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历史定位
时间: 2015-08-06 18:08
刘泱泱
左宗棠(1812—1885)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又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人物,而不同的评价又常常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派别甚至不同人的感情倾向密切相关。他是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是辛亥革命党人眼中的“汉奸”,是抗日战争时期热切表彰的“民族的功臣”;新中国成立后,在“左”倾思想蔓延直至“文革”时期,又遭遇“批”字当头,被否定或基本否定;改革开放以来,评价渐趋平实,主要是肯定和突出其爱国主义思想与功绩。究竟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应该给予左宗棠怎样一个客观公允的历史定位?笔者略申管见,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一、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观点和方法
根据实事求是的总原则,我认为,要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包括左宗棠,从具体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有三点是必须明确和坚持的:第一,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方法。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并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发挥作用。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当把他们放在其所处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考察,而不能用现代所要求的东西去苛求古人。评价左宗棠,必须紧密结合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条件,考察他对当时社会各项重大事件的态度和作为,具体地如实地分析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的观点方法。社会历史条件是复杂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也是复杂的:既有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又有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评价左宗棠,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一个方面,而置其他阶段、方面于不顾。必须全面分析,多方考察,才不致失之偏颇。第三,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社会诸种矛盾中,必有一种为主要矛盾。社会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由于主要矛盾的发展,各个历史阶段常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和社会潮流。一个人的一生也有其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方面,并表现出基本的发展趋势。评价左宗棠,不仅要全面分析其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的表现,尤其要找出其中的主流方面和发展趋势,考察他在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中的表现和作用,看他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二、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左宗棠
根据上述原则和观点方法,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层面作些分析,以便思考左宗棠的历史定位。
(一)左宗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转变的动荡时代。在他生活的七十余年中,国家发生发展着六个方面的重大社会变迁,即:1.封建经济的危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它的末世。主要标志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动荡不安。2.清王朝的衰败。经济凋敝,流民问题日益严重;吏治军政腐败,世风日下。3.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左宗棠出生后第二年,河南、直隶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起义者一度潜入北京,袭击皇宫,全国震动。在左宗棠的家乡湖南,以天地会为代表的反清斗争日趋频繁,先后爆发了江华赵金龙起义,新宁等地蓝正樽起义,耒阳阳大鹏起义,新宁等地雷再浩起义、李元发起义。随后便是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迅速席卷大半个中国,各地人民起义特别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起义亦风起云涌,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4.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它们先是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烟毒,严重地危及清王朝的两大支柱——军队和财源;当清王朝决心禁烟时,它们便公然诉诸武力,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终左宗棠逝世之年,西方列强先后向中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同时,沙俄逐步蚕食和强占我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英、俄支持的西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匪帮侵入我国新疆,日本亦侵扰台湾。国家四境告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5.社会思潮的转向。原先长期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宋学和汉学已日趋空虚和烦琐,严重脱离实际,无补时艰。不少士子力图在学术上寻找新的出路,高举起了“经世致用”的旗帜。他们猛烈抨击宋学的空虚和汉学的烦琐,深刻揭露封建末世的黑暗和清王朝的腐败,热切提倡政治与经济改革,积极从事边疆史地和世界史地研究,坚决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同时开始呼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股劲势的“经世致用”思潮,为西学的引进开辟了道路,成为其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化演进的一个思想中介。