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新湘军之兴衰(选载三)
时间: 2019-03-13 10:03
洪国忠
编者按:以下谨编选洪国忠先生著《民初新湘军之兴衰》第十节、十三节。以飨读者。
十、长沙决策大举北伐
1.两军态势
国民革命军第军攻占长沙后,第4、7、8军集结在长沙、益阳、湘潭、浏阳一线进行休整补充。第1、2、3、6军由粤入湘,于7月中旬集结于株洲、醴陵、攸县、茶陵地区。新收编的第11军(赣军方本仁部)驻扎湘赣边区。黔军袁祖铭部编为第9军(军长彭汉章),第10军(军长王天培)已进到常德、澧县一带。
北军在湘中、湘东败北,长、潭失守之后,叶开鑫、李倬章、陈嘉谟等人惊魂失魄,纷纷向吴佩孚急电求援。适南口战事正紧,吴佩孚不能南下主持战事,只得派其参谋长李济臣为援湘总指挥,抽调豫军一部南下增援,令退踞鄂境的马济、刘志陆等部入湘参战。责令陈嘉谟、李倬章通力合作援助赵(恒惕)叶(开鑫)扼守湘北。同时,电促孙传芳派兵入赣,牵制国民革命军。
北军的部署是;湘北方面,陆沄部扼守平江,宋大沛部之孙继业、余荫森两旅及叶开鑫残部占领汨罗江之长乐、浯口、张家碑等处,建立第一道防线。董国政部之王梦弼、李乐滨两旅占领羊楼司、五里牌、云溪等处,建立第二道防线。洞庭湖及湘西方面,有湘军贺耀组部,川军杨森部,北军卢金山、于学忠部驻守。赣西方面,赣军唐福山部驻守萍乡、宜春,粤军谢文炳部驻守万载等地,以威胁北伐军之右翼。孙传芳为了牵制国民革命军,将他管辖的五省军队编成六个方面军。邓琢如和卢香亭两个方面军开进赣西,相机进攻湘东,企图切断北伐军的后路;周荫人方面军防守闽南与赣东;陈调元方面军经九江向武汉开进,抵御北伐军进攻;郑俊彦、颜景琮两个方面军开进到九江地区集结待命。南北双方军队的阵势已经摆开,紧擂战鼓,一决雌雄。
2.中期决策
北伐军完成了第一期作战任务之后,即开始了第二期(中期)北伐作战的准备。
1926年8月12日(七月初五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抵达长沙,当晚在长沙原藩台衙署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制订第二(中)期北伐作战计划,参加会议的有: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第军副军长王柏龄,第2军参谋长岳森,第3军军长朱培德,第4军副军长陈可钰及第10师师长陈铭枢,第6军参谋长唐蟒,第7军军长李宗仁及指挥胡宗铎,第8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唐生智。此外,赣军方本仁(已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黔军袁祖铭(已任命为北伐军左翼总司令)的代表吕超及第9军的代表简仲芳,第10军的代表黄维汉、鄂军第师师长夏斗寅等也列席了会议。在会上,蒋介石首先发言,说道:“我首途入湘之前,有人主张对鄂暂时取守势,将主力移向江西采取攻势,旨在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各位同志对此建议有何意见?”第7军军长李宗仁当即表示反对,重申进取武汉后,以大别山、桐柏山为屏蔽,可进窥中原,直下幽燕,东可顺流而下,夹击孙传芳“五省联军”的战略意义。第8军军长唐生智不慌不忙地讲道:“本人认为乘胜拿下武汉,直捣中原是上策。如果中央一定要图江西,则不妨左右开弓,对鄂同时进攻。”经过一番讨论辩证,权衡得失,一致同意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力求速战速决的战法,乘胜直捣武汉,先将吴佩孚赶出武胜关,再打江西的孙传芳,尔后分兵北取中原,东定沪宁的作战方针。