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9年第一期 > 名人轶稿

艺术无止境 甘苦寸心知——在湘潭市青年美术进修班关于学习花鸟画的讲话

时间:   2022-07-13 16:07

艺术无止境甘苦寸心知

——在湘潭市青年美术进修班关于学习花鸟画的讲话

杨应修 口述    敖普安 整理

我学画五十多年,今年七十多岁了,自幼爱好绘画,父亲是一个图画教员,在家里,我跟父亲学习,在学校里跟老师学,从小学画,未尝间断。二十岁时,我定居长沙,到一家湘绣厂学习工艺绘画,从此,绘画便成了我的终生事业。刺绣厂的学习条件非常差,老板规定了我的绘画任务,白天按他指定的画稿计划去画,只有在下班打扫卫生之后,我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去作,晚上作画,怕被老板看见(用多了他的电),我只得用布把灯泡包起来,在暗淡的灯光之下,悄悄地画到半夜,有时还画到一点多钟。白天画,晚上画,一心一意扑在画上,生性的爱好使我忘记了劳累,我被绘画艺术所陶醉,再有困难也能克服,就这样度过年复一年的漫长岁月。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绘画水平的提高,我渐渐不满足老师教给我的那种千篇一律的陈旧技法,急于想另找老师指教,以开拓眼界,探索新的艺术风格和门派,获得学术上的深造,于是,我又辗转找到几个老师学画。这几位老师当然给了我很多教诲和鼓励,使我在绘画技法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旧时代的不良社会风气,老师们并没有把艺技全盘传授给我,他们当着我说“要留下一手”,唯恐“学生毕业,老师失业”,这种不良的行业习惯,实际上对我起了很大的鞭策作用,它使我在实践中坚定了信心,磨砺了意志。在这几十年寒暑无间的日子里,我终于获得了驾驭笔墨、挥洒自如的功夫,创作出一些能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现在,青年们的学习条件好,美术院校给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我觉得,许多青年认为非进入院校学习不可、自学无前途的看法是错误的,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是关键,关键是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美院的毕业生成绩也有一般的,勤学苦练也能自学成才,现代画家走的艺术道路各不相同,自学成家的也大有人在,大家知道的很多,我这里不具体举例了。所以,我寄语爱好绘画艺术的青年一句话:勤学苦练,勇敢探索,就一定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贡献。

下面,我谈谈学习花鸟画的一点体会。

山水画描绘的对象是大自然中的万物,所以比较难画,而花鸟则是大自然中的一角,比较而言,花鸟比山水稍为容易画一点。当然,花鸟画要画出感情、画出意境、画出风格,要讲究笔墨、章法,要有颈盼,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初学画花鸟是从工笔入手的,近年来写意画才画得比较多一些。先学工笔,将花卉的结构刻画得细致准确,一笔不苟,将来画写意画时就不会失理了。画写意花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一点也不像的写意画只能说是骗人,即白石老人所说的“不似为欺世”。

写生和临摹是学习花鸟画的重要方法。我在旧社会学画以临摹为主,谈不上写生,练习相因,跳不出老一套的框框,吃了亏。现在重写生,写生能准确细致地描绘对象,自己获得了第一手的材料,作起画来,对象就刻画得生动了。写生时要注意多

观察,选择角度,真实地记录出花卉的结构和生长规律,还要注意取舍,不要一切照搬,应取最能表现花卉特征的部分,舍去那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到创作时即可在写生画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枝叶的穿插,花朵的向背和俯仰、反侧,以及布局的宾主、疏密、均衡等,完全由画家自由剪裁安排。

