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7年第二期 > 三湘人物

我国国防教育首本教科书的由来

时间:   2017-09-12 16:09

——记《学校军事教育纲要》的出世 

 

  《学校军事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部军国民教育的专著,分总论、尚武、国防、军备、战争、实力、补充等章,全书19.3万字,由负责全国学校军国民教育的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负责审定,由训练总监部主任秘书游洪范编撰。游洪范(18881943),号允白,湖南汉寿人,曾在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行政院、外交部、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和湖南省政府任职。 

 

  一、我国国民教育萌芽 

  就现今而言,游公编撰的《纲要》是国防教育的内容,而国防教育在清末民初称为“军国民教育”。 

  我国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后,一直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⑴。于是,国人欲效仿德国、日本尚武教育,渐渐萌发“军国民教育”思潮。 

  “所谓军国民教育,就是以军人为标准,对国民进行军事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育和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实行全民皆兵的教育……军国民教育思潮侧重政治性,旨在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特别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⑵ 

  19022月,蔡锷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军国民篇》的文章,呼吁:“中国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⑶他倡议国民皆需具备“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不独限之从戎者,凡全国国民皆宜具有之”。⑷ 同年,蒋百里发表《军国民之教育》一文,论述了军国民教育的二项方策,其中之一是:“或扩充军人教育于学校为体操,操外之活动游戏如行军、野外演习、射的、击剑、旅行、竞舟、登山等及普及军事知识。”⑸1906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教育要旨》,把“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列入教育宗旨,“尚武”就是军国民教育。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上出现和平势头。1919年,教育部组织教育调查会关于教育宗旨的调查建议案说:“现在欧战之后,军国民教育不合民本主义,已为世界所公认。我国教育宗旨,亦应顺应世界潮流,有所变更。”⑹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议把“尚武”从教育宗旨中删除。192211月,北洋政府颁发《壬戌学制》,取消军国民教育,学校军训随之停止。 

  二、国民教育的再度 

  192853日,,山东济南发生震惊中外的侵华日军大肆屠杀我国军民及外交官员的血腥事件。随即,上海进步人士缪序宾等人于510日致电国民政府说:“日本政府一面既派遣陆军高级军官赴各中等以上学校实施军事教练,一面缩小限制大学生免除军役义务之范围,此种积极备战之政策,其目的究为何因,究为何事,明眼人自能知之……今日国难已至,正我国民卧薪尝胆之日,亡羊补牢,未可云晚。拟恳钧委员会议交大学院通令全国所属各中等以上学校于最短期间一律增加兵操及军事训练一科……”⑺ 紧接着,大学院(当年10月改名为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于525日致函国民政府秘书处道:“查敝院前以外侮日亟,非尚武不足以救国。经饬令全国专门以上学校加强军事教育、中等以下学校特别注重体育在案。”⑻ 济南“五三惨案”直接导致了学校军事训练的再度兴起。 

  为了统一领导学校军事教育,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11月成立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掌管全国军队教育及所辖各军事学校教育并国民军事教育事宜”⑼。训练总监部内设“国民军事教育处,主管全国普通学校之军事训练及一般青年体育之锻炼,并会同教育部、军政部有关之司、处及本部兵监,筹划国民军事教育普及而指导其实施进步”⑽。 

  1929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省市施行教育部与训练总监部会同厘定的《教育部与训练总监部会定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方案》第一条规定:凡大学、高级中学及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并其他高中以上学校,除女生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其修习期间均定二年。第二条规定:军事教育之目的在锻炼学生心身涵养、纪律、服从、负责、耐劳诸观念,提高国民献身殉国之精神,以增进国防之能力。⑾ 

  三、《要》的出世 

  逢巧的是,济南“5.3 惨案”时,游公正在国民政府外交部任佥事、总务司第一科科长。他凭借外交部收集的正式情报,写出了《济案备览》,真实地记录了“五三惨案”的实情。《大公报》主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作者王芸生在《由统一到抗战》⑿这样写道:“十七年济南五三事件时,先生正任北京外交部总务司第一科科长,当时他根据正式情报著了一部《济案备览》,可当这幕凶剧的信史。” 

