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4年第四期 > 三湘人物

方先觉《中湘颂》与衡阳保卫战

时间:   2015-07-08 15:07

甘建华

四十八天衡阳保卫战

  许多人都知道衡阳保卫战,这场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保卫战”,后来被列入世界军事史上十大防御战例之一,是中国抗战史上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其影响和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台儿庄大战。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中湘颂》呢?知道这首衡阳守军及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赞歌呢?

  方先觉,衡阳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也是后来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中湘颂》的词作者。

方先觉

  19031122日,方先觉出生于江苏省萧县第十区(现为安徽省宿县栏杆区)方家寨的一户乡绅家庭。父名为宝,清末秀才,母康氏,育有兄弟五人,姊妹二人,方先觉排行第三。他在乡村读私塾时,成绩优异。19179月考入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三年后考入南京第一工业中学,并立志成为一名律师。19249月,他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接触到了三民主义,逐渐萌生了革命思想。1925年,黄埔军校派第一期毕业生王仲廉赴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觉得此消息后遂决定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方先觉先后参加过北伐、中原大战、台儿庄战役和长沙会战,立下了不少战功。他军旅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这次战役从622日开始,到88日结束,历时48天。

  当年的衡阳被称为“小上海”,比长沙更重要。它是湘南地区政治中心,水陆交通发达,不仅是内陆与南部沿海相通的咽喉要地,同时又是中原和东南、西南相接的交通枢纽。更重要的是,当时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的许多工厂迁来衡阳,使衡阳的税收上升到全国第三位,所以日本人对衡阳志在必得。

  19445月下旬,日军陆续调集8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共20余万兵力,开始发起向湖南的进攻,这是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使用最多的兵力。守卫长沙的第四军张德能部,不敌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长沙于618日下午失陷。日军沿湘江东岸突进,623日进抵衡阳近郊,并继续南进,牵制衡阳外围的中国军队,以孤立衡阳。

  攻击衡阳城的是凶悍无比的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他们实施日本侵华大本营制订的“一号作战计划”,动用一切重型武器,搞地毯式轰炸,并施放催泪毒气弹、糜烂性毒气弹。

  衡阳守军是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军,自湘北战役后,该部未能及时休整补充兵员,实际只有17600余人,而伤病员有6000余人。他们在军长方先觉中将的率领下,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

  战斗之初,蒋介石对方先觉的指令是:“你只要坚守衡阳两周,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最后,他率部抵抗了四十多天。

  战斗最惨烈之时,有人向方先觉建议:“军长,突围吧,现在还来得及。”他眉头一皱,严肃地说:“不能突围!如果我们走了,伤兵怎么办?老百姓怎么办?日本鬼子不遵守国际公约,他们会屠城的!”

  方先觉一声令下,留守部队毅然坚守阵地,无一人当逃兵。

  但第十军毕竟人少弹缺,最后的日子里,部队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弹尽粮绝,陷入绝境。

坚守衡阳的中国军队

  88日凌晨4时,日军的枪声离指挥所越来越近。方先觉绝望了,性情刚烈的他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准备自杀。眼明手快的副官王洪泽和辎重团团长李绶光几乎同时挥臂,击落了他手中的枪,“砰”的一声,枪虽鸣而弹虚发。王、李两人哀求道:“军座,你是全军的灵魂,你不能自杀!”他羞愤交加,以头撞屏风,眼含泪水,自语:“我没有守住衡阳城,愧对国家,愧对衡阳百姓啊!”就在他们交谈时,一队日军冲进了地下室军部指挥所,劫持了方先觉和参谋长孙鸣玉及4位师长。

方先觉挥写《中湘颂》

  衡阳之战,中国军队伤亡约15000人,阵亡6000余人。据日方统计,此役日军伤亡近20000人。日本战史承认,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不独严重地妨碍了‘打通大陆’的日程”,并且遭受了重大伤亡,是“苦难的战役”。

  衡阳一战,中国军人虽败犹荣。战后,日本军人说:“第十军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军队,方先觉将军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军事家。”《日本帝国陆军之最后决战篇》中写道:“亘四十余日之激战中,敌人尚无一人向我投降,实为中日战争以来之珍闻。”

  几天后,812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衡阳保卫战严重挫败了日军的锐气,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众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信心。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范围来说,有力地支援了盟军与日军在太平洋各岛屿的争夺战,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同时诱发了日本国内东条英机内阁的倒台。

  方先觉被俘后,日寇将他关押在衡阳城南罗家湾天主教堂。他向日方提出三项要求:一,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二,收容伤患予以治疗,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三,守城官兵绝不离开衡阳城。日寇感佩第十军的忠勇,果然信守约定,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因泄愤而屠杀投降的官兵和伤员。

  方先觉囚于“虎笼”,犹如囚禁于北海牧羊的苏武。为了抒发壮志未酬的气概,表达对衡阳保卫战和衡阳人民的眷恋之情,他挥写了一首豪气冲天的《中湘颂》(湖南有三湘,中湘和蒸湘指衡阳):

民族义旗飘衡阳,志士起蒸湘。

孤军奋斗显身手,视敌如犬羊。

精诚结团体,万民共颂扬。

还我田园全骨肉,携手上疆场。

反攻国军将接近,复湘桂,下粤汉。

天空比铁翼,寇兵心胆丧。

战舰如云会东海,沸腾太平洋。

蒸湘诸将勇,两衡好儿郎。

大家齐出动,捐躯赴国难。

视死如归,为我中华民族争荣光!

