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军民英勇抗日纪事
时间: 2015-09-10 12:09
胡艳婷
1945年 8月 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 夫,从南京乘飞机至芷江乞降,呈上了在华兵力配备图,接受了 令其海陆空军投降的备忘录。从此,芷江成为驰誉中外的抗日战 争胜利受降历史名城,并在芷江城郊的七里桥建起一座华夏大地 唯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受降纪念坊!随后又 建起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等其他馆所 。光荣的芷江虽然名扬中外,但英勇的芷江军民团结一心抗日的 一些感人事迹却鲜为世人知晓。
自“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抗 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尤其“七·七”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 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芷江军民抗日救亡的激情更是空前高涨。
惨无人道的血腥大轰炸
一提起日本强盗,无不令芷江人民痛恨万分,无 不勾起对那血泪往事的回忆,不是吗?从 1938年 11月至 1945年 2月,侵华日军出动飞机 513架次,狂炸芷江城和机场计 38次,投下各种炸弹 4731枚,炸死我平民 445人,伤 393人,炸毁房屋 3756栋。芷江这座历史名城,连续 数年被炸得弹痕累累,疮痍满目,在城区仅一平方公里的城池内 外(除机场外),就遭日寇投下的各种炸弹 2405枚,平均每 400平方米便遭受一弹,人民生命 财产遭受了极大损失,许多历史文物被毁。 1970年芷江县城在修筑街道坑道时 ,在南正街和北正街3米深处还挖 掘出了两枚未爆炸的重磅炸弹, 2003年复修机场时又挖出和引爆炸 弹30余枚。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罪行 ,芷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 “4· 21”血腥大轰炸,给芷江人民带来 的灾难真是目不忍睹。
1939年 4月 21日,正午时刻,前哨报告,有敌 机18架,由湖北经益阳、安化、溆 浦向西飞行,芷江城于12时 6分发出空袭警报,此时,防护团 员全部出动,继12时 16分发出紧急警报,顷刻间, 18架敌机即窜入芷江上空,排成品 字形低飞入境,向城内各街巷狂投炸弹,从城北至南,再从西至 东,瞬间响声震天,城内变成火的海洋。
这次大轰炸,日机投下各种炸弹 132枚,炸死 201人,炸伤 126人,实属芷江城历来未有之惨 剧。如万里狮子巷住户黄道明,全家 7口,男 3女4 全被炸死,舒万寿一家被炸死4人 ,伤5人。全城各街巷、尸体遍地 ,数百人流离失所,城乡内外,城内建筑精华全化为灰烬,昔日 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信士游人留恋的“三清观”“南寺”(即 报恩寺)、天王庙等名胜建筑和历史文物均毁于一旦。
4月 21日寇的狂轰滥炸,共损坏房屋 268栋, 650余间,房屋与物具损失估计为 76.76万元(当时市币值)。
声势浩大的反日救国宣传
自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拉开之后,芷江迅速 成立了反日救国筹备委员会,于 1931年 10月 10日在苗圃(今体育场)举行反日 救国大会。到会团体80余个,民众 4000余人。大会由主席团报告开会 意义后,继由驻军李成章团长等人讲述了猖狂的日本强占我东北 情形。大会并宣读通过决议六案,电请国民党中央及有关军政领 导,其内容有:
(一)电请中央对日宣战。
(二)电请广东政府化除意见,拥护中央一致对 日,以御外侮。
(三)电请胡汉民先生,早日消侮,主持国政。
(四)电请伍副军长代表湘黔民众通电全国息争 抗日。
(五)电请中央,决定外交方针,在十年内专谋 抗日。
(六)通电全国商会,励行对日经济绝交。
大会结束后,整队游行示威,参加民众手执反日 旗帜,散发传单,沿途高呼:“日本侵略军从东北滚出去”、“ 抗战救国匹夫有责”等口号,真可谓反日情绪高潮迭起。
通过声势浩大的反日救国大宣传,当时的芷江沅 郡乡村师范,参与反日工作极为努力,除组织宣传队赴乡口头宣 传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暴行外,该校由学生会一致决议,由潘校长 转呈政府及县党部备案,出版了《反日周刊》广为宣传。
同时,芷江私立宏济中学的热血青年,纷纷走上 街头与群众一起,宣传抗日精神,学校创办了《芷江学生文艺》 刊物,发表了汪定炳等热血青年的抗日宣传专辑《卫我中华乃当 今青年应有之责任》、《悼抗日烈士之忠魂》,鼓励在校同学, 发扬爱国精神积极踊跃抗日。
芷江县内各小学,以唱起《松花江上》、《义勇 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歌曲以及演唱、话剧等形式宣传抗 日。
芷江各剧院纷纷上演抗战剧目,激发广大军民的 民族爱国精神。
民众剧院上演了《民族灵魂》、《云南起义》、 《东北勇士》、《屈原》、《戚继光》,觉园剧院上演了《白山 碧血》、《慈禧祸国》。
战地干训团上演了话剧《李秀成之死》、国防三 幕剧《乞儿殉国》等。一言以蔽之,芷江军民的抗日救国宣传声 势浩荡,实属空前未有。
军民踊跃参战抗日保家卫国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暴行,激起了全国 人民的极大愤慨,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不少青年学生要求投入抗 日运动,1937年冬,国民党中央政 治大学从南京迁来芷江,当时是陈果夫担任校长,对一些进步学 生嫌疑为“共产党分子”,将其开除出校。芷江私立宏济中学学 生汪定炳,在与他们结识过程中,思想上受到革命道理的熏陶, 决心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到前线去打日本鬼子, 1938年 3月,他与彭布同学,冲破家庭和 社会的阻力奔往长沙,找到了徐特立为主任的第十八集团军长沙 办事处,要求去延安参加“抗大”。后经办事处黄秘书长介绍, 鼓励他们到南昌去找新四军,汪与彭到达皖南后,毅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新四军,他们入伍后,最初在新四军 战地服务团工作,随后,汪定炳进入新四军军政大学学敌工,攻 读日语,后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敌工股长,他随部队深 入到日军占领区,转战于铜陵、繁昌、宣城、汤家沟、镇江、句 容一带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冬,驻芷国民革命军一二一 师师长牟廷芳率部由芷江开赴湖北广济、圻春长江沿岸阻止日军 西进。
