自由?他反问女青年:“你们看牵到小吴门外杀头的有没有女的?”当女青年回答“没有,尽是男的”。何叔衡说:“如果牵出去杀头的十人中有两三个是女的时候,就是你们自由解放快到的时候了。”
2.“一堆感情”的教书先生
何叔衡59年的人生中,有27年的教书生涯,其中乡村私塾10年、新式学校11年,在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6年。
何叔衡做乡村私塾老师时,常常帮助穷苦人家的孩子。当年何叔衡教过的学生刘华陔在回忆中说:“他教私塾收费比别人低。那时中了秀才的教私塾至少得八九十担谷一年,他四五十担谷一年就满足了。在别的先生那里读书,要出七八块光洋一年,在他那里读书,我拿出五块光洋,他还说不必交那么多。家里穷一点的学生,他只收一块到两块一年,也有个别的没有收过学费。”私塾开学后不久,有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手执割草刀,天天站在窗外听课。何叔衡走过去询问,原来这个男孩姓李,因交不起学费,就利用割草的闲余时间来窗外听课。何叔衡被这个男孩所打动,就让他进教室免费听课。 何叔衡和学生很合得来,他喜欢到学生家里串门,也常邀学生到他家里做客。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他。何叔衡还经常家访,与学生及家长打成一片,这在当时算是件新鲜事。1914年夏,何叔衡从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受聘于长沙楚怡学校任教。在楚怡学校,他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如果学生犯了错误,他总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次,他的好友萧三去学校看他,正巧遇见他在与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谈心,只见38岁的何叔衡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萧三后来说:“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事后才知道他容易激动,和学生谈话不止一次哭过。”1921年8月,参加完中共一大回到长沙的何叔衡和毛泽东为了研究、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和进步知识分子,创办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公开对外招生。毛泽东十分敬重何叔衡,特别是为他的办事热忱、感情热烈所感动,常说:“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何叔衡在二十余年的教书生涯中,培养发展了大批革命骨干和进步学生,其中包括夏明翰、郭亮等。
3.“肝胆可照”的革命挚友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一年后并入公立第一师范,结识了比他年轻17岁的毛泽东。他们相知相交,肝胆相照,成为革命挚友。他们的同学、朋友形容两人的友谊说:“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何叔衡是年龄最大的会员。新民学会创立初期,为加大在湘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创办介绍和推销各种进步书刊的机构—文化书社。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何叔衡积极协助毛泽东想办法、出主意。他除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全部给了书社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到处奔走,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为书社筹集了不少资金。长沙县长姜济寰是何叔衡认识较早的朋友,何叔衡把姜济寰介绍给毛泽东,后来书社得到了姜济寰的大力支持。
云山书院——何叔衡曾在此执教
1920年8月,何叔衡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以研究关于俄罗斯之一切事情为主旨”。同年冬,受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的委托,两人与彭璜、贺民范等建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两人同赴上海,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二人回湘,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为掩护活动,二人又发起建立湖南自修大学,又开办补习学校,为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干部。自修大学被强行关闭后,两人等又在湖南长沙开办了湘江学校。这对湖南第一师范的忘年密友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携手共进,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昂扬奋进的壮歌。
4.“可当大局”的爱国赤子
“五四运动”前后,何叔衡不仅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而且是毛泽东在早期革命事业中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新民学会的组织下,湖南也爆发了大规模学生运动。当时湖南督军皖系军阀张敬尧镇压学生运动,导致流血事件。毛泽东、何叔衡等进步青年,决定联络教育、新闻各界人士开展声势浩大的 “驱张”运动。按照毛泽东意见,何叔衡主持驻衡阳“驱张”请愿代表团的工作。他于1920年3月1日到达衡阳,与代表团成员一道,以衡阳三师为基地,湖南学联为核心,并通过进步学生蒋先云、夏明翰等人,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他还利用驻衡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张敬尧的矛盾,向吴请愿,促使吴对张施加压力,并联络驻郴州湘军首领谭延闿率军向张敬尧进逼。6月11日,张敬尧自长沙仓皇出逃。“驱张”运动的成功,有力地揭露和打击了封建军阀,壮大了湖南人民的革命力量,同时对全国的民主运动和革命势力也起了鼓舞作用。由于何叔衡在“驱张”运动中的表现,毛泽东称赞“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惠同廊桥。毛泽东曾和何叔衡在此商谈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5.“信仰坚定”的建党元老
何叔衡一生执着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他僻居于宁乡西部山区一个小山冲,心系国家、社会,毅然走上反抗旧社会、建立新制度的革命道路。他身为晚清秀才,却自觉挣脱封建枷锁,积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他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性转变。他的这种转变,得益于他自己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1928年,何叔衡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这充分显示了何叔衡同志的马列主义水平和远见卓识。