  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又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及随后占我东北三省。日寇的罪恶行径激起了游公深深的仇恨。之后,游公在任训练总监部主任秘书期间,又深知当时全国学校尤其是高中以上学校,在军国民教育时缺少教材的实际困难。他凭借自己一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军事委员会、外交部等部门任职的经历,和曾经兼任外交部协纂处协纂一职所得能力,在民族危难之际,急国家之所急,义不容辞地在本职工作以外编撰了《纲要》。 

  游公在《纲要》中深刻分析近百年来世界列强,尤其是日本侵略我国的历史,痛恨丧权辱国给我国带来的沉重灾难。他引经据典,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社会形势、各国军事态势,以民族复兴大义为核心,谈国情论民心,教人明耻,鼓人志气,面对强暴,即使牺牲一切也要承担起我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游公提出,“夫战争既不可避,国家又当绝对拥护其独立自主,国民又欲绝对护持其固有文化,此国防所以为绝对之需要也。”“故凡一国家最为切要者,厥为完全之独立自主。为拥护此独立自主,护持固有之文化;虽牺牲一切,亦必起而奋斗,乃国民之天职,即所谓国防是也。”因此,游公提出,除“礼、义、廉、耻之外,训练学生,使之有献身殉国精神”。游公期盼“今我青年学子而以国耻国难为念者,请于军事训练,三致意焉”。在论述国防力量的组织和要素时,游公认为:“至于生产事业,由社会全体为之经营;资本制度之推翻,即社会主义之实现,亦即我夫子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盖均无贫也。’故民族文化与国民经济,实国防要素之大端。” 

  时任训练总监部教育处处长潘佑强在该书的《序》中写道:“游君允白著《学校军事教育纲要》一书,以军事教育为经,以国际政治为纬。以明耻教战充实国力复兴民族为依归,时无间古今,地不判中外,搜罗宏富,抉择精良,言有物则,文甚畅茂;其志壮,其心长,信足为学校军训之良教范,是可以跻于著作之林矣” 而时任训练总监部南京市军事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何志浩则在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周刊》上对《纲要》略评道:“中国国民军事教育,自十八年创办以来,迄今六七年矣……乃者,国民军事教育,已推行至二十省市,已受军训之学生超过十五万余人。惟以方案初立,尚无专用教本,教学深感不便。游君洪范供职训练总监部有年,深知编辑军训教程之不可缓……全国高中以上学校,凡一千四百四十校,前此并无教科书,此书实为军训教程唯一资料……际此全国集中训练之时,预料此书一出,全国高中以上学校十八万学生,莫不人手一编。志浩主首都军训,当忝首先采用焉”。 

  因此,《纲要》成了我国首本学校军国民教育的教科书,也成了国人在军国民教育中接受政治教育和心理指导的教范。 

 

  (作者位:江省东阳广电视 

 

周刊

   

  (1) 新周刊《民国儿》,第2832013 

  (2)周秋光,莫志斌主:《湖南教育史2 》,第4722008 

  (3) 张宪文、玉法主《中民国专题史》10《教育的革与展》,第492015 

  (4) 智明、余国、黄莹莹著: 《中国国主史》,第397 2014 

  (5) 舒新城著:《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第822013 

  (6) 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下),1171978 

  (7)《中民国史汇编》第五第一《教育(二)》,第1240,中国第二馆编 

  (8)《中民国史汇编》第五第一《教育(二)》,第1239,中国第二馆编 

  (9)戚厚著:《国民革命沿革实录》,1292001 

  (10) 戚厚著:《国民革命沿革实录》,第1302001 

  (11) 立法院编译处编《中民国法规汇编》第8-9,第471100 

  (12)芸生文存第二集《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