湘西田少钦部,原驻军在大庸、桑植一带,被国 民党正规军称为“叛军”、“匪军”,几次进剿未灭,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后,田感国难日急,在 1937年 9月 25日,毅然率部 300人由大庸赴省城抗日救亡运动 委员会要求参加抗日,改编为抗日敢死队,即出发前方作战,愿 与国家命运共存亡。
1937年 9月,芷江成立抗日后援会。 10月至 12月,后援会发动民众募集了多批 布底鞋、布袜、棉背心等物,运往上海等地,支援十九路军蔡廷 锴、蒋光鼎及张自忠的抗日部队,并献金解入国库,慰问前方将 士。
1938年 9月,县内组建了一支芷江民众抗 日自卫队,时任县长兼总大队长,下辖 6个自卫联乡大队, 30个自卫分队,共有枪兵 580人(土枪、快枪各一半),同 年,又组建国民兵义勇壮丁常备大队,大队长由县长兼任,陈典 伍任副大队长,辖2个中队, 6个分队,共有队员 473人。 1940年 2月,在合并县抗日自卫总队和国 民义勇壮丁常备队的基础上,扩建成国民兵团,团部设县府内, 县长兼团长,全县凡年满18~ 45岁,身体无残疾的男子都编入国 民兵,平时在乡定期接受训练,战时则应征参战。县国民兵团, 下辖17个分队, 203个保安队, 2283个班,全县共组建国民兵 22830人。
在训练场上,到处都能听到操练的喊声和抗日战 歌声,如《大刀进行曲》成为必唱歌曲。整个训练场上,只听到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 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 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了敌人,把他消灭!把 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见此情形,无 不令人感到热血沸腾和斗志昂扬。
万众一心修机场痛击日寇
古老的芷江在历史上有“全楚咽喉”、“滇黔门 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 1936年 10月,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决定,将 原拟定的洪江机场裁撤场址,改迁芷江,其人员弹药等于 10月 15日全部移芷,飞行场长由曾绍裘 充任,16日起,在芷江白衣巷 5号正式开始办公。
芷江机场定位于城东南一公里处,于 1936年开始兴建,初建规模约 800米见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决定将芷江机场改建成大型军用机场, 1937年 12月,征调芷江、麻阳、沅陵、溆 浦、会同、靖县、泸溪、凤凰、黔阳、晃县、辰溪等 11个县的民工 19000余名加速扩建机场,至 1938年 10月,扩建的芷江机场,东面加长 400米,南面加长 340米,北面加长 60米,并修建长达 1100米,宽 15米,深 0.3米卵石垫底跑道一条,于是年 冬机场开始使用。1940年国民党航 空委员会芷江工程处再次调集民工,对芷江机场进行加固扩修, 又修建了一条长1100米,宽 15米,深 0.3米卵石垫底的副跑道,并相继 修建导航、信号、掩体、飞机疏散道等工程设施。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南京失守后,湖南成为全 国抗日的重心,芷江又是后方抗日的中心, 1938年 10月,国民党武汉航空第九总站及 南昌飞机修理二厂相继迁来芷江,同时,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和 苏联志愿空军一大队的部分飞机进驻芷江,芷江机场一跃而成为 抗日后方最重要的空军基地。后因苏联战事的需要,苏联抗日志 愿军的飞机逐而撤离。1942年美国 空军开始进驻芷江,1943年 35陈纳德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由昆 明驻芷,飞虎队飞行员120人,地 勤及技师420人。 1944年,中国空军第一大队(又名 轰炸机队);空军第四大队(又名战斗机队),空军第五大队( 又名中美混合大队)相继驻芷, 1944年至 1945年,美军驻芷江各种战勤部队 、官员590人,兵员达 2215人,分驻于七里桥、大垅坪、 竹坪铺,美国驻中国后勤司令部驻竹坪铺,在那里建起了一条“ 美国街”,驻扎官兵数千人。从而芷江机场与昆明、重庆后方机 场构成了空中走廊,担负起对敌的战略攻击和对日战区军事目标 施行轰炸任务,自从有了芷江机场,芷江军民以此为自豪。
1942年初,芷江县又成立了劝募委 员会,又动员民众踊跃输捐航空基金,开展一元献机运动,至 9月止,全县共捐献法币 17.4529万元购买飞机。可见芷江 军民的抗日激情之高昂。芷江机场建成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大 陆能起降轰炸日本本土飞机的重要机场,中、美、苏在芷江机场 屯集了战斗、轰炸、运输、侦察等各种类型的飞机达四、五百多 架。芷江机场参战的各种军用飞机有: N- 15式驱逐机, N- 16“短剑式”驱逐机, P- 40式“鲨鱼式”战斗机, P- 51“野马式”战斗机, B- 61“黑寡妇”侦察战斗机。 B- 24“解放者式”重型轰炸机, C- 46型大型运输机等。有了芷江机场 ,有了盟军的支持,对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就有了强大的空中力 量。更有了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制空权。芷江机场也就成为 了芷江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的象征!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女兵照片选登
(作者单位:怀化市武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