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两次战役中殉国的湘籍将领
时间: 2017-09-12 16:09
李长林
淞沪抗战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南京保卫战1937年11月18日开始至12月13日结束。参加这两次战役的湘籍广大下层官兵英勇抗敌,不畏牺牲,中高级将领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多位战死疆场,为国捐躯。可谓碧血丹心昭日月,报国壮志励后人。下面兹将壮烈牺牲在两次战役中湘籍将领的英雄战绩记述于下:
路景荣
第五十四军九十八师少将参谋长, 1937年9月10日于上海月浦阵亡。
路景荣(1902—1937 ),生于江苏常州市青龙乡。1917年其父母至湖南长沙经商,路景荣随父母至长沙上中学。年因家道中落,路景荣中学未能毕业,至广州谋生。1923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其填写的籍贯为湖南),1926年9月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工作。后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补充旅参谋长等职。
1937年抗战爆发后,路景荣任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九十八师第五八三团上校团长。第九十八师原驻武汉,月日午夜奉命赴南京,担任南京卫戍。11日至南京 13日午后,得知日军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事。14日,第九十八师奉命开赴上海。15日拂晓,乘车到南翔。16日至20日,协同第八十七师向马玉山路、公大纱厂一带日军阵地猛攻。
8月20日,日增援军企图由宝山、狮子林登陆,向罗店进攻。当晚,第九十八师奉命调到宝山、月浦方面。第九十八师以第二九二旅路景荣第五八三团守备宝山及狮子林炮台之线,阻击日军登陆,团指挥所在月浦。第二九四旅在月浦以东地区占领阵地,阻击日军向内深入。22日,日军集结兵力在吴淞、沙川同时登陆,开始向宝山、月浦、浏河之线进攻,适我第十五集团军陈诚所部第十一师、第十四师、第六十七师、第九十八师到达战场,向登陆日军发动全线进攻。
24日,日军主力指向罗店,以一部向狮子林进迫。25日9时,第九十八师奉命以一营守卫宝山城,并警戒该城附近江岸,主力向狮子林攻击。28日拂晓前,我第五十八师驱逐当前之日军,克复狮子林炮台。第九十八师位于月浦,与日军形成对峙。30日,日军增援部队从川沙口、石洞口两地继续登陆。31日,日机不断向我第十九、十八师阵地轰炸,其舰艇开炮向沿岸轰击。
9月1日,吴淞口的日舰向宝山城发起猛烈炮击,一日之间城垣屡坍屡修达十次之多。同时,2000余日军突破吴淞镇,猛扑宝山。为确保宝山县城,路景荣派第三营营长姚子青率部进驻宝山县城,自率第一营、第二营守月浦。第二天黎明,日军四路围攻宝山,宝山危急,路景荣命令姚子青务必全力坚守宝山。延至4日凌晨3时,日军2000余人与川沙口方面的日军取得联络,夹击宝山,姚子青率部奋力抵抗。5日,日军集结战舰30余艘、飞机20余架、坦克20余辆,集中围攻宝山。姚子青率余部拼力抗击,给攻城日军以重创,相持到7日早晨,日军以大炮轰毁城东南工事后蜂拥而至,企图由城垣缺口处冲入城内。姚子青率余部拼死抵御,不幸遭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此役路景荣团伤亡惨重。
此时,第九十八师参谋长罗广文奉命调至第十四师任旅长,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和第九十八师师长夏楚中同时推荐路景荣接任第九十八师参谋长。9月8日,路景荣正式接任,率第五八三团坚守月浦、罗店阵地。日军集中海空炮火,对月浦轮番轰炸,在坦克、战车导引下,日步兵连续不断向月浦发动猛烈进攻,月浦守军伤亡惨重。路景荣在危难之际,竭尽全力,英勇苦战。10日,日军又增援2000人,猛攻月浦。路景荣亲上火线,与所部官兵一起浴血奋战,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
路景荣牺牲后,其遗体被送苏州入殓。后,路景荣灵柩从苏州运回常州。9月25日,常州市、武进县政府及各界人士举行隆重公祭,随后将路景荣灵柩安葬在常州西郊公墓。
