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叙民初新湘军之衰(选载四完)
时间: 2019-06-11 14:06
洪国忠
十八、兴办武学 培训军官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长岛(即黄埔岛)设水陆师学堂。张调任两江总督,在南京开设江南陆军学堂。1897年又调任湖广总督,相继在湖北和湖南开设武备学堂。
湖南武备学堂
在全国创建新军,兴办武学的气候下,湖南巡抚陈宝箴(维新派人士)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底将新军右营及庆字右营加以裁汰,委派黄忠浩在辰溪、沉陵、湘乡、宝庆、岳州等地招募六旗新兵,分驻长沙、岳州两处。为了培训统带新军的军官,于1898年3月在长沙的求贤书院开办湖南武备学堂。学员从六旗新军中挑选优秀士兵经公开考试合格后入学培训。聘请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王者化、武振常等人为教习,仿天津、湖北武备学堂规则,着重演练新式枪炮,讲求舆算测量,注重纪律教育,力纠八旗、绿营军官散漫之陋习。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废比一切新政,杀害维新人士,扑灭了“戊戌变法”。陈宝篇被撤职,湖南武备学堂历时半载而夭折。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饱尝了流离之苦。这时,她才懂得八旗兵、绿营兵积弊深沉,不能打仗,就是义和团的神拳和刀矛也抵挡不住洋枪洋炮。翌年8月,她才下了“整顿兵制,废除武举”的谕旨,要求普练新军,广设军事学堂。1901年秋,湖南巡抚余廉三接到谕旨后,立即邀集市政使张绍华,署按察使继昌,营务处粮储道但湘良等人会商湖南武备学堂筹设事宜。经商定:(1)筹办湖南武备学堂经费,每年需银三万两,“暂于善后款项设法挪用”(2)湖南武备学堂地址,择定在小吴门外大校场旁。(3)委派留日学生湖南试用道俞明颐为学堂总办,主持学堂一切事宜。(4)规定学制三年。
学堂总办俞明颐一面修建校舍,一面下文招考学生,规定各州县考送湖南籍18岁至22岁,身体健康,文理流畅,身家清白,品行端正,质性聪明的青年学生。按照学堂章程“第一期招考120名,由各州县考送。凡州县学额30名以上者送五六人;20名以上者送三四人;10名以上者送二三人”。但也有例外,醒陵县送四人到省城复试,二人合格。程潜获悉较晚,未能参加考试,便上书湖南巡抚赵尔巽,赵巡抚批示,“该生立志可嘉,不必破章求考,醴陵距省匪遥,回籍申送,果能合格取,以符定章”。醒陵知事张致安据抚院批示送考,程潜名列第一。
湖南武备学堂的校舍,于1901年冬动工,1903年3月基本竣工,4月开学授课。第一期学员定额100名,编成甲乙丙丁四个班,教习陈兰薰(江南陆师学堂毕业)、章继诗、陈蔼士(均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学科分内场与外场,内场是重点,有文化课程(包括汉文、日文、算学、伦理学等),军事理论(包括军制学、战术学、城垒学、地形学等)共22门功课。外场有步操、炮操、体操、马术、剑术、工程等六门功课。三年中,前一年半着重学习普通中学课程及日语,后一年半着重学习初级军事学。第一期学生实际学习两年时间,1905年夏毕业,分配到新军任排长、哨长。
湖南陆军小学堂
1904年春,清廷为了改变中国陆军的地方性质,决定将陆军学堂分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设想从幼童入小学,尔后逐级升考,12年后毕业,先任下级军官’。同年夏,将各省武备学堂改为陆军小学堂。在北京、武昌、南京、西安开设四所陆军中学堂,中央设立保定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湖南武备学堂改称湖南陆军小学堂,原学堂总办俞明颐留任,一切校规制度基本承袭武备学堂的老规矩。不过,治校方针,学习科目,惩罚制度仿照日本军事学校的。