章法是决定一张画好坏的重要因素。章法就是构图和布局,即六法中的“经营位置”。章法在作画前就要考虑成熟,打好腹稿。白石老人在作画的时候,对着画纸认真构思,等到开始创作,就一挥而就,水到渠成。他的用笔非常简练,达到了别人无法增减的地步。我作画喜欢题长款,因此在构思的时候就更要做周密的考虑了。画花鸟忌拼凑,一张画要有一个完整的构思,画的时候要求一气呵成,拼凑出来的画,不但气韵不生动,往往在画面上会显得不成熟、显得做作,使人看了不舒服。腹稿打得好,作画时就能任意挥写,落笔成章,做到大胆落笔,细心收拾。例如,我画紫藤是先画藤萝,后画叶和花,勾叶筋时要注意阴阳向背和浓淡墨的变化,先画藤后画花、叶,可以遮去藤萝的一些不足之处。用笔要注意意到笔不到,不要画得过实,同时还要注意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古人说:“笔枯则秀,笔湿则俗。”岭南派的画色多墨少,而现在国画颜料质量很差,日子久了容易风化,失去色泽,多用墨就没有这个后顾之忧了。色彩的冷暖、色调的明暗及透视关系等等,中国画过去不太讲究,现在我们画花鸟也注意这些方面了。另外,书法和国画是姊妹艺术,写字要换笔,画枝干也要换笔,换笔的部位,看画面的需要而定,怎么定,不能言传,只能在实践中去细心体会。这些问题处理好了,就会画出一张好的花卉作品来。

花卉画好了,还要配上鸟雀,画面就会更加有生气。画鸟没有多大秘诀,我认为主要靠平日多看鸟的动态,把那些美的姿态强记和速写下来,作为创作时的素材。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胸有成竹,切忌拼凑,要一气呵成。因此,只有在平日多写生的基础上,画起来才能做到一呼百出,各尽姿态,栩栩如生。一幅画上的鸟,必须有呼应,只鸟不孤,群鸟不乱。同一幅中的花和鸟,在数量上必须注意比重和均衡关系,要使花、鸟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果以鸟为主,则花卉、山石、树木点景,处于宾位;如以花卉为主,则鸟处于宾位。画完毕题款,要注意位置,不能随便书写。画完后要仔细检查,找出毛病,总结经验,以利改进。

在学习花鸟画的过程中,临摹和收集素材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学画是从临摹入手的,一张画要反复临摹多次,还要注意观察。古人今人优秀的作品都要学,要丰富自己,扩大视野,学习他人的技书切忌原封不动地照搬,要学习人家的长处,融化到自己的画中。我每次外出都带一个小册子,留心收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心记不如笔记,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道理,收集的素材就成了我作画的资料。看展览也是学习,先整个浏览一遍,然后仔细地看,发现人家的长处,回来后试笔。我发现现在有些画画得太野,我认为要正确去区别对待,创新也要傍点岸,传统还是不能全部丢掉的。

我青年时作画按老师指定的题材和方法,多半是临摹清代一些花鸟画家的作品。我初学画花鸟首先学任伯年,四十岁后改学吴昌硕。吴老是一半花卉画家,他不画鸟。我初学的时候,一开始就画鸟。任伯年和吴昌硕,他们是友师,因为吴老是当代书法大师、文学家、金石家,吴老的画我认为在任之上,吴作画是以篆书的笔法入画的,所以古朴苍劲,独成风格。初学画可以博涉,但到三、四十岁以后就要考虑走自己道路,要画出自己的风格了。我去年在广州请秦老给我的画提意见,他说,你的画比吴昌硕还多了一点。这说明我还要多创自己的风格。要创新,就得走自己的路子,不能老跟着别人走。现代山水画已经走出一条较新之路,花鸟画也一定要跟上来,画现代的花鸟画。

艺术无止境,甘苦寸心知,不进则退,我白天无空作画,晚上也要画几笔才睡。有些人把画画说得玄而又玄,好像是高不可攀,我不相信那一套,我学画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不要只图出名,也不要去攀附名家,有些名画家年事已高,身体有病,工作又忙,难于应付,不一定要去认识一下,好像对你就会有所进益。虚心访问求教、相互交流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有了名画家的指点和鼓励,当然是好事,但主要靠自己勤奋努力,大胆实践,这样就一定能攀登上艺术的高峰。

以上这些粗浅的意见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还有些是错误的,希望大家指正。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敖普安整理并经本人审阅)

                                                             (作者、整理者为本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