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前忆将军
时间: 2023-02-22 10:02
纪念碑前忆将军
陈湘生
三年前的2015年3月份,正是黔西县百里杜鹃盛开的季节。我和姐姐、姐夫等一行四人,来到贵州黔西,瞻仰祖父陈明仁将军当年遗迹—“纪念碑”。1940年年底,经历了惨烈的桂南会战,祖父率损伤殆尽的国民革命军陆军305师(即预备第二师),来到黔西县整补。到1941年5月的短短半年间,在抓紧整补部队的同时,祖父还积极宣传抗日救国,鼓励青年参军上前线,黔西县有一千多年轻人参加了预备第二师,其中有许多彝族青年。他厉行社会风气的改良,扶助民生,军民结下深厚友谊。祖父率部离去后,当地百姓集资刻制了一块“纪念碑”,树立在水西公园内。此碑历经沧桑,七十多年了,至今基本完好。
徐本固老先生撰写的“纪念碑”条幅
为了接待我们,县文保局的陈局长和丁、苏、雷等几位老师陪同,还特意请来了86岁高龄的徐本固老先生。徐老一见到我们,非常激动,紧紧握着我们的手,眼眶里噙满了泪花,说他真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见到陈明仁将军的后人。徐老先生年轻时是马拉松运动员,现在年近九旬,还是仙风道骨,十分健康,站在“纪念碑”前,侃侃而谈。他参加解放军后去朝鲜战场参战,见过许多高级领导干部,见多识广,“但都比不过陈将军的人格魅力”。
徐老从部队转业回来后当过黔西县中学校长,还是黔西县书法家学会前任会长,写得一手好字。他以八十六岁的高龄,将“纪念碑”全文精心抄写,裱成条幅送给我们。徐老的字迹苍劲有力,实为书法精品。我们将条幅转赠给了湖南省醴陵市的“陈明仁故居”纪念馆,让更多的人观摩学习。
祖父驻军此地时的情景,时年11岁的徐老记忆犹新。说到祖父治军严明,爱民如子等往事时,情不自禁,老泪纵横。
左起:小姐姐醴生、大姐镇生、徐老、笔者、小姐夫邵吾德
徐老回忆道:当时官兵们从战场上下来,穿得很破烂,冬天还是黄色的粗纱布单衣裤,赤脚草鞋,给养艰苦,吃不饱。但是精神振奋,军纪严明。陈师长和士兵吃穿都一样。徐老说:“南泥湾苦不苦,但苦不过当年的305师。”黔西县冬天很冷,但煤商囤积居奇,抬高煤价,百姓买不起,烤不上火,只能受冻。陈师长带领士兵去数十里外的煤矿挖煤,再肩挑步行到县城里,平价卖给百姓,既平抑了煤价,又得钱改善了士兵生活。
徐老又回忆道:黔西到过许多部队,有川军、黔军,也有中央军,但从没见过像陈将军这么军纪严明的军队。陈师长对部队风气抓得很紧,街上不断有纠察士兵巡逻,发现军人军纪不好,当即纠正。305师有个下级军官犯了纪律,陈将军率全体官兵开公判大会,并处以死刑,徐老就在台下看了全过程。他还说陈将军在黔西整肃歪风邪气,为民除害,做了许多好事,黔西百姓才自发为陈将军立了纪念碑。而立碑时,陈将军已经率部移驻川南。
徐老回忆道:当时黔西公园的大殿里还挂有陈将军的“玉照”。我们给他看了下面这张照片,他连说:“就是这张,就是这张。”
当年徐老经常去操场看士兵们操练,还亲耳聆听了陈将军的宣传讲话。陈将军亲自给士兵们上课,宣讲戚继光、岳飞,宣讲抗日。说陈将军不但仗打得好,也很有口才和文采。
徐老对于部队训练的一些细节还有很深的印象,他说陈师长是“陆空配合”,在郊外的两山顶间连接一根铁丝,挂一架飞机模型,让模型在空中移动,地面的机关枪就对空“哒哒哒”的射击。他跟着去看,枪声在山谷里回荡,非常响。
胡庆雯撰写的碑文
在一年前的桂南会战中,日军占据空中优势,大批战机从南宁机场和停泊钦州湾的航空母舰起飞,低飞扫射,俯冲轰炸,给中国军队造成巨大损失。祖父仇恨在心,便发明了这套训练方法,用步兵轻武器对付日寇飞机。
我笑问徐老:“我和公公(我们叫祖父为公公)哪个高(我身高1米8)?”徐老看看说:“你公公高,你公公腰杆笔挺,你公公……”他用手比划着,想用一个最恰当的词来形容,忽然他说:“伟岸!对!是伟岸!”紧紧握住我的手不放。
说起纪念碑,徐老回忆道:写这篇文章的胡庆雯,字云村,是个前清秀才,后来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时当过咨议官兼驻北平代表、县参议长、省参议员。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众议院秘书长、贵州省参议会议长平刚先生的密友。徐老说:胡庆雯是秀才,又在北方任过职,所以文言文和北方语言的现代文都很强,只有他才能把赞颂陈将军的碑文写得那么精彩。胡庆雯先生写的是郑板桥体,现在纪念碑上的字可能是他留存在世的唯一手迹了。还说他从北平回来后,讲话“一口京腔”。
中为陈明仁将军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如下:
陆军三零五师师长陈公子良纪念
黔西地濒鸭池,适居贵毕中心,因之军旅过往频仍,而延积岁月,亦惟各随其时,然欲求一军风纪整齐严肃,且能为人民解苦痛、矫习惯、易风俗,甚至与之合作而为之操劳者,直不攰凤毛麟角。去年冬,三零五师师长陈公于收复南宁后,移驻此间,休息整理,一转瞬即六阅月,而此六阅月中,每于训练之余,锐意厉行新生活,卒使嗜好不良、酣睡晏起、行不规则、漫无纪律之辈,至此皆欣欣向荣,顿变其畴昔之偷风陋习。而学校操场,汲水码头与乎公共建筑工程稍大之处,又无时不见赳桓者驰逐其间,力作不辍。且也,暮春已届,霖雨愆期,骤降滂沱,农力罔济,而全军士卒分布垄亩,协助及时播种。最怪者,人或饷以酒食,坚辞不受,问之,则曰:“奉师长令,不敢违。”于是讴歌四野,无不感其饥溺痌瘝之诚。故半年来,军民水乳,方之往古,直无异充国叔子。因此,邦人父老感怀大德,自愧报乏涓埃,用特议刊贞珉,并群起而为之颂曰:
衡山之英,洞庭之灵,大气磅礴,秀钟醴陵。
诞降师长,厥姓曰陈,子良其字,明仁其名。
头角崭露,投笔请缨,历试诸艰,揽辔澄清。
全师抗战,猷树奇勋,躬冒矢石,收复南宁。
移节水西,经武整军,卧薪尝胆,轸念人民。
摘奸发伏,害马潜形,禁烟缉赌,风格以纯。
行新生活,夜寐夙兴,勃勃朝气,习惯养成。
运煤出售,物价是平,派队协助,及时春耕。
欢声雷动,髓洽肌瀹,方之东里,足称惠民。
用勒诸石,纪念永存。
中华民国三十年五月吉日
黔西县全体民众公立
我试析解如下:
陆军三零五师师长陈公子良纪念
黔西县濒临鸭池河,县城正好在贵阳和毕节两地中心,所以军队过往十分频繁。在有驻军期间,百姓只能顺从各色驻军的不同作风。然而要是想遇上一支风纪整齐严肃,且能为人民解除痛苦、矫正习惯、改变风俗,甚至与百姓合作而为之操劳的军队,就无异于凤毛麟角了。去年冬,三零五师师长陈明仁于抗日收复南宁后移驻此间,休息整补,一转眼就六个月了,在这六个月中,他除了训练部队,还在黔西县锐意提倡和推行新生活,使社会上那些嗜好不良、酣睡晚起、行不规则、漫无纪律的人,今天却如沐春风、欣欣向荣,一下就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偷风陋习。而在修建学校操场、水井、码头及其它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随时都能看到三零五师官兵威武雄健的身影,他们往来穿梭不停劳作。而且,此时已到了晚春时节,久下不停的雨耽误了农期,又突然降下滂沱大雨,农民的劳动力不足。此时全师官兵分布在田间,及时帮助播种。最令人不解的是,有乡亲送酒食慰劳他们,他们却坚持不受,问其原因,他们说:“师长有令在先,我们不敢违背。”于是,乡亲们将此事到处传颂,无不为官兵们扶贫济困、视民众疾苦为己之疾苦的赤诚之心所感动。故半年来,军民关系水乳交融。追溯历史,也只有西汉名将赵充国和晋代名臣羊祜能与之相比。因此,乡亲父老们感怀大德,惭愧无以报答,特提出刻石碑表心愿,并群起而为之颂曰:
湖南省有英武的衡山,有神灵般的洞庭湖,而大气磅礴,独数钟灵毓秀的醴陵。
醴陵诞生了一位师长,他姓陈,子良是他的字,明仁是他的名。
他崭露头角,投笔从戎,杀敌报国,历经艰难,紧握马缰,平治天下。
他率全师抗战,建立奇勋,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炮火前进,不怕牺牲,收复南宁。
移师到水西来,经营武备,整训军队,卧薪尝胆,痛念受难的同胞。
他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将害群之马原形毕露,禁止吸食大烟和赌博,纯净了民间风气。
他推行新生活运动,很晚才睡,很早就起床,帮助老百姓养成了朝气蓬勃的习惯。
派部队挑运煤炭出售给老百姓,抑制了飞涨的物价,还派部队协助农民及时春耕。
老百姓欢声雷动,深深感受到陈师长就像春秋郑国大夫子产一样,一心为人民做好事。
特刻在石碑上,纪念永存。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五月吉日
黔西县全体民众公立
201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黔西县人民政府在旧的纪念碑旁,又立了一块简介碑,对旧碑加以说明,并表示对陈明仁将军的深深怀念。
新旧两碑并立
新碑
简介碑的碑文如下:
陈明仁将军纪念碑简介
一九四零年冬,时任国民革命军三零五师师长的陈明仁将军,奉命从抗日前线移师黔西整训。在训练军队的同时,将军顺应民意,除暴安良,整肃民风,爱民亲民,扶助民生,为阖县民众感佩。 一九四一年五月,黔西民众自发集资在水西公园内为其刻立纪念碑如左,赞颂其功德,喻其为春秋子产、汉将赵充国、晋臣羊祜,以启后人。此碑至今已七十四年。摘录其铭如下:
(省略)
陈明仁,字子良,湖南醴陵人。生于一九零三年,卒于一九七四年。黄埔军校一期生,东征北伐中立下卓著战功。抗日战争中,率部参加九江战役、桂南会战、远征滇西、收复滇桂,骁勇善战,被誉为中国抗日名将,叙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解放战争中,与程潜将军领衔通电起义,湖南全境和平解放,加速了全国解放进程。解放后,历任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兵团司令员、五十五军军长等职。率部广西剿匪、驻守南疆海防。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銜,获一级解放勋章。
将军功彰日月,德仰千秋。二零一五年,适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为缅怀将军爱国抗日、轸爱黔西的功绩,特立此碑。
黔西县人民政府 立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