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7年第二期 > 文史述往

吾今欲作洄溪翁

时间:   2017-09-08 15:09

——元结诗颂“洄溪寿域”颂 

李荣喜 

  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与“洄溪寿域”有不解之缘。 

  “洄溪寿域”是江华八景之一。洄溪在哪里呢?《辞源》记载:“洄溪,水名,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汇入冯水入沱。”也就是在现在的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虾塘村,又称“不老泉”。泉水因乳石松膏所渍,清冽甘甜,宜稻宜饮,当地人常饮洄溪水,长寿老人甚多,故名“洄溪寿域”。 

  虾塘村亦叫不老泉村,因村内有久负盛名的“不老泉”而得名。这是一个山环水抱、玲珑剔透的小村庄。一弯澄碧的溪水从后山山涧里奔涌而出,沿着堰渠一路逶迤而来,来到小村的面前时,便急急地打着转儿,拐着弯儿,似乎是不忍离去,之后,又无可奈何,极不情愿似的从村前的石板桥下面缓缓流过,恋恋不舍地穿村而去。 

  村口有几棵古老的樟树,遮天蔽日。炎炎夏日,男女老少喜欢在大树下休闲纳凉。在怪石嶙峋的村子后山脚下,一泓清泉倾泻而出,经过一片开阔的沼泽地与另一泉水汇合,然后浩浩荡荡地涌进一座树木茂密的小石山,接着从石山的另一头汹涌而出。这三眼泉水相距很近,互不干扰,又融会贯通,由此构成了“洄溪寿域”的美景。这三眼泉水分别叫不老泉、夜光泉、虾王泉,统称不老泉。他们四季清澈,奔腾不息,不知疲倦地浇灌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这一方淳朴的人民。 

  饮此泉水的虾塘村民,平均寿龄达岁,高于全国平均寿龄,而且个个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有位多岁的婆婆仍然耳聪目明,竟能在织布机上穿梭自如,穿针引线胜过中年妇女。 

  不老泉是这三口泉水的老大。当地人对“不老泉”奉如神明。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雨雪干旱,泉水从未浑浊,也无涨落。过去,举行重大的宗教祭祀仪式,都要用不老泉水来通灵。据说,用其他的泉水神灵不接受。因为不老泉水质优良,已经在不老泉边开发了矿泉水厂,并注册“不老泉”商标,畅销县内外。夜光泉,是三口泉眼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泉。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午夜,附近松木园村的刘得有父子,沿溪水打渔,不知不觉来到了夜光泉,突然发现岩洞内冒出两团碗口大的火光,不停地向他们扫射过来,光线越来越近,似乎马上就要冲将过来,吓得父子俩丢下渔具跑回了家。不久,虾塘村村民黄日恒又来此打渔,也遭遇类似情况,同样被吓得魂不守舍。从此,晚上再无人敢来此打鱼。 

  虾王泉的边上有一块巨石,像一只扑进塘里的大虾,泉眼因此得名,虾塘村名亦因此而来。传说,虾王石很灵验,能给人带来好运,村里常有小孩在此“寄名”(大人把写有孩子名字的红纸条贴在虾王石上,祈求神灵保佑),十里八乡的人们也抱着孩子过来,用泉水为孩子洗头祈福。 

  神奇的“洄溪寿域”,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是一双文人的眼睛首先发现了洄溪一带的出尘之美。 

洄溪寿域

  125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来到了洄溪。其时正值安史之乱,与邻近道州“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赢,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元结《舂陵行》)相比,洄溪一带老百姓“乳水田肥宜稻粮,稻苗如蒲米粒长”,“问言只食松田米,无乐无忧共人语”。这无疑是一个世外桃源。据史料记载,唐朝张子厚在此居住,年八十如少壮,自号洄溪翁。《江华县志》记载:“张子厚,唐时人,家于洄溪,自号洄溪翁。元次山闻而造之,见其容若少壮,问其年已八十馀。问何以能此?对曰:岩下有泉,田环于左右,五世居此,饮食取足,无求于他。”元结十分喜欢这里,在张子厚家住了数日,并题《宿洄溪翁宅》: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 

  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 

  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 

  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这里的怪石让他惊讶,这里的山泉让他心静;这里的松涛让他心怡,这里的安逸让他羡慕。作《说洄溪招退者(在州南江华县)》,诗曰: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 

  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 

  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 

  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 

  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 

  问言只食松田米,无乐无忧共人语。 

  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 

  屠苏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当门。 

  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 

  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 

  元结之后,一代又一代或大或小的文人慕名而来,在这里留下了有名或无名的翰墨之作。洄溪也用她的清幽和宁静,抚慰了他们在滚滚红尘中受伤的心灵,让他们重新上路…… 

  如今,“洄溪寿域”已经成为江华乡村旅游的热点,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游客。 

  (作者单位:江华瑶族自治县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