何叔衡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成为他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毫不动摇的力量源泉。无论是面对斗争的腥风血雨,还是遭受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直至壮烈牺牲,他都一如既往,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从未动摇对党的信念和对革命的信心,始终表现出无比坚强的党性。他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最终献出宝贵的生命,实践了他崇高的信仰。
中共一大旧址——嘉兴南湖游船
6.“勤政爱民”的红色管家
1932年2月27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决议何叔衡代理内务部部长。内务部下设市政管理局、行政局、卫生管理局、交通管理局、社会保证管理局和邮电管理局。
身为内务部部长的何叔衡,就像一名“管家”,需要处理诸多事务,他对待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毫不马虎,为苏区的内务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苏区时期,长汀被称为红色小上海,经济比较发达,瑞金距离长汀又比较近,何叔衡就经常往来两地,一些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的经验也较多出自长汀,然后进行推广。
何叔衡了解到闽赣两省的赤色邮政各自为政、组织不统一、办法也不相同,两日可到达的信件,迟至10日才到达,邮件丢失之事常有发生。何叔衡签发了内务部关于整顿苏维埃邮政、统一组织、统一办法的训令,从而建立了中央邮政总局,各省设邮政管理局,各县设分局,并制定邮件寄费新规定、印制苏区邮票四种,邮资也得到了统一。1933年开展的查田运动出现了一些问题,长汀部分群众上访。何叔衡深入长汀濯田等地实地调查,顶着极“左”错误的影响为群众纠偏。
何叔衡任内务部长之时已近花甲之年,但不负众望,勇挑重担,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苏区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7.“大公无私”的家风表率
何叔衡对于子女的教育无不以党以国为家,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他在1929年写给继子何新九的信中说:“至于我本身,你结婚时,即已当着亲友声明,我是绝对不靠你供养的;我绝对不是一家一乡的人,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此数言请你注意。”这充满豪情壮志、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何叔衡留给后人的,道出他以身许国的人生追求,也成为何氏一门重要的家训。
何叔衡长女何实懿,虽然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沙田,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继承父亲的秉性,甘为革命充当后盾,尽心照顾母亲、爷爷,为这个革命家庭默默奉献了一生。二女何实山、三女何实嗣追随父亲参加革命,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何实山的第一任丈夫,时任中共湘东南特委书记的夏尺冰,由于叛徒告密于1931年在长沙被捕,后被杀害,年仅27岁。何实嗣为倾注全力献身革命,将三儿子送进育婴堂,以后再也未能找回来;1937年又因环境险恶失去已满6岁的二儿子。何实山、何实嗣两人也曾被捕入狱,但都经受住了考验。接连的打击和残酷的斗争并未击垮何实山和何实嗣,她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积极做好革命工作,践行着父亲对她们的教诲。
何新九及其后代都留在老家务农,曾孙何盛明、何光华等人都是憨厚淳朴的农民。何氏后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何叔衡的精神,始终坚持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踏实做人做事,保持勤勉的家风。
8. “公正严明”的苏区包公
1932年2月19日,苏区中央政府举行的第七次会议决定组织临时最高法庭,委任何叔衡为中央苏区红色政权最高法庭主审,他由此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的首任“大法官”。
何叔衡在任期间,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包公”。他经常率领工农检察部和法庭各级裁判部的干部深入到苏区各地、各部门,检查违法乱纪、渎职贪污等行为,调查落实控告材料,处理当事人的罪责。当时,由于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中央苏区一些省、县的裁判部干部不是依法办案,而是按路线站队,致使轻罪重判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何叔衡坚决予以抵制,并实事求是地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1932年5月26日,何叔衡在审批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第二十号判决书时批道:“关于朱多伸判死刑一案不能批准,朱多伸一案由枪毙改为监禁二年,根据口供和判决书所列举的事实是普通刑事案件,并非反革命案件。”驳回了对朱多伸的死刑判决。
1932年2月1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常务会议。何叔衡提议:中央政府要立即对那些执行上级命令和法律疏忽懈怠的现象及一切贪污腐化分子给予严厉打击。此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何叔衡用于反腐设立的控告箱
1932年5月,有人向何叔衡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何叔衡不相信共产党内竟有这种组织部长,决定亲自带人到组织部驻地黄柏村进行调查,最终查明举报情况属实,并还了解到陈景魁拉拢、交结一伙赌徒、打手、恶棍,经常在一起打牌、酗酒,强摊款物,对不服从者施以打击报复等恶劣行为。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名义签发对陈景魁的逮捕令。此时,他收到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劝说道:“陈景魁有一帮黑势力,千万要小心!”何叔衡却镇定地回答说:“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与黑势力作斗争的!这帮恶棍若不除掉,民众何以安宁!”决意法办陈景魁。就在这时,有人传出信息:“中央某领导人讲了,陈景魁不能杀。”何叔衡不为所动,坚定地说:“我身为执法人员,要排除干扰!没有胆气和硬劲儿,就难以主持公道!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何叔衡速战速决,将陈景魁公审后枪决,其他恶棍与打手也分别受到严惩。