1937年9月中旬,上海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对路景荣、姚子青视死如归的精神发表文章说:“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全人类之光荣!”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路景荣为革命烈士,并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秦庆武
第七十军第十九师第一一三团上校团长,1937年10月17日于上海葛家牌楼阵亡,牺牲后追认为少将。
秦庆武(1903—1937),湖南浏阳县丰裕乡人。秦庆武幼年读过半年私塾,靠自学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少年书法家,16岁入湘军何键部。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湖南,秦庆武随军参加北伐,因作战勇敢,先后由班长晋升为排长、连长。1927年夏,秦庆武由何键资送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返原部任营长。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第十九师第一一三团上校团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七十军由浙江丽水驻地出发,分别担任温州、乐清、玉环、象山等地守备。8月13日,上海战事爆发,第十九师在温州、象山等地的守备任务由友军接替,全师集结宁波待命。月下旬,上海战事日益激烈。22日晚上起,日军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及第十六师团与第十三师团各一部在吴淞、川沙附近陆续登陆,开始向宝山、月浦、罗店、浏河之线进攻。我方迅速增派大批援军,数度对日军发动反攻,形成拉锯战。日军后续部队不断增援,日军突破我军沿江阵地,以一部向狮子林进迫,主力指向罗店。罗店、吴淞炮台相继失守。
9月11日起,日军在吴淞南北分别与我第九集团军、第十五集团军相峙。17日,我军调整部署,全线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一线,继续与日军作战。
30日,第七十军奉令从宁波出发,乘火车经杭州、昆山,于10月1日清晨抵达上海附近的南翔,随后到上海郊区的大场镇。自“八一三”淞沪会战以来,大场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已连遭日军飞机大炮轰炸,被夷为平地,空无一人。秦庆武率部到达后,迅速在大场镇以北、蕴藻浜以南的葛家牌楼一带设置防线、构筑工事。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秦庆武团抢修了四里多长的堑壕和葛家牌楼狮子桥畔的两座碉堡。
10月3日,日军陆空配合,集中火力,调集精锐2000余人强攻葛家牌楼秦庆武团防线,企图夺取狮子桥。日军与我狮子桥阵地仅一河之隔,在前沿阵地指挥的秦庆武命令全团待日军进入最佳射程时再开火。当日军接近我前沿阵地时,第一一三团全团官兵从碉堡内、战壕里跃出,机枪、步枪一齐猛烈开火,手榴弹遍地开花,接着以刺刀和大刀与日军拼杀,日军伤亡惨重,仓皇败退。
接着,日军发动第二次进攻,以大批飞机和坦克配合数倍于我之兵力向狮子桥压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秦庆武沉着指挥部队坚守阵地。经过较量,日军付出惨重代价而未取得任何进展,指挥官曾三次被撤换,狮子桥阵地却岿然不动。14日,日军再次倾巢出动,向秦庆武团防线的各个要地进攻,重点攻击葛家牌楼阵地。双方在浜南塘北长1400米的阵地上,展开了三昼夜的血战。经过激烈战斗,秦庆武率领的1400余名官兵仅存50余人,但他们仍固守狮子桥桥头阵地,阻止日军越过狮子桥。