一是组织领导比较精干,学堂主要领导只有三人:一个是总办,相当于现在的校长,负责全校工作;一个是监督,在总办之下,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长,负责教学的组织实施,宣统三年(1911)裁去监督,由总办兼摄;一个是提调,在总办之下,相当于现在的总务主任,负责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此外,还设有文案、收支各一员,各科正副教员19员,学长9员,医官1员,司书3员,差弁5名,夫役40名,额定学生300名。官弁差役的薪水、口粮,学生伙食津贴,以及教育用品、服装、印刷等项开支,共需银39306两,开始时由善后局给领,后改山财政公所支给。学生每班设学长3人,学长相当于现在的军事学校的排长或小队长,负责管理学生和术科教练。各科配教员若干人,其中军事学科教员是专职的,普通学科教员多聘请省会各院校教员或社会上的学者名流担任,如生理卫生课,是同仁医院院长佐久间(日本人)先生兼任的。
科目内容分军事学科与普通学科两门。在修学三年内,着重军事学科与术科的基本知识教练,为升陆军中学打好基础。军事学科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条令、野外勤务、测绘学等。普通学科有国文、外文(英、法、德、日文山学生选学其一,习日文者多,德文者少)、修身、历史、地理、博物、生理卫生、数学(三角、几何、代数)等。术科以班、排战术教练为主,劈刺、器械操、射击为辅。操练的武器以日本村田步枪居多,也有汉阳造的七九步枪及其他杂牌武器。训练场地与教学器材有保障,学习境与学习条件是比较好的。湖南陆军小学堂于1905年秋开学,1912年夏停办,历时7载,办了5期,培训学员600多人,是清末湖南办军事学堂时间最长,培训学员最多的一次。第1期招收学生120名,1908年秋季毕业,因设在武昌的陆军第三中学校舍未竣工,延至1909年春举行毕业典礼,同年秋升陆军第三中学。湘军名将唐生智、贺耀组、刘兴等就是这期毕业的。1906年6月,追悼革命先烈陈天华、姚洪业于岳麓山,本期学生踊跃参加了这次群众性的政治活动。第2期招收学生120人左右,于1907年入学,1910年毕业。第3期招收学生120人左右,1908年入学,1911年秋毕业。第2期的陈浴新,第3期的陶峙岳、曹伯闻、罗霖、周斓等人,都成了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将领。第3期学生考入陆军第三中学不到两个月,爆发了武昌起义,陶峙岳等三湘学子踊跃参加了首义作战。第4期于1909年8月入学,第5期于1910年4月入学,这两期在校学生大都参加了辛亥长沙武装起义。1912年4月,南京留守黄兴令南方各省陆军小学堂一律停办,在校学生全部送到南京入伍生队受训。湖南陆军小学堂堂长戴凤祥率领第吐、第5期学生167人(原有200余人,不愿去南京者自行离校走了)于同年5月乘轮直抵南京下关,交给伍生队队长沈清。湖南陆军小学堂至此结束。
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
民国时期开办的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在南北军阀战争期间,断断续续办了四期。
1916年9月,谭延阎再次当了湖南省长兼督军。他上任不久,重操故伎,裁汰湘军,将4师6旅合编成2师4旅。湘军合编后,编余军官甚多,高级军官各得其所,低下级军官很多没有安置,怨声载道,谭延闿为了防止编余军官闹事,便打着“培训现役和退职的下级军官”,的牌子,于1916年11月着手筹备湖南陆军讲武堂。
湖南陆军讲武堂招考现役或退役陆军步、马、炮、工、辎之初级军官’。要求文理通顺,且愿习普通学科者;身体强健,性行坚定者;年龄30岁以内者。但招考办法规定现役军官与退职军官有所不同,现役军官由部队的长官按照报考资格选送,退役军官则须持本人履历、文凭、委任状、四寸照片,到督军署禀请报考,经督军署审查合格者,发级准考证,听候考试。考试科目有国文、算术、初给军官学(典范令)、军官指挥等。报考者须经考试合格,方可入堂学习。
