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8年第一期 > 三湘人物

靳水名人周达武

时间:   2019-06-19 16:06

 

陶子林

  长沙湘江西岸,有一条发源湘乡县金石镇万岁塘,流经宁乡朱石桥、大屯营、道林,过望城火汤河、九江庙、洋湖,入湘江的靳江。春秋战国早期,传说在朱石桥一带叫靳国,后被楚国吞并,靳尚为楚国丞相,封地靳国。靳尚本姓羋,后改姓靳。靳江流域中游,有一处富饶的冲积平原,名大屯营,传说为元末陈友谅之兄陈友才屯兵驻军之地,因之而得名。又有说为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屯兵之地而来,也有人说是何腾蛟屯兵抗清之地。明室后裔、传奇名人,湘军虎将,靳水富豪周达武,于清光绪年间,在此建了远近闻名的庄园石家湾大屋,号称“三排九栋一百间”(实174间房屋),名冠湘中。

 

  石家湾大屋为风水宝地,前有靳水九曲而过,后有衡山余脉摇旗岭横亘东西,四季分明,春花夏绿,秋熟冬藏,周围为靳水冲积而成的肥沃良田,为湘中富饶之地。

  清道光七年(1827)九月初一,周德胜的曾孙,周达武在双狮岭南侧沙塘(今航空安置区靴塘)出生,谱名振椿,册名达武,字渭臣,亦字伟斋,号绍岩、又号梦熊,晚号信翁,父周世泰,为明吉王朱见浚后裔,母陶氏,为双江陶氏高房陶文洛次女。周达武家史传奇,一生传奇,周德胜为长沙第八代吉王朱翊鋋庶子。相传崇祯十六年(1613),张献忠攻陷长沙后,巡按刘熙祚护卫吉王南逃,吉王后裔为躲避清廷追杀,遂将吉字加“冂”改姓周。据传吉王逃走时,宁乡平冈人、明代进士、户部尚书周堪赓收留了吉王儿子,并改为周姓,护送到大屯营周家。从此吉王一脉在宁乡隐姓埋名三百多年,一直到民国时期,创立周南中学的朱剑凡那一代,才终于改周为朱。

  周达武清授头品顶戴,花翎简放提督,赏穿黄马褂,四川建昌镇总兵、护理四川提督;特授贵州提督、赏骑都尉世职,特授甘肃提督。诰授建威将军,加尚书衔,例授光禄大夫。周达武兄弟六人,他是五子。父亲为一个老实本分农民,家庭生活困难,青年时期,多在双狮岭清溪冲一带,下井担零煤。清溪冲煤矿在清代,被双江陶氏上书京城皇帝,为保护祖坟风水多次查封。由于他力气大,人灵活,深受盗挖老板欢迎,在那里直干到27岁从军。周达武父亲是一位八字先生,他也给五子算了一卦,说是八抬八托的命,将来是个大人物。周达武十五六岁就开始担零煤,每天白天去爬洞子,晚上深夜才回家。母亲每当听见敲门声,就讽刺地向他父亲说,你家那八抬八托的回来了。周达武在22岁时父亲去逝,没有看到他的灵八字。靳江杨氏在朱石桥一带为望族,大湖塘庄园为杨家所建,据说在修建大湖塘庄园围墙时,周达武为一个土车车夫,身强力壮,每次都比别人多运石头。有一次石头特重,称打不起,周达武霸蛮要算1200斤,结果跟管家吵了起,最后不得不叫主人杨春台出面解决。杨手拿一杆烟筒走了出来,这时周达武洋洋得意顺手抢过烟筒就抽,杨无奈说了一句,“达武啊达武,是你啊!别人是不能拿我烟筒的”。杨走后,周达武说了一句令人目瞪口呆的话,有什了不起,老子将来也要建一处比你还大的屋。谁知几十年后,此话成真,据说石家湾大屋就是仿造大湖塘而成,但规模远超。当地民间还传说,周达武从军前犹豫不决。有一次,他与担煤的兄弟开玩笑说,达武准备外出呷粮,今天这根扁担,如果丢出去立了起来,老子就走人,否则还是和兄弟们一起爬煤洞,他使劲一抛,结果那弯扁担神奇插入煤堆立了起来。就这样,他头也不回,扁担簸箕也不要了,投奔湘军而去,从此累立战功,荣华富贵。