17日,日军又以重炮向葛家牌楼一带阵地集中轰击,同时出动20多架飞机不断投弹扫射。随后,700余名日军在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秦庆武团阵地发起攻击,秦庆武同50多名官兵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拼死坚守,但终因敌众我寡,狮子桥失守。秦庆武立即组织反攻,率领官兵同日军肉搏。经过长达5小时的激战,秦庆武率部3次从日军手中夺回狮子桥阵地。至9时许,秦庆武不幸被流弹击中,右手和腿部数处负伤,血流如注,上级及部下劝其退至后方就医,秦庆武坚持不下火线,誓与阵地共存亡,稍作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激战至17时,阵地上仅剩下秦庆武和11名官兵待援,因日机始终盘旋不去,不断袭击,我援军不能立即开到。秦庆武目睹情况紧急,手持马刀冲向敌群,同日军肉搏,他凭借自己的武功和体力,一连砍死数名日兵,后被一日兵从背后猛开一枪,击中要害,以身殉国,时年34岁。其余11名官兵亦全部阵亡,葛家牌楼沦陷。
18日,上海《申报》报道了秦庆武奋勇抗日的英雄事迹:“是役恶战24小时未稍停止。我军牺牲重大,秦团官兵1400人与阵地偕亡,悲壮惨死未曾有,但敌军则伤亡在3000人以上,遗尸遍野,沟渠尽赤。”
19日,京沪各报均报道赞扬秦团壮烈殉国的事迹,蒋介石令将秦团壮烈牺牲的事迹通报全军,国民政府追赠秦庆武为陆军少将,从优抚恤其家属。
198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秦庆武为抗日阵亡烈士。
张彀中
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第四十四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30日于江苏太仓殉国。
张彀中(1895—1937),字绍荃,湖南株洲县姚家坝乡八眼塘村人。先后毕业于湖南讲武堂与中央军校高教班,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战爆发前任陆军第十五师第四十四旅少将旅长。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驻湘西整训之陆军第十五师扩充为第七十三军,奉令由驻地驰赴上海参加抗战。8月26日,当部队到达宁乡时,第十五师誓言:“要抱定牺牲的决心,立下必死的壮志跟敌人拼命……战胜的诀窍在于不怕死三个字。”旋第十五师由宁乡徒步经铜官、湘阴至沙洞车站,改乘火车到武昌后乘船至南京浦口,再改乘火车开赴上海前线。该师抵达上海后编入陈诚左翼军罗卓英第十五集团军序列,担任刘行至太平桥之线阵地防御。第十五师坚守刘行28天,与敌肉搏数十次,打退日军十余次进攻,全师15600人,伤亡1/4。
部队出发前,张彀中正在长沙住院,血压高达260,还患有糖尿病,医生建议他休养。他说:“事急矣,民族安危,在此一举,岂可观望!”毅然扶病到达前线。张彀中虽病重,但经常上前线督战,日军炮火连天,他毫不退缩。10月1日,日军第十一师强攻张旅阵地,张彀中指挥官兵奋勇抵抗,于小南翔归塘要隘出奇破敌。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疯狂反复进攻,均被击退。经过20多天的激烈战斗,张彀中病情恶化,多次晕厥于战壕。长官及其部属多次劝其休养,张旅长仍然坚持用电话指挥战斗。在紧急关头,军长王东原关怀部属,用担架强行将其接下,张彀中才离开火线。上担架时,张彀中嘱咐部属:“要学岳飞精忠报国,学文天祥誓死抵御民族侵略。我们决不能贪生怕死,有负军人天职。”10月30日,经过苏州太仓时,张彀中疾发而卒,时年42岁。
李伯蛟
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5日于浙江杭州湾金山卫阵亡。
李伯蛟(1897—1937),湖南邵阳人,早岁从军,入第六十三师任职。
1937年7月下旬,第六十三师奉令由上饶等处向杭州集中。部队渡过钱塘江到达杭州市区,几天后移驻杭州东北之海宁地区待命。8月中旬,第十集团军总司令令第六十三师受驻平湖县(海宁以北,上海以南)的第二十八军军长陶广指挥,担任杭州湾海防。李伯蛟第一八七旅(辖第三七三团、第三七四团)守备乍浦、全公亭、金丝娘桥、金山卫之线。金山卫港湾水深40尺以上、有沙滩作为登陆运动与滩头阵地,因此,第一八七旅的防守重点置于金山卫。李伯蛟率部日夜赶筑工事,由军团司令部配属一个卜福斯山炮连,归第一八七旅指挥,配置于金山卫附近,以备打击敌舰。第一八九旅(辖第三七七团、第三七八团)旅长陈齐,以一个团担任乍浦、海盐、澉浦、王湾镇之线海防,以一个团为师总预备队,控制澉浦附近。澉浦位于沪杭公路以南,是一个紧靠海边的小镇,内有一座秃山,高300余尺,己构有国防工事。师司令部由海宁推进至澉浦以北几里的角里堰,直属部队随师部行动。