湖南陆军讲武堂原拟设在陆军小学堂旧址,后拟改在五十标,一直拖到1917年2月才定在又一村之装备、军械两库房。库房储存之军械及装备物资搬出,房屋进行改建修缮,费时月余。3月举行考试,5月5日正式开课,从筹备到开学历时四月有余。学员200名,编4个队,下设8个区队,班长是在学员中选举的。后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也在讲武堂学习过。学习科目主要为四大教程(战术、地形、筑城、兵器),还有小教程,即操典、野外、条令、射击教范、内务条令,外加军制学和马术,以及山、野炮技术与实习。因学员程度不同,分甲、乙两级进行教学。
1917年9月,冯国璋代总统任命傅良佐为湖南督军,又造成了南北军阀在湖南混战的局面。当护法军驱赶北军王汝贤、范国璋两师时,北军骚扰长沙城,讲武堂的学生配合省城警察和长沙县警备队维持省城秩序,北军借此为由,捣毁了讲武堂。1918年4月,北洋军阀张敬尧再度犯湘,复又占领了长沙城,讲武堂的学员大都回部队参加驱张战斗。湖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开办了一年,因战乱而结束。
接着,张敬尧续办讲武堂(第二期)。
张敬尧当了湖南省长兼督军后,于1919年吐月开办陆军军官学校,委任督署参议兼军路局局长龚渭霖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培训从北方带来的在督署听候差遣的闲散人员。拟开办高、初两级,高级班定额40名,初级班定额60名。1919年年底,为了培训陆军初级军官,又筹设讲武堂,委任前督署参谋长胡配庚(又名叔麟)为堂长,筹备开办事宜。讲武堂仍设在又一村旧址,参照前讲武堂的教学方针、组织制度,陆续委任教官和队官。电令各师、旅、团、营遴选初级官佐入堂培训。1920年2月大体筹备就绪。4月,堂长胡配庚调走,委张敬汤(张敬尧之弟)继任堂长。讲武堂的学员来源有三:一是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二是部队选送的现役初级军官;三是督军署听候差遣自愿报考的下级军官,不过,他们考取后,只许入堂学习参谋业务。部队选送和考试合格的学员共计200余人,1920年7月9日正式开课。不久,湘军已逼近省城,7月16日,堂长张敬汤被调去作战,陆军中将刘槐森兼代堂长。7月26日,讲武堂主要官员与一部分学员随张敬尧离湘北去。
湘军占领长沙,谭延闿任湖南省长,督军兼湘军总司令。1920年12月,他命令恢复讲武堂,除留堂学员继续学习外,还将湘军编余的闲散官佐久堂肄业。可是,续办讲武堂尚在拟议中,谭延闿就被逼离湘。
赵恒惕当上了湘军总司令后,按照谭延闿续办讲武堂的规划继续开办。他将讲武堂搬迁到小吴门外前陆军小学堂房舍,原讲武堂的学员继续上课学习。湖南讲武堂第2期,由张敬尧开办,谭延闿补充整顿,赵恒惕续办,三易其主,学员终于1922年5月毕业。
赵恒惕续办讲武堂(第三、四期)。
湖南陆军总司令赵恒惕为了培训湘军初级军官,决定续办讲武堂第3期。1921年2月2日,通令各师、旅长及各镇守使将选送的学员名册于4月17日送到讲武堂。5月,湖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湖南陆军军官学校,委任石陶钧为校长,张华辅为教育长,6月,颁布《湖南陆军军官学校征集现役初级军官学员条例》。
1922年3月22日,湖南陆军军官学校更名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委张华铺为堂长。开学不久,湖南陆军总司令部撤消,讲武堂改隶省长(仍为赵恒惕)领导,委任第1师师长宋鹤庚、第2师师长鲁涤平兼任学堂督办,加委张华辅为总会办。