9.“英勇无畏”的人民英雄
1927年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湖南,何叔衡不但没有畏缩躲避,从宁乡直奔长沙,寻找党组织。
1930年7月,何叔衡从莫斯科回到上海,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由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两个女儿均被捕,次女实嗣的爱人杜延庆也在另地被捕,长女实山的爱人夏尺冰被杀害于长沙。何叔衡通过组织做营救工作,两个女儿获释以后,他教育和安慰她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不应该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马路上。”要求她们要抱定舍身忘家的决心,继续做好党的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
1937年,在延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6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在牺牲同志名单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时,大家莫不为这位在党内被誉为“五老”之一的革命长者和人民英雄的牺牲而深感震惊和十分悲痛。
“矍铄老翁何叔衡,建党初期立殊勋。作事不辞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腾。平日能谋更善断,赤胆忠心无与伦。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何叔衡的老战友、诗人萧三的这首诗深刻诠释了何老的人格魅力和先进事迹。
二、何叔衡人格魅力的现实意义
1.何叔衡的人格魅力为当代青年提供了精神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新时代,召唤堪当大任的新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牢固树立新思想,勇开风气之先,牢记新使命,敢于担当,扛起新时代重任,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坚定信仰,奋发作为。何叔衡从一个晚清秀才,自觉挣脱封建枷锁,积极学习新思想,勇正风气,敢为天下先,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一起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亡图强的革命事业中,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担当时代重任,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的人格魅力对当代青年具有积极的精神引领意义,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奋斗蓝本,有利于当代青年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自信的人生姿态、更加生机蓬勃的创造活力,勇立在新时代的潮头。
2.何叔衡的人格魅力为党员干部创造了学习蓝本
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员干部要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研究和学习何叔衡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做好家风建设的表率,做好践行党章的模范,忠诚于党,谋利于民,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3.何叔衡的人格魅力是我党发展兴旺的力量源泉
何叔衡是马克思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者,是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的建设者,其心系国家、社会,在27年的教书生涯中,他积极传播爱国主义和先进思想,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和进步学生,其身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检察、内务、司法数职,勤勤恳恳,勤政爱民。何叔衡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发展兴旺的力量源泉。
4.何叔衡的人格魅力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富民之魂。何叔衡旗帜鲜明地反帝反封建,培养学生爱国思想,不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引导三个女儿积极投身救亡图存,为党为国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其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检察工作,先后建立了由突击队、轻骑队、工农通信员及群众法庭四部分构成的群众性监察组织,配合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打击各种官僚主义和贪污浪费行为。他还创造性地成立控告局,并亲自设计一种木质控告箱,摆放在各机关单位和街道路口,方便群众举报。何叔衡的这些人格魅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5.何叔衡的人格魅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红船精神”是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红船精神”见证了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立史,开启了党“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史,蕴含了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初心。“红船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何叔衡的人格魅力及其革命精神正是红船精神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本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