随着淞沪战况日烈,沪杭间部队调动频繁,日军飞机加剧了狂轰滥炸,沿海城镇如乍浦、海盐、海宁等被炸成废墟,角里堰师部驻地日夜受敌机低空侦察扫射,直属部队无高射火器,只能压着满腔怒火。两个多月来,进攻上海的日军因死伤惨重,正面突破进展缓慢,遂改变战略从侧翼向淞沪迂回。11月初,日舰在杭州湾海面远距离游弋,日机也不断沿杭州湾海岸、沪杭公路线轰炸桥梁及沿岸工事,企图由金山卫登陆。此后游弋的日舰日益增多。
11月5日拂晓,日舰用探照灯射我海岸阵地,并用远射程炮对金山卫、金丝娘桥阵地集中火力轰击。日军飞机也配合狂炸数小时,我军阵地工事、通信设备大都被摧毁。日军在航空兵火力的掩护下,分别在金山卫、金丝娘桥强行登陆,另以一部分日舰炮轰澉浦、乍浦之线,阻我援军。至5日上午,登陆的日军已达3000余人,日军源源不断登陆后,立即以一部向沪杭铁路前进,一部向松江推进,当晚进抵金山县城、松隐镇、亭林镇一线。李伯蛟第一八七旅在金山卫、金丝娘桥整日浴血苦战。日军遭到第一八七旅阵地轻重机枪和手榴弹等密集火力的阻击,伤亡颇重。第一八七旅官兵壮烈牺牲者亦多。在战斗最激烈之时,电话不通,无线电报也发不出去,通信中断。师长陈光中曾派人乘自己不久前在上海购置的避弹小汽车送去手令,要第一八七旅坚守待援。旅长李伯蛟在指挥阻击日军登陆作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0岁。
方学苏
预备第十一师第二十一旅第四十一团中校团副,1937年11月10日于上海金山区枫泾镇阵亡。
方学苏(1907—1937),原名方建新,湖南新化县时雍乡富溪村人。1923年考入长沙湘江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后,湘江中学师生声讨英日帝国主义屠杀上海人民,举行游行示威,方学苏为之写标语。是年下学期,经陈树华介绍入国民党,旋又经萧子璋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方学苏毕业回县从事农民运动,任时雍乡、知方乡农运指导员,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平粜阻禁、限制高利贷,组织农民银行,同时将祠堂、公屋改为农会办公场所。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为了表示向苏联学习的决心,改名为方学苏,投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二军第二师当兵。1928年5月,考入湖南军官讲习所。1930年7月卒业后,留校任学兵队见习官。1931年调任湖南省会警备第一团第二营排长。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10月中旬,湖南省会警备旅扩编为预备第十一师,方学苏升任该师第一旅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11月1日,该师奉令参加淞沪会战。方学苏越级升任该师第一旅第一团少校团副。在离长赴沪前夕,致函其弟方强:“十一月一日即开上海参战,吾素志已达。此去当与敌一争高下,试看倭奴凶焰到几时!吾兄弟或将从此永别,此无丝毫悲虑,为国家民族争生存,真大荣幸!”11月1日,方学苏调任该师第二十一旅第四十一团中校团副,同团长张纬率全团官兵从长沙出发,经浙江嘉兴,于7日中午抵达上海金山区枫泾镇。第四十一团迅即布防。
11月5日拂晓,日军新组建的第十军,指挥其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及第九旅团,在航空兵火力掩护下,从金山卫一带登陆,企图与苏州河沿沪杭线南下之敌主力相呼应,切断我军与上海交通,其中第六师团与第九旅团向淞江进攻,第十八师团与第一一四师团则由亭林向以西铁路线上之枫泾、嘉兴推进。
11月8日早晨起,日机开始大肆轰炸枫泾镇,至黄昏投弹达200多发,将繁华的枫泾南、北两镇炸成一片瓦砾。我军阵地多被摧毁,人员伤亡不大,方学苏却负了伤。团长劝他退下,他坚决不肯,说:“枫泾为我战略要地,枫泾失,苏浙非我有矣,岂可因伤而退?”方学苏包扎好伤口,协助团长指挥全团,决心与侵略者血战到底。
9日,在飞机掩护下,日军步骑兵协同向我军阵地发起猛攻。此时,枫泾镇的守军除第四十一团外,还有早上6时赶来的第一。九师第六五四团。我军两团英勇阻击,敌我双方死伤部很惨重。午夜时分,日军援兵赶至,激战又起。第六五四团被迫放弃黄金港、潘家溇阵地,沿铁路向嘉善县城方向且战且退。第四十一团遂处于四面受敌、孤军奋战的境地。激战至10日上午,团长张纬负伤,方学苏壮烈牺牲,年仅30岁。