1922年5月,讲武堂第2期学员毕业。接着开办第3期,这期受训学员310名,其中总司令部10名,第1、2师各60名,第1混成旅,第3混成旅(含21团),第5混成旅各30名,第9、10旅各20名,湘西巡防军25名,鄂军团10名,第22团10名,宪兵5名。
第3期学员经过一年零两个月学习,于1923年7月毕业,毕业典礼于13日举行,省长赵恒惕,师长宋鹤庚、鲁涤平,镇守使田树勋,军务司司长李佑文,实业司司长唐承绪,旅长叶开金、刘叙彝,团长蒋锄欧等军政要人在临讲武堂,参加毕业典礼。讲武堂全体长官、学员一律着装,分列六行站队于操坪廊下,接受检阅。检阅毕,赵、宋致训词。训毕,学员回寝室换着军官制服,重新站队,由赵省长和宋、鲁师长,李军务司长次第发给各单位奖品,旋摄影、宴会,尽欢而散。讲武堂的第3期乃湖南省讲武堂设立以来,善始善终的一次,毕业典礼盛况空前,也是最隆重的一次。彭德怀、黄公略是这期毕业的,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记述了在讲武堂的学习生活。
第3期学员毕业后,紧接着招考第4期学员。1923年7月,按照《征集现役初级军官学员条例》着各部选送学员入堂轮训。7月28日入堂考试国文、教学、兵学,29日测试术科及体格检查,择优录取学员400名入学。这次考试是讲武堂开办以来最正规、最严格、最认真的一次,虽然开端良好,但因湘军内战,中期解散,令人惋惜。曾任国民党中将的贺执奎先生在《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于1923年3月被派到长沙湖南讲武堂轮训……6月中,学员纷纷调回原单位工作,但我在5月中已经被堂部指派接替中队长职务。学员正在离堂时,接旅长电令,调旅部少校参谋,派往湘潭、湘乡……担任联络工作。7月4日,我即去湘潭第一混成旅……”贺先生回忆的时间虽然不太准确,但说明了讲武堂开学不,就爆发了谭(延闿)赵(恒惕)之战,讲武堂的学员大部被召回原部队工作,还有少部分学员留堂学习。9月1日,朱耀华袭占长沙,赵恒惕逃走株洲,留堂学习的学员全部解散了。谭赵战争结束以后,讲武堂一直未能恢复起来。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
国民革命军占领长沙、武汉后,武汉军事委员会“为养成军事、政治人才,完成革命工作”在长沙设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即黄埔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石醉六任校长,夏曦任党代表,余范传任教育长,方维夏任政治部主任(未到职,山政治部上校秘书屈子健代理),另设办公厅,厅下分设总务、军需、副官、医务四科。总教练官杨石松,步兵、工炮、政治各科均配有教官。例如政治科,除主任教官罗介夫外,还聘请省会名流李达、柳直荀、滕代远,熊享瀚、戴述人等担任政治课教员。第三分校设在小吴门外原陆军小学堂旧址,1927年2月筹备就绪,在长沙城内四处张贴招生简章,招考19岁以上,26岁以下的中学生,以及具有同等以上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报考踊跃,多达万人,其中有许多大学生前来应试。报考者经过考试、体检,录取500多人(其中女生60余人),编成第1、2、3、4大队。1927年3月开学,不久,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又选送部队初级官弁200余人,编成第5、6大队。大队下编2个区队,区队下设学员班,大队长选派上校衔军官充任,区队长选派中,少校军官担当、班长从学员中选配。原任上校团长文九德曾充任第2大队长。第1、2、3、4大队是学生队,其伙食费,军服、军毯、书籍、文具各项,概归学校发给。第5、6大队之学员山原部队供给。
