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文史拾遗 > 2014年第一期 > 文史述往

湖湘集句联话(上)

时间:   2014-07-25 11:07

胡静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益阳一位友人来函垂询一联之出处,联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该联乃集句联,上联语出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联语出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关于该联之出处,至少有四五个版本。最早出现于清代,乃清人陈龙伸 挽中兴名将左宗棠,稍后则有民国时期陈一羽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再稍后有江西萍乡人 萧师兆题萍乡抗日英烈祠。上述三位作者之作品无一字差异,均为纯集陈、文原句成篇。若按成文年代之早晚确定版权,其原创自然非清人陈龙伸莫属了。

  此外,尚有于集句而外添加词句者。如民国时期徐明熙题天心阁联: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天地两间存正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苍茫四顾独凭栏。

  再如今人喻学才挽南怀瑾先生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若有情天亦老;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月如无恨月长圆。

  除了集陈、文,还集了李贺两句。

  以笔者之陋见认为,上述诸联中,挽人之作,均有过誉之嫌,唯独题天心阁者,甚为雅切,不光切景,尤更切情。

 

湘水无情吊岂知

  集句联最有名者,当数山西文水县武则天庙联: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上联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自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本来说的是杨贵妃,而该联作者信手拈来夸赞武媚娘,倒也严丝合缝。下联出自王维《和贾舍人早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原作描写的是唐代大明宫早朝时的威严和气派,此处借以称颂历史上第一位女皇,自然也十分恰当。此联之所以享有盛名,就在于贴切之至。往古来今,除了武则天,还有何人有资格享用斯联之赞?

  长沙抗日英烈祠一联虽不如则天庙联那么流传久远,但也广为传诵:

  出师未捷身先死;

  湘水无情吊岂知?

  上联语出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作说的是诸葛亮,此联借来讲抗日烈士们壮志未酬身先殒,同样使天下英雄悲愤满腔,情境相似。下联语出刘长卿《过长沙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原作讲的是贾谊,汉文帝虽是有道之君,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不能让贾谊发挥其经天纬地之才,令湘人扼腕浩叹!而抗日英烈们为国捐躯,血洒沙场,能不让人肃然起敬?纵然湘水非人,无悲欢之情感,但那滚滚之波涛,不正是湘灵之瑟,鼓奏出曲曲哀歌么?

  斯联沉痛,九曲回肠。惜不知出自何人手笔。

 

平生风义兼师友

  曾见过两副挽联,都不约而同地集了“平生风义兼师友”一句。其一是清人欧阳兆熊挽曾国藩的: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万古云霄一羽毛。

  其二是民国时期周泽宗挽黄兴的:

  平生风义兼师友;

  天下英雄惟使君。

  李商隐《哭刘賁》诗:“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便是这两联上联之出处。该句充分表达了挽者与被挽者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下联则都尽情抒发了挽者对被挽者之推崇与敬仰。

  “万古云霄一羽毛”出自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行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原意是称颂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个人品格,丰功伟绩,如同凤凰高翥,独步青云。欧氏以之挽曾国藩,虽有吹捧之嫌,也自有其道理所在。

  至于“天下英雄惟使君”一句,则出自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国家科举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陆游原诗题甚长,近百字,不拟誊录。大意为陈阜卿任两浙考试官时,秦桧之孙前来应考,意欲夺魁。而陈氏不听奸相招呼,将陆游试卷评为第一。秦桧勃然大怒,对陈横加迫害,几近家破人亡。此诗乃陆游追忆往事,怀念陈公之作。陈既不为奸相淫威所屈,故陆以“天下英雄惟使君”颂之,颇当。其实陆游此句乃用了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典:“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古往今来,诗文中用此典者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数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近代王国维《读史二十首》之十三:“何来洒落樽前语:天下英雄惟使君。”

  周氏借此语以赞黄兴,可谓铢两悉称。

 

日暮乡关何处是

  清代中兴名将左宗棠,乃是一位联语大家,与曾国藩不分轩轾。他一生撰联无数,几乎副副气势宏阔,内涵隽永,雅健深雄,工稳流畅。集句联亦偶尔为之。今举一例与诸君共赏。联为《题新疆昭忠祠》:

  日暮乡关何处是;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上联出自唐人崔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联出自唐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左帅平定新疆叛乱,众多将士血洒沙场,兴建昭忠祠者,昭彰其忠烈也。该联沉痛之至。

  湘军另一位统帅彭玉麟,同样文采斐然。其诗文书画俱精,对联亦别成家数。其集唐人诗句题泰山万仙楼联历来为人所称道: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上联两句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下联首句出自唐玄宗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泣道穷………”。次句出自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人言彭氏为联硬语盘空,豪情横溢。斯联可证之。

  彭另有一联《题西湖迎翠轩》: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该联不仅切情切景,而且文采飞扬,足见大家风范。

 

海燕飞时独倚楼

  益阳名士萧大猷,亦乃联语大匠。其《题新桥河酒店、伞店合面铺子》一联至今脍炙人口: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

  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

  活脱脱的对联广告,比现在许多商业广告语生动有趣百倍。

  萧氏对于集句亦偶尔为之,如题桃江拱门码头一联:

  桃花尽日随流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上联集于唐人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下联集自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首嵌“桃江”,天然浑成,不露斧痕。

  萧氏挽某妇联,犹见功力。据传某妇自渝乘舟归湘,过三峡时落水溺亡。萧闻之,挽曰:

  风正一帆悬,可怜绝代佳人,桃花尽日随流水;

  月明三峡晓,哪管封侯夫婿,海燕归时独倚楼。

  上联首句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句出自《旧唐书》:(杨玉环在马嵬坡被唐玄宗赐死)“可怜绝代佳人,香消玉殒,葬于驿西道侧”。末句出于张旭《桃花溪》。下联首句出自唐沈佺期《巫山高》:“月明三峡晓,潮满九江春。”次句原话未知出处,尚待考证。不过原典倒是出于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末句出自戴叔伦《寄司空曙》:“林花落处频中酒,海燕归时独倚楼。”

  短短一联,将时间、地点、前因后果交待得一目了然,且情境交融,真不愧大家手笔!

 

茂苑莺声雨后新

  湘籍名家集句为联数量最丰富,明有李东阳,清有王闿运。

  李东阳,茶陵人。明天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诗作追求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之首领人物。因位高权重,交结甚广,其诗以应酬之作居多,联亦如此。笔者所见其赠酬联语中,有近二十副集句,且不泛典雅工丽之作。最佳者有:

  未央树色春中见;

  茂苑莺声雨后新。

  此外,尚有:

  小院回廊春寂寂;

  北湖南埭水漫漫。

  复有楼台衔暮景;

  但将怀抱醉春风。

  故国山川皆梦寐;

  昔年亲友半凋零。

  均十分雅致。以下诸联,亦可堪一读,不妨录之如下:

  文章宇宙千年事;

  江汉风流万古情。

  江淹彩笔空题恨;

  苟令香炉可待熏。

  佳节每从愁里过;

  远书忽向病中开。

  举世尽从愁里老;

  暮年初信梦中忙。

 

水外有人闲听竹

  王闿运一生撰联甚多,大多收入《湘绮楼联语》。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有如下三联:

  江南关羽祠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题南京魏某厅联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馀波。

  讽袁世凯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湘绮楼联语》中,集句之作有五六十副之多。其中,笔者最喜爱的有两副。一是题九江琵琶亭董云岩联: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出自唐人卢全《风中琴》:“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下联出自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集两人诗句而浑然天成,贴切雅致到如此程度,不得不让人佩服。

  另外一副为:

  水外有人闲听竹;

  春城无处不飞花。

  闲逸与欣荣并举,情怀共风物相融,具无穷妙趣。“有人”与“无处”、“听竹”与“飞花”恰成工对。唯“春城”对“水外”略有不工,小疵也,而况集句乎?曾记得有人这么集了一联:

  水外有人闲听竹;

  春初随地自生兰。

  工则工矣,然神韵差多了,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另外还有一些,也十分耐读:

  碧萝深处琴声涧;

  红藕香中酒味浓。

  桃花乱落如红雨;

  薇帐逗烟生绿尘。

  重帘不卷留香久;

  清簟初横待月迟。

  桃叶渡江兰眼绿;

  柳丝牵水杏房红。

 

 

 

 

  (作者系本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