1937年12月12日,湖南《前锋报》对方学苏的事迹做了报道,标题为《抗战阵亡之方团副》,赞其“果敢刚毅,谋国忠诚”。1939年11月,国民政府给予嘉奖,追赠其为上校,并以阵亡上校军官等级抚恤其家属。
1990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方学苏为革命烈士。
杨膺谓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37年12月11日于南京光华门阵亡。
杨膺谓(1892—1937),字孟言,湖南长沙县跳马乡关刀村鸭婆塘人。其父杨立庭勤俭持家,毕生务农。杨膺谓5岁时,其母不幸去世,他与弟弟和睦友爱,至于成年,始终未分家另立门户,乡里皆称赞其为难得的好兄长。杨膺谓7岁在乡村私塾读书,天资聪敏,成绩优秀,得教师赞许:“此儿很可造就,莫等闲视之。”1905年杨膺谓考入长沙官办陆军小学,毕业后被保送陆军预备学校,继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保定军校毕业后,入湖南赵恒惕部相继任排长、连长、参谋等职。
1923年杨膺谓任广东韶关讲武堂少校教官、堂长。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官学校,杨膺谓力促李济深将讲武堂合并。合并后李济深任黄埔军官学校副校长,杨膺谓任一至四期中校管理处长。当时,政治总教官恽代英、熊雄等与杨膺谓同事,受他们的影响,杨膺谓思想趋向进步。
1927年年初,杨膺谓率黄埔第四期学生千余人及时赶至南昌参加北伐,杨膺谓因功擢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将军械处长。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杨膺谓受国民党右派排挤,降职为上校战术教官。
1930年至1933年,杨膺谓任教于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教学俱进,对战术颇有研宄,著有《应用战术》一书。1934年,杨膺谓考入陆军大学十二期,学习三年,毕业时,编撰《最新战术》一书。杨膺谓诙谐乐观、乐于助人又善隶书,常为左邻右舍写对联。1936年,杨膺谓被派往福建任第一五七独立旅上校参谋长,驻漳州。1937年调广州第八十三军(军长邓龙光)参谋长处任副处长。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第八十军调江苏前线参加抗日。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第八十三军由无锡镇江退守南京。首都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与杨膺谓为保定军校先后同学(唐为第一期,杨为第三期),深知杨膺谓对战术颇有研宄,任命杨膺谓为南京卫戍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调总部工作,以便随时磋商。
11月底,日军分三路进攻南京,右路主力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句容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先攻广德、宣城趋芜湖,截断南京守军退路,再向南京合围。情况日趋严重,唐生智任命杨膺谓为守中山门战斗指挥官。12月7日起,日军全线合围攻击,同时飞机大炮大举轰炸。我守军奋勇抵抗,战况极为激烈。9日起,日军攻到光华门,遭我军极力抗击。10日晚至11日拂晓,日军再以一股兵力向光华门轮番猛扑,经我守军顽强抵抗,几次将日军击退。后因光华门城墙被炸毁数百米,加之日军飞机大炮猛轰,我军亦伤亡惨重,情况十分危急。杨膺谓闻讯即由中山门抽调一团精兵前往光华门,并亲自督战阻击日军,激战数小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5岁。
家乡父老闻杨膺谓为抗日慷慨捐躯,深表哀悼。曾流传有“膺谓杨将军,抗日死南京。舍身为祖国,不愧为军人”四句歌谣。
萧山令
宪兵副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南京市长、南京卫戍长官部副长官,1937年12月13日于南京下关阵亡。
萧山令(1892—1937),湖南益阳县四方山人。6岁入私塾,后毕业于益阳龙洲师范。