  写这首歌词时,方先觉身上的弹伤还没有痊愈。

  日寇多次诱降方先觉:“若投降,立即送你去外地就医,治好你的伤。”他们还多次派日本军医,甚至从武汉请来高级医生为方先觉治伤。

  方先觉病愈,日寇又以美酒佳肴款待,但他仍不为所动,义正词严地说:“衡阳失守,只有一死。”

  日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用美女软化。他们派了一个二十七八岁、长相漂亮的日本女子,终日陪他散步、聊天。方先觉只爱祖国不爱美人,反劝那个日本女子:“我已有妻室,我们中国人讲究洁身自好,所以我不能与你交好。”日本人在被俘的国民党官兵面前散布谣言:“你们方军长艳福不浅,已经找到新夫人了。”方先觉自有对策,表面与日本美人周旋,但从不与她同床共枕,英雄逃过了美人关。

  无奈之下,日寇使出最后一计。他们与汪伪政权合谋,将国民党第十军改编为“先和军”(取方先觉名字中的“先”字与汪伪和平军中的“和”字),任命方先觉为“先和军”军长,下设4个师,师长都是被俘的原班人马。方先觉拒不受命。日本人威胁说:“你不赴任,先杀掉你们全部伤兵,然后屠城!”无奈,他只得假意投降,穿上新军装上任。举行“先和军”命名仪式合影后,在走回罗家湾天主教堂的路上,他悄悄地对部下说:“日本人只照得到我们的相,却照不到我们的心。”

万权谱曲《中湘颂》

  探知方先觉被俘,蒋介石命军统局长戴笠全力营救。戴笠派数名得力干将潜入衡阳,找到衡阳县县长、两衡(衡阳、衡山)游击队司令王伟能和衡阳县伪维持会会长周健安,晓以民族大义。王、周表示愿助一臂之力,全力配合,搭救方先觉。

  19441118日夜晚,在淅沥的雨声中,衡阳好汉欧万吉(外号欧老五)翻墙潜入罗家湾天主教堂,将方先觉、少将高参彭克负及王洪泽、曹华亭二位副官,从暗道里带出了教堂,直奔游击区。

  天亮时,他们赶到了离城30公里的衡阳县新桥,追赶他们的30余名日寇也前后脚到了新桥。正在危急中,两衡游击队及时赶到了,就朝日寇开枪射击,日寇怕中埋伏,只得撤回衡阳城。方先觉从新桥街上藏身处出来,过河前把身上带的伪钞全都送给了当地百姓。

  第三天晚上,他们到达衡阳县西域长青湾王大屋(又名中正堂)乡绅王品生家。王品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赶紧邀请邻家广西大学毕业生、两衡游击队中校政治指导员王赐生作陪。虽无大鱼大肉,只有几碟腊菜、咸菜和花生米,但他们算是吃了开战以来第一顿开心饭。方先觉着棉布便衣,坐在上席,说着一口官话。王赐生注意到,方先觉吃花生,不去花生上的红皮,这让他感到很奇怪。

  饭后,方先觉将写好的诗词《中湘颂》交给王伟能,翌日清晨奔赴陪都重庆。

  王伟能读过《中湘颂》后,胸中热血奔涌,激动不已,赶快交给王赐生的夫人万权,嘱她尽快谱曲。

  出身于衡阳名门的万权,毕业于华中艺专音乐专业,是衡阳联中的音乐教师。她在领会了诗词意境后,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用激昂慷慨的旋律,将《中湘颂》谱写成讴歌衡阳保卫战的颂歌,由联中学生曾琪首唱,很快在衡阳境内广为传唱。

  按:衡阳沦陷后,衡阳县中、道南、新民、成章、含章、建德、青华七校组成衡阳县联合中学,避于西乡石市水口刘家祠堂和刘时宇公祠,学生400余人,校长屈凤梧,刘艺侯为主事,原各校校长曾恕等为校务委员。1945年农历五月初九,日寇窜扰水口,师生奔逃遭枪击,死伤数人,掳走60余人,联中无法复课而告终。

衡阳抗日纪念碑

(作者单位: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