决定以第4、7、8军为中路,唐生智为前敌总指挥兼中路军总司令,三个军并肩突破汨罗江,歼灭陆叶开鑫、孙继业、余荫森诸敌,再突破第二道防线,歼灭王梦弼、李乐滨两旅,占领岳阳、羊楼司、云溪等地,尔后沿岳武铁路向武昌进攻,占领武汉,封锁武胜关。第2军、第3军和第1军为右路军。朱培德任总指挥,集结于醴陵、攸县、茶陵地域,监视孙传芳军,巩固湘东边防,保障中路军右侧背之安全。对江西之敌暂取守势,相机以第2、3军的主力进占萍乡,攻取南昌、九江。新收编的黔军第9军、第10军、第8军教导师和贺龙师为左路军,袁祖铭任总指挥,首先肃清澧州方面残敌,牵制鄂西之卢金山、于学忠部,尔后出荆州、沙市,切断武汉与宜昌间之联络,相机进取宜昌、襄阳,掩护与策应中路军攻取武汉。第1军之两个师(另两个师在福建方面),第6军为总预备队,集结于浏阳、醴陵。总攻击发起后,尾随第8军和第4军之后前进。航空队参加正面作战。各部于8月18日前进到指定地域。总攻击时间预定8月19日(七月十二日)。
北伐军入湘后,南方各省军队加入者日多一日,除赣军方本仁部、黔军袁祖铭部、鄂军夏斗寅部外,湘军有贺龙部、叶琪部、刘铏部,贺耀组部、廖家栋部、姚继虞部、陈渠珍部、廖湘芸部等都先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敌我力量对比,不仅人心向我,而且,军队的质量和数量上也起了显著的变化。
3.长沙阅兵
蒋介石在长沙期间,还发生了阅兵落马,出尽洋相的趣闻。
这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为了督师立威,要检阅驻扎在长沙附近的第7军和第8军部队。8月14日清晨,第军两旅四团约7000人,第8军四旅八团约15000人,在长沙市协操坪从右至左列队,静候“蒋总司令”莅临检阅。左边站的第8军,右边站的第7军。第8军不仅数量超过第7军,而且在军容、服装(官兵一律着新装)、装备、队列等方面也比第7军风光得多。
8时许,蒋介石、李宗仁、唐生智等高级军官骑着高头骏马走进警卫森严的协操坪,第7军检阅完毕后,接着检阅第8军。三湘健儿,队列整齐、威武雄壮,站在前列的军乐连,军号乐器都是崭新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耀人眼目。当蒋介石走马来到第8军队前,突然鼓号齐鸣。蒋的坐骑猛然受惊,前蹄高举,长嘶几声,猛扑狂跑,竟将这位北伐军总司令掀翻落地,一只脚还嵌在马镫里,被倒拖几丈远,才被众将扶起,拭去身上尘土,徒步走过第8军队前。检阅完后,登上检阅台,检阅第7、8军分列式。他本来准备训话的,由于落马,情绪低沉,话也不训,心有余悸地走下检阅台,匆匆离去。
蒋介石阅兵落马,在第8军中流传着:“蒋总司令将过不了第8军这关”,“迟早要败在唐总指挥的马下”的议论,像流感那样感染着人们,在长沙市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
唐生智后来回忆说:“他的骑术,实在不高明,马一惊,就将他摔到地上,我只好下马陪他走了一圈。他本来想说话的,因为摔了连话也没有讲,就此收场。当时,他似乎有说不出的很不好过的味道,我想,这个总司令怎么这样不中用?言谈如此,骑术亦如此,真是望之不像个革命军总司令。”
十三、三湘子弟 真捣金陵
孙传芳南昌、九江战败,他所属的陈仪、陈调元、周凤岐等部先后归顺,所谓“五省联军”已土崩瓦解。孙传芳率部败退江北,并亲往天津,跪在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的膝下乞援。
山东督军张宗昌拥兵10万,认为吴、孙兵败,有机可乘,遂联络直隶督军褚玉璞,合兵20万,号称直鲁联军进驻南京等地。孙传芳自知力薄,遂将苏皖北部让予直鲁联军,自率“精锐”在沪杭一带设防,企图凭借直鲁联军做最后挣扎。