第三分校开学月余,何键等人在长沙制造“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人,镇压革命人民群众。校长石醉六出走,进步师生有的被捕杀,有的出逃,学校瘫痪。唐生智接管了第三分校,改变学校体制,由唐生智、刘兴、何键、李品仙、周斓、叶琪、龚浩、张翼鹏、谢煜焘等集团军的高级将领组成校务委员会,周斓兼任教育长(不久为谢煜焘),仇鳌任政治部主任。校部各科改为教务、管理、庶务、会计、医务5课,教职人员继续留校工作。1927年6月复课。11月,第5.6大队学员375人(后陆续送来100余人)结业,回原部队任职。第1、2、3、4大队学员627人(开学后入校学生100余人)直至1928年8月毕业,第三分校只办了一期便结束了。
湖南陆军干部学校
自1929年至1938年,何键先后举办汉阳学生队、教导团、军事干部训练处、湖南军官讲习所、第四路军教导总队。1934年,他将历年办的集训处、所、团、队统一改称湖南陆军干部学校。按开办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至8期。第1期为汉阳学生队,1926年6月开学,1927年12月毕业。第2期为第35军教导团,辖1个学生大队,1个学兵大队,1927年1月开学,1928年6月毕业。第3期为第35军军事干部训练处,集训步兵4队,炮兵1队,1928年6月开学,1929年10月毕业。第4期为湖南军官讲习所。1929年5月,蒋介石委任何键为第四路军总指挥,他曾想恢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蒋介石不同意,只得在第三分校的基础上改办湖南军官讲习所。1929年7月正式开办,编5个大队,第1、2大队为第四路军初级军官队,轮训所属第7、8、19师及武(昌)长(沙)萍(乡)铁路警备队的排以上营以下军官;第3、4大队为学生队,主要招考中学生和知识青年,培训下级军官;第5大队培训部队的专业技术军官,辖医务1个队,通信1个队。第1、2、3、4大队均编3个区队,每个区队编3个学员班,每班学员13人,全所学员800余人。所长胡达,区队长以上军官由第四路军总指挥部任命,班长从学员中挑选。大队长为上校衔,区队长为中校或少校衔,不次于第三分校的规模。第5期为湖南团防训练所,从社会上招考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4个队,从团防部队选调学员2个队(炮兵、工兵各1个队),共6个队,培训团防下级军官弁。1930年7月开学,1932年1月毕业。第6期为湖南军士教导处,1930年7月,湖南军官讲习所第一期学员修业期满,蒋介石电令停办,第1、2、5大队是部队排、连、营军官,接到电令后举行毕业典礼,回原部队任职。第3、4大队是学生队,改编成4个中队继续学习,又将湖南军官讲习所改称湖南军士教导处,胡达继任处长。何键的变通办法亦被蒋介石识破,亲到长沙,勒令停办。1931年5月,何键只得将4个中队的学员毕业,适省会新编2个警备团和1个特务营,以军士教导处的军官’=和毕业的学员为框架,组成省会警备第1团、第2团和特务营。军士教导处的中队长和中队附选充营和连长,学员选充排长和兵目。处长胡达充任长沙警备司令,统辖2个警备团和特务营。第7期为第四路军教导总队。湖南军士教导处停办后,何键又以培训军士为名,复于1932年在军士教导处原址办起了第四路军教导总队,何键兼任总队长,刘建绪兼任副总队长,陈浴新任教育长。教导总队编成1个军官大队,1个军士大队。军官大队编4个中队,轮训第四路军所属部队步兵排长、连长、个别营长,以及炮兵、工兵之军官。军士大队亦编4个中队,轮训所属部队之班长。教导总队的学员除身学习外,有时抽派少数学员到长沙各中学辅导学生军训。第8期为第四路军干部训练处,1935年8月,蒋介石任命刘建绪为第吐路军总指挥,令其率部追击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但干训处仍照常进行教学。1936年8月,继续开办第四路军干部训练处,招考学员和通信兵各一个队进行培训,1938年2月毕业。
湖南陆军干部学校,校长为何键兼任,刘建绪兼任副校长。正副教育长有:刘建绪、李觉、王东原、章亮基、陈维斌、郑仁恭、胡达、吴士烈、曾继梧、余湘三、徐旨乾、陈浴新、何浩若、石西卓、段琦、凌琦。校本部设办公厅、教育处、政训处、总务处。湖南陆军干部学校除第1期外,其余7期都是在长沙开办的,共培训初级军官和军士12000余人。