  周达武投奔湘军后,因有力气,先是做一个火夫。有一次,湘军与太平军激战,湘军惨败,几乎全军覆灭。周达武按惯例送饭上山,只见死人遍地,便灵机一动,把军旗高高举起,飞奔插立山头,敌军一看军旗挥舞,以为对方援军到,纷纷撤军而退,最后湘军胜利。从此,周达武一路高升,百战必胜,被称为福将。

  据《清史稿·周达武传》载:咸丰四年,应募入李续宾营,从克岳州、武昌,累功擢守备。战湖口,晋都司。达武每战陷阵,手大旗荡决,续宾异之,使领百人曰信字营,常为军锋。八年,以创重回湖南。九年,石达开围宝庆,巡抚骆秉章令达武募五百人号曰章武军,从知府刘岳昭援宝庆,守东关,屡拒战破贼。围解,擢参将。十年,援广西,克富川平古城、连塘贼垒,复贺县,擢副将,加总兵衔。石达开分党犯永明、柘牌,连战破之,擢总兵。骆秉章督师四川,调达武从剿,事平,授四川建昌镇总兵,加提督衔。二年,护理提督。四年,平松潘叛番,授贵州提督,仍留防重庆,备滇边。九年,诏赴贵州提督任,率所部六千人行,沿途平苗砦。十一年,会席军败苗酋张臭迷之党于茶牛坡,斩馘甚众,降者数万,苗疆平,予骑都尉世职。

  光绪元年,乞病归。三年,授甘肃提督。十九年,万寿庆典,加尚书衔。二十年,卒官,赐恤,建专祠。

  周达武出身平寒,没读过多少书,后从军发达后,尊文敬儒,在张掖任甘肃提督期间,大力倡教,捐资办学,修建书院,广育人才,对该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他虚心向文人雅士学习,据民国《华阳县志》载,任四川提督时,曾以数千金购买“赵云洗马池”址,文士名人常聚在一起,赏荷泛舟于此。军旅之余,周达武喜舞文弄墨,以写“虎”字为荣,虎字刚劲有力,栩栩如生。家乡老百姓传说,他的虎字作品能驱邪,成为珍奇墨宝。周达武任陕甘提督的时候,官俸颇丰,他在家乡广置田地,建筑城堡式庄园石家湾,同时买下了长沙城北泰安里的蜕园。后儿子朱剑凡兴办女校,即今天的周南中学前身,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女性精英,向警予、蔡畅、杨开慧、帅孟奇、劳君展、黄彝、曹孟君、丁玲、朱仲丽、劳安(朱镕基夫人)……都是从周南走岀的精英。

  在封建社会,男子发达之后,一般都是三妻四妾。周达武也一样,妻戴氏,无生育能力,抱养一子;二配沈氏,四川华阳人,生一女;三配姚氏,成都人,生三子,三子家澂(又家纯);四配裴氏,生子一,家溟。周家纯(朱剑凡),谱名家澂,与魏湘若(18831952)夫妇生有四子四女,其中第三女幼殇,长女朱佛根,1952年去世,女婿谭仁义曾任华中大学会计组副主任。次女朱仲芷(19041996),前夫萧劲光大将,后离异改嫁邢肇棠(18941961)。三女朱仲丽(19152014)系王稼祥夫人。四子行名:朱伯深(19031980)、朱仲硕(1907-?)、朱叔平(19111931)、朱竟之(19131988)。

  周达武死后下葬善山岭人字冲杨家湾,墓地雄势气派,1917年墓对面又建有墓庐。墓地毁于1970年,墓庐屋毁于1973年。今墓为2005年在朱仲丽要求下,当地县乡政府出资修复而成,真实墓地在现墓上方10米水泥路侧,今墓地、墓庐四周及水塘中,可见一些残存的石刻碑文、石马、石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