1927年1月中旬,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继续北伐,集中力量进军浙江、江苏、安徽,消灭孙传芳及鲁直军阀部队,夺取南京、上海,肃清长江下游之敌。为此,令唐生智部对河南之敌暂取守势。
按照庐山会议的作战指导思想,将国民革命军编成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三路。东路军由第1军、第14军、第17军、第9军、第26军、第37军编成,何应钦任总指挥,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2月18日占领杭州后,何、白分军向嘉兴、苏州、上海与湖州、常州、镇江进攻。中路军由第2军、第6军,独立第2师及第7军、第10军、第15军、第33军编成,总指挥由蒋介石兼任,沿长江两岸向北推进。中路军分江左军与江右军,江右军由第2军、第6军、独立第2师编成,程潜任指挥,直取南京;江左军由第7军、第10军、第15军、第33军编成,李宗仁任指挥,进攻安庆、滁州。西路军由第4军、第8军、第11军暂编第20军、第35军、第36军编成,总指挥唐生智,相机沿京汉铁路向河南推进。总预备队为第3军,在江西南浔铁路沿线集结待命。本文只记述中路军之江右军(湘军)直捣南京的作战情况。
1.三箭齐发
1927年2月下旬,江右军在程潜的指挥下向南京方向开进。首先进到湖口、彭泽地区集结,尔后循彭泽、马当、芜湖之线,进至东流、祁门一线时,敌安徽省省长陈调元秘密向北伐军输诚。接着,分驻安庆、芜湖一带之陈调元部和皖军王普部于3月4日分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7军和第27军;活动于鄂皖边境之柏文蔚部编为第33军,皖军马祥斌部编为独立第5师。在这有利的形势下,第2军、第6军、独立第2师各为一路,像三支离弦的利箭射向古都金陵。
第6军为第1路纵队,从江西之高安、奉化出发,乘火车到九江,然后船运至彭泽登陆。全军将士在雨雪纷飞,朔风凛冽的恶劣气候下不畏艰辛,徒步跋涉,沿铜陵、繁昌、芜湖、当涂之线向南京击进。
第2军为第2路纵队,副军长鲁涤平率领第4师、第5师从樟树镇、清江出发,经赣东之乐平、婺源,皖南之休宁、绩溪、宁国等地向南京开进。首先,配合东路军歼灭溧阳地区之敌,尔后向句容方向攻击。独立第2师为第3路纵队,从九江船运至湖口登陆,在第2军与第6军之间,经景德镇、祁门、泾县、南陵、高淳之线前进。
这三支湘军途经三省,跋涉千里,击败阻拦之敌,克服天气与供应补给等困难,终于3月中旬进至马鞍山、溧水一线,占领了进攻南京的前进阵地。
2.攻占南京
直鲁联军第1、第4、第6、第7军及白俄步兵师(师长涅洽耶夫少将)踞守南京,加上孙传芳残部共约五六万。敌人以南京城为核心在周围地区构筑了三道纵深防御阵地;第一道为前进阵地,左起江宁镇,经东善桥,右抵秣陵以南一线;第二道为中间阵地,左起长江南岸,经西善桥、板桥镇、江宁(东山)、淳化至士桥一线;第三道为基本阵地,左起上新河,经莫愁湖东岸、汉西门、中华门外之雨花台,右抵麒麟门一线,并包括南京之城围,紫金山、天府山等险隘,企图凭借龙盘虎踞之古城,作苟延残喘之挣扎。
3月6日,第6军进到芜湖,15日,会同独立第2师进攻当涂,经两日激战,击溃直鲁联军第4、第5军及孙殿英部,张宗昌闻讯,从徐州赶到南京督战,限令褚玉璞三天之内将丢失的地方全部夺回来,还派飞机到秣陵关一带助战。同时,命令直鲁联军徐汇泉的第6军之3个混成旅,粤军谢文炳的一个混成旅,白俄师的一个团向江右军发起反攻。3月19日,第6军刚抵当涂,遭到徐汇泉部的突然攻击。第19师师长张振武立即指挥第57团和第56团由小丹阳向横溪桥、陶吴方向猛扫过去,将徐汇泉和王栋之4个旅击溃。这时,发现右侧方向敌兵约1个旅向我袭来,经3个小时的血战,又将敌人打跑了,获得了1个师击溃敌军5个旅的辉煌战绩。第19师乘胜占领了陶吴镇和马鞍山。