抗日战争爆发,第四路军编入中央军开赴前线抗日,何键调任中央政府内政部长,湖南陆军干部学校随着何氏调走而终结。从此,湖南省军政当再也没有办过军事学校了。
二十、湖南空军简陋起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领导权,全国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北洋军阀及一些地方军阀为了扩充其军事实力,从外国购买吃机,成立各自的空军。
湖南省主席何键在粤、桂、川、云、闽、晋诸省自筹经费、自建空军的影响下,于1930年也筹款购买飞机,创办湖南航空队。因为飞机标示“湘X号”,又称“湘字号”飞机队。
湖南航空处处长黄飞在《1930年度业务概况报告》中写道;“吾湘之航空事业,发于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先是岁之初,省政府鉴于各国航空事业之竞争与搜剿本省‘共匪’之需要,因决定成立航空筹办,命黄飞负筹备责,旋即拨款购置吃机,招致人才,修辟机场,至民国二十年四月底,筹备完峻。五月一日,遂成立湖南航空处……”
湖南航空队在省主席何键的直接领导下,于1930年年初开始购置飞机,遴选航空技术人才,修辟机场,建筑厂房等。是年9月委任黄飞等17人为航空筹备员,11月,湖南航空筹备处成立,省政府指拨新河第一女子职业学校部分校舍为航空筹备处办公厅房和宿舍。筹备处对指拨之校舍进行改造、装饰、修缮,校舍焕然一新。193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一)湖南航空处正式成立,下设两科两室,黄飞任处长。6月28日,湖南航空处全体职工举行宣誓典礼,省主席何键莅临训话。
黄飞就任后首先抓经费,几经呈报审核,省政府委员会确定航空处的经常费用为每月两万元(银元),直接向榷运总请领,临时费用临时申报批拨。省政府先后批拨了几笔专款,办了以下几件事。
房屋建筑。按照计划需要改造办公厅房和宿舍、食堂,修建卫兵室、飞行队部、飞行员及技术人员的宿舍和生活用房,共计33间。省政府拨发银元6351元8角6分,银不敷出,又增拨银元3569元4角4分,房屋修缮工程于1931年年底竣工。
修建飞机修理厂、飞机棚厂、炸弹库、油料库、飞机进出路。省政府计划拨洋6230元,到位只有4000元。修建飞机修理厂1栋、飞机棚厂2处、炸弹库、油料库各1所,还修建了工人住房和食堂各1栋。因经费不够,长约里许的飞机场到飞机棚厂的进出路只得改移路线。将征用的37亩5分7厘稻田(每亩征购价53元,共需洋1991元5角2分8厘)退还原主,另选不占用稻田菜土的路线。这样折折腾腾一直拖到第二年才建成。
扩建飞机场。1926年,国民革命军收复长沙,总司令部在长沙大托铺租用民地2500平方米,建成临时飞机场。9月1日,国民革命军的飞行队派出了3架飞机从广州飞湘,误降宝庆(今邵阳市),后飞长沙,降落在大托铺临时机场。9月3日,这3架飞机飞绕长沙市上空三圈,市民瞻仰革命军的飞机,欢腾雀跃。嗣因大托铺临时飞机场距离长沙市较远,不太方便,旋经勘察,确定在长沙市北郊之大源洲修建简易飞机场。由于时间仓促,经费有限,只修了一个300*300米的停机坪。1930年6月23日,武汉航空队第一队的飞机停落大源洲机场。因停机坪狭小,设备简陋,飞机起落十分不便,第四路军总指挥部拨洋1000元,在原有停机坪的基础上加以开辟扩建,芟夷杂草,平整土地,向西南两方扩展面积600平方米,于1931年竣工。大源洲飞机场位于新河,人们习惯称之谓“新河机场”。新河机场几经扩建,面积36万平方米,初具规模。
新河机场竣工后,继于1931年5月,辟建平江、浏阳、衡州(衡阳)、宝庆(邵阳)、常德、醴州(醴县)简易飞机场,并派专员进行管理,以便吃机起落和加油。原拟沉陵、靖县、零陵、郴州之简易飞机场,因缺少资金未动工。