时值清朝末叶,朝廷腐败,内忧外患。他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14年萧山令考入河北保定军校第三期步科。1916年毕业后,萧山令投效偏向革命的湘军,在蔡巨猷部担任排长。1926年随湘军第一师师长贺耀组参加北伐,先后任营长、团副、参谋长等职。1928年,萧山令在家乡益阳任县长,对桑梓建设颇有功绩。1929年,萧山令辞去地方职务去南京。1931年,宪兵司令谷正伦受命建立完整的宪兵制度,萧山令倾个人军事才华,辅佐编订各项计划。1932年1月16日,全军性的宪兵司令部在南京正式成立,萧山令担任宪兵司令部总务处长,主管全国宪兵的编制与训练工作。1936年3月萧山令升任少将参谋长,1937年3月又升任宪兵副司令。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11月12日上旬上海失守,日军兵分三路进逼南京。以一部分兵力进据芜湖,断绝我军后路;一部分兵力偷渡长江,袭击我军侧背;正面主力则攻陷句容、淳化、牛首山、大胜关(南京以西一线),直逼紫金山、大教场、雨花台等地。20日,国民政府西迁武汉。当时萧山令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南京市市长、警察厅长、南京卫戍长官部副长官等职。萧山令深知南京孤城危在旦夕,将宪兵司令部大部分人员撤往湖南长沙,自己统率宪兵两个团及警察留守南京。
26日,萧山令命令罗友胜指挥宪兵一个团和一个重机枪营,在清凉山、草场门、定准门至老虎洞一带设立清凉山防区;另命令陈烈林率宪兵一个团和一个重机枪连进驻明故宫机场、复成桥和三十四标附近,设立明故宫防区。
12月9日,日军首先攻到光华门,我守军顽强抗击。10日,萧山令命令清凉山防区宪兵团派兵增援战斗在光华门城头的教导总队,战斗数小时,将日军击退。稍后,明故宫阵地又遭由中山门进逼的日军猛烈攻击。我守军拼力抵抗,激战1小时,双方死伤惨重。当日晚,日军一小股兵力窜进光华门,萧山令命令宪兵部队炸毁水西门外围的桥梁,阻止日军野炮部队的突入。同时,副长官罗卓英等亲到光华门指挥,将窜入光华门城门洞内的日军全部消灭,稳定了光华门的局势。
11日晚,南京孝陵卫、通济门、雨花台、莫愁湖等处,炮声、枪声大作,彻夜未停,我防守部队纷纷后撤。12日拂晓,日军源源开到南京城外,8时左右,日军开始向水西门、清凉山等各处守军阵地轰击,接着又以装甲部队为前导,向我守军阵地发起进攻。雨花台、中山门城垣多处被炮火毁坏,日军乘隙钻进。下午4时,日军再以装甲部队为前导,攻陷南门。下午5时左右,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开会议,传达放弃南京当晚突围的命令。萧山令立即做出部署,令罗友胜带领大部军警部队速即到下关江边维持渡江秩序,相机渡江,自己则率少量宪兵部队进入蛇山、龙蟋山、五台山一带阵地掩护守军后撤。
由于突围命令下达仓促,未传达到所有部队,因此未能组织有秩序的突围,造成混乱。原规定只有长官公署、直属队、宪兵团及第三十六师由下关渡江,后又挤进第七十四军、第八十八师,因船只缺乏,渡江艰难,萧山令命令部队拆房扎木筏渡江,但人多舟少,直至13日清晨,仍有大量军民未能过江,避入市内由美德英国人设立的难民区,后有很大一部分被日军屠杀。
7时左右,日军骑兵数千人追至江边。同时,日军舰突破长江防线亦开进至此,江边军民受到日军水陆夹击,死伤惨重。此时,萧山令率领掩护部队撤退到下关江边。看到这般情景,他高呼杀敌,率部队冲向敌群,奋勇刺杀,终因众寡悬殊,弹尽援绝。面临被俘的境地,萧山令举枪自尽(另说中弹阵亡),以身殉国,时年45岁。
萧山令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并对其遗属予以优厚抚恤。抗日胜利后,他的英名镌刻在南京雨花台抗日军人忠烈碑上。
1984年7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萧山令为革命烈士,并为其遗属颁发烈士证书。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有诗人献词一首。
贺新郎·怀益阳肖山令烈士
君是真豪杰。勇书生、书斋掷笔,疆场持钺。弱冠从戎家国报,万里关山腾越。慕武穆、壮怀犹烈。傲视功名如粪土,训新兵饮露餐风雪。甘洒尽,满腔血。石头城上笳声咽。抗倭奴、孤军独守,力殚心竭。待旦枕戈无日夜,义不独生死节。惜壮士、悲歌未彻。今日怀君兼告慰,好江山已是坚如铁。乱敢犯,徒自灭。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