第2军在开进中配合东路军在溧阳地区歼灭敌军2万7千余众,进占溧水,逼近秣陵关一线。独立第2师从湖口登陆,徒步走到高淳,在铜山、朱门、濮塘等重创敌军,一举攻占龙都。三支湘军所向披靡,致使张宗昌限令“三日收复失地”的狂言完全成了泡影。
3月21日,三路纵队同时向南京城发起总攻击。第2军与独立第2师从三面包围了地形险要、工事坚固、且有重兵防守的支撑点—秣陵关。两军将士向秣陵关发起猛烈攻击,拼杀竟日,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将守敌打垮,向第二道阵地溃退。第2军与独立第2师乘胜追击,一举攻破了第二道阵地,并占领了江宁、淳化、汤山,逼近南京城下。
第6军在总攻的前一天,推进至西善桥附近,又与鲁直联军徐汇泉部遭遇,因第19师先机制敌,迫使第15旅缴械投降,另两旅向南京方向溃退。23日拂晓,第6军在独立第2师一部的配合下,对将军山、牛首山发起攻击,此两处距南京不到20公里,地形险要,为南京东面之屏障。守敌在褚玉璞亲自指挥下,凭借予先构筑的工事负隅顽抗,经过一番苦战,湘军终于占领了易守难攻的将军山和牛首山,致使守敌全线崩溃,退守南京城。
戴岳
江右军将南京城包围了。3月23日,各军同时向第三道阵地和城区发起攻击。第6军在第27军3个团的配合下,进攻雨花台要塞和聚宝门,第2军进攻洪武门,独立第2师攻打通济门,围歼南京守敌。正当与守敌鏖战之时,第2军第6师从江西赶到,立即投入战斗。这支生力军在师长戴岳、党代表萧劲光的指挥下配合第6军攻下雨花台要塞,下午6时攻下聚宝门,接着攻下麒麟门、尧化门,第6师像支利箭直插下关和神策门一带,打乱了敌军之部署,将准备渡江北窜之敌围堵在下关和城郊地区。第6军、第2军、独立第2师从聚宝门、洪武门、通济门打进城后,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和巷战。南京守敌除了被歼灭者外,剩下的全部当了俘虏。在进攻南京时,当地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配合。是日下午,独立第2师攻打通济门,炮火轰击后,20名敢死队员向城门守敌冲击,敌人四散溃逃,城内人民将城门打开,迎进国民革命军。
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江右军占领了古都南京。这是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南昌后的又一伟大胜利,它标志着北伐军不仅打败了直系吴、孙两大军阀,而且,也狠狠地打击了奉系军阀的嚣张气焰。光复了长江以南的中华大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三支湘军功不可没。
南京战役,歼灭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及孙传芳的残余部队,还有一个白俄师,共约歼敌10万之众。各部俘获甚多,仅独立第2师俘敌万人,缴获步枪7千余支,轻重机枪百多挺,山野炮20多门,各种手枪200多支,骡马300余匹。江右军指挥程潜于3月24日下午5时由聚宝门入城,市民夹道欢迎。时值暮春三月,春意盎然,触景生情,感慨万端,挥笔写下了《由芜湖趋金陵》。诗云:“江平波浪阔,山尽原野开。者人论形胜,斯地控宣徽。春风畅万物,春雨洒四维。浦岸涨黄流,堤杨荣绿滋。顾此腴沃野,奈河戎马驰。凭高增慨叹,触目抚疮痍。感愤令前军,疾趋雨花台。扬旌牛首山,振旗采石矶。夷兵悉歼灭,余众咸依归。七日克金陵,昭苏怨来迟。”
江右军占领南京的第二天,蒋介石命令何应钦率领第1军第1、2师从上海赶到南京,监督湘军的行动。
3.三湘子弟敢于打“鬼”
(1)歼灭白俄团
在直鲁联军中有一个由涅洽耶夫少将统领的白俄师,这是一伙被苏联红军击溃的从俄国逃亡中国满洲的背叛祖国的白卫军反动分子。他们以雇佣者的身份被中国军阀收编供养,受其驱使。这支白俄师隶属鲁系军阀张宗昌麾下,随鲁军开到南京后,配置在第二道阵地上。