拨专款购买飞机。1930年夏,省政府委员会根据何键提议,拨出专款,指派专人购买飞机。先后通过安利英和美信洋行购得“可塞”“林可克”“摩斯”飞机各2架,“飞儿超”飞机4架,所购10架份机拆零运抵长沙组装。经过试份,质量性能一般尚可,发动机马力为150至250,飞行时速为165至210公里,升限为5000至7300公尺。例如德国制造的“容克”(“林可克”)型驱逐机,装配在机翼内侧有12.7毫米机枪2挺,装配在机翼外侧7.62毫米机枪4挺,机体下方有炸弹架,可载弹2吨,在当时来讲,尚属先进机种一类。
1931年12月10日运到长沙的有“摩斯”飞机6架,“斯摩斯”飞机2架。1932年7月又购得“莱因”型飞机2架,其中1架为水上吃机,适用于湖区作战。
这些从外国购买的飞机,有的性能较好,有的质量欠佳。1930、1931年两年间,新购飞机虽然经过组装、改造、修理,飞行事故还是经常发生。有一次试飞,升空后出了故障,坠毁于长沙北郊,航空处胡日立科长丧生。
开办航空学校。飞机买回后,驾驶与修理飞机的技术人才奇缺。何键令黄飞开办航空学校,自己培训航空技术人员。原计划培训40至50人,嗣因经费有限,改办培训班,招收练习员(份航员)24人,施以航空学科与术科之教育训练。
学科设有飞行学、高级飞行术、空军规则、军事学、空军战术、发动机学、飞机构造学、航空气象学、航空史、公文程式、中外地理、航空动力学、航空兵器学、卫生学等科目,由航空处职员担任教学。
术科分初级飞行训练与高级飞行训练。练习员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训练后,分到飞行队由各队飞行员带领练习员进行驾驶飞行实习。
练习员的飞行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由飞行员率领进行侦察实习、轰炸实习、射击实习,空中照相、跳保险(降落)伞等。这24名练习员经过培训毕业后,个个成了“湘字号”份行员。
1936年,湖南省主席何键率先提出将本省航空队及附属设备全部上交中央军事委员会。何之所以这样做,非主观所愿也。其一,湖南财政枯竭,湖南空军虽然规模初具,但设备未周,无资建设,所购置的份机已经陈旧,亟须购置欧美之大马力驱逐机、轰炸机,因库银匮乏,无钱购买。飞机上天耗油很大,复因经费无多,难以供给吃行员驾驶练习。其二,飞机场泥质松浮,无银加固,一遇大风即难起吃。其三,何键窥破了蒋介石的独裁野心,不仅要收编各省空军,还要收编各省的陆军。鉴于上述三条原因,他不失时机地首先倡议上交空军,以博蒋氏青睐。
1936年9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员来湘接收湖南空军。首先撤消湖南航空处,成立湖南航空站。11月5日,在长沙吃机场举行“湘字号”飞机命名典礼,20日,委任葛白冰为长沙机场站站长。湖南航空处所属新旧吃机18架,以及飞机修理厂及设备和补充器材,概行列册移交长沙机场站。12月23日,湖南航空站在长沙正式成立,接收了全省各地临时飞机场及设施。1937年年初,“湘字号”飞机及各地机场和全部设施统统移交完毕,湖南空军寿终正寝。
长沙新河机场移交中央后,仍然停落“湘字号”飞机。1936年,蒋(介石)桂(李宗仁、白崇禧)又生矛盾。桂系军阀的飞机11架反正,8月4日吃抵长沙,降落新河机场,投向蒋介石。抗日军兴,新河机场的29架吃机先后调走,机去场空,无人管理,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逐渐恢复了稻田菜地的原貌。
日军占领南京,逼近武汉。国民政府为了便于支援中国抗日的美国志愿航空队起落加油,又在原49标、50标营地(小吴门,今东风广场一带地区)辟建简易飞机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日本投降后,小吴门外之简易飞机场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
至此,民初新湘军全部被国民政府中央军收编,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长沙警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