3月20日,第6军第19师在西善桥与白俄师的个团相遇。这伙白俄兵有的手持酒瓶趔趔趄趄,有的喝得酩酩酊酊,以枪支当手杖。第师的勇士们见到“外国狗”分外眼红,一阵冲杀,将其大部歼灭了。
(2)横眉怒视英美军舰的挑衅
北伐军占领武汉,使帝国主义者很快露出了它的豺狼嘴脸。特别是占领南京、上海,更使他们感到兔死狐悲,制造事端,进行挑衅。
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的当天,美、英、法、日的军舰集中停泊在下关附近的水域。英美停泊在下关江心的炮舰,无端向南京城内开炮。说什么“国民革命军进攻南京时,在鼓楼和下关两地骚扰与侵害了当地侨民”。以此为借口,向下关和鼓楼地区炮轰数小时,发射炮弹220多发,打死打伤我军民数十人,还向江右军指挥部提出赔偿损失与赔礼道歉的无理要求。从不信邪的三湘子弟占领南京后,即在狮子林一带架起从军阀手中缴获来的大炮瞄向英美帝国主义的炮舰。帝国主义者在不怕鬼的中国军队面前也只好夹起了尾巴,再也不敢向城内打炮了。(3)第2军继续北进,第6军被遣散,独2师扩编成军。
当北伐军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同武汉国民政府分裂迹象已日益明显。蒋为了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限令拥护武汉国民政府的第2军、第6军于4月6日全部渡江北上。
第2军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全军渡过长江,向滁州方向开进,继续北伐作战。第6军被分别调踞长江南之上新河、大胜关、板桥镇、江宁镇、亦准备渡江北上。4月4日,蒋介石密令白崇禧以总司令部参谋长的名义集合第19师全体官兵训话,当部队列队后,何应钦指挥预先埋伏的第1军将该师包围缴械了。独立第2师和第6军第17师都被蒋介石拉过去了,未被编遣。
贺耀组
1927年4月,独立第2师扩编为国民革命第4军,贺耀组升任军长,参谋长谢履,军机关设6处6室2部。原3个旅扩为3个师,第1师师长谷正伦,辖第1团(团长彭赞汤)、第2团(团长朱邦纪)、第9团(团长李益滋)及师直迫击炮连、特务连、工兵连、通讯连。第2师师长杨永清,辖第3团(团长李公望)、第4团(团长杨茂材)、第6团(团长张正光)及师直属迫击炮连、特务连、工兵连、通讯连。第3师师长毛炳文,辖第5团(团长向贤举)、第7团(团长王励)、第8团(团长向超中)及师直属迫炮连、特务连、工兵连、通讯连。军直属部队有:炮兵团、宪兵、工兵、通讯、特务、辎重各一个营。
国民革命军第40军于1927年5月下旬完成扩编,担负南京守备任务,9月下旬编入第一集团军第3军团,贺耀组任第3军团总指挥兼第40军军长。按照中央军的编制,设副军长1名,毛炳文升任。师团按中央军统一番号排列,师设副师长和参谋长,原第1师改为第82师,师长李益滋,参谋长邓焕文。第2师改为第83师,师长杨永清,副师长曾志远,参谋长周希洪。原第3师改称第84师,师长陶峙岳,副师长李公望,参谋长陈肇英。军直属增设一个步兵团,团长贺执奎,增编一个教导师,师长龚宪,副师长向超中,辖3个步兵团。第40军经过扩编整编后全军达3万余人,官兵绝大部分仍然是三湘子弟。1928年年初,第40军在第3军团战斗序列内从南京出发,沿津浦铁路两侧之鱼台、济宁向济南进军。当部队占领济南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阻扰革命军北伐,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贺耀组遭贬,许多湘籍军官也因此而出走,从此,这支湘军的特色也逐渐消失了。
(作者单位:长沙警备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