6.洋务运动的兴起。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刺激下,在“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下,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某些分化,一部分人适应时局的变化,主张举办“洋务”,学习西方国家某些长处以求“自救”,史称“洋务派”。在“洋务派”官僚的影响、推动或主持下,开展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开初主要是以“自强”为标榜的练兵制器活动,创办了许多军事企业;继后则在“求富”的旗号下,重点转向兴办民用的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洋务运动”的主旨虽在挽救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却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面对当时的这些重大社会变迁或重大历史事件,左宗棠的态度怎样?他是如何作为的?结果又如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切实把握的。通过对左宗棠的生平和思想的全面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相应的图景:首先,左宗棠在经济思想上,重农而不轻商,他主张“护商”、“利商”,保护和发展商品经济,特别是在晚年,主张商办厂矿企业,扶持私人资本,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左宗棠对清王朝军政的腐败不满,居官任职期间,所至之处,大力整饬军政、吏治,反腐倡廉,除弊兴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和压迫。第三,左宗棠中年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西捻军,随后又统兵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在这方面,他对人民是有罪过的。这需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他的爱国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他“心忧天下”,为的就是补天,期望国家(清王朝)改变内忧外患的困境,达到太平、富强。同时,他镇压人民起义,经历了一个由帮凶到祸首、官职和影响由小到大的过程,其地位和作用同曾国藩有所区别;并且,他虽然镇压人民起义是坚决的,而善后安抚工作又是卓有成效的,在赈济抚恤、恢复和发展生产、敦教劝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四,左宗棠一贯反对外来侵略,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他早年就关注国事,在鸦片战争期间为反侵略战争筹谋;继后挥戈西征,经略东南,塞防、海防并重,始终与侵略者相周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特别是他督师西征,讨伐英、俄支持的浩罕入侵者阿古柏匪帮,并以武力支持对俄伊犁谈判,收复新疆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失地,为国家民族立下了千秋不朽的功业。第五,左宗棠早年深受贺长龄兄弟、陶澍、林则徐、魏源等的思想影响,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崇奉者,他饱读“有用”之书,特别在舆地学、兵学、农学以及洋务之学等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为他往后外抗侵略、内事建设做了学识上的准备。第六,左宗棠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建树颇多,影响深远。他在洋务运动中独树一帜,主要着眼于“策富强之效”,抵抗外来侵略,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主张“官办开其先,商办承其后”。可见,左宗棠在上述六个方面中,镇压人民起义,表现出历史的局限性;而在发展经济、整饬吏治、抵抗侵略、端正学风、举办洋务等诸多方面,则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卓有贡献。历史地看,他显然不同于当时一般顽固守旧的官僚,不失为当时统治集团中富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卓著贡献的杰出的爱国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积极作用。
(二)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时间较长。他一生度过了七十三年。如果自1852年(咸丰二年)进入湖南巡抚幕府算起,他的政治生涯也有三十三年。他确是由镇压人民起义起家的。从1852年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起,到1873年统兵平定陕甘回民起义止,他镇压人民起义共经历了二十一年,占了他全部政治活动时间的将近三分之二,罪过不能不说是严重的。这正是不少论者否定左宗棠的主要原因和主要依据。但是,左宗棠一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不只是镇压人民起义。大体说来,左宗棠一生的活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①镇压人民起义;②反抗侵略、收复新疆;③举办洋务;④表现于除弊兴利、整饬吏治、处理善后、新疆建省、台湾改制等的政治社会改革。左宗棠镇压人民起义的时间虽长,但反抗侵略更是贯彻了他生平事业的始终。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他尚无一官半职,不过是一个僻处山乡的私塾教师,就已经在为抗英战争筹谋了。即使在镇压人民起义期间,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在天津教案交涉时,他也是坚持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尔后,他督师西征,讨伐入侵的阿古柏匪帮,收复新疆失地,功勋卓著。在收回伊犁谈判中,他积极备战,作谈判坚强后盾,并坚定表示:“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晚年南下抗法,反对妥协议和,临终仍以未能对侵略者“大伸挞伐,张我国威”为憾。左宗棠举办洋务和进行各项政治社会改革,既贯穿于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而又远远延伸于镇压人民起义之后。在临终《遗折》中,他还关心“海军”及“铁路、矿务、船炮各政”,以“策富强之效”。尤希望最高统治者努力学习,勤理政事;“日近正人,广纳谠论”;整理财政,以“充军食”、“济时艰”;“上下一心,实事求是”。他所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总局等军事、民用企业,有益于国计民生,有益于国家经济、军事、社会的近代化。他大力筹划新疆建省,又促成台湾建省,加强“塞防”、“海防”建设等,对于加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也有重大意义。因而,全面来看,左宗棠镇压人民起义,罪过是严重的;他反抗侵略、收复新疆,举办洋务、推动国家经济近代化,进行政治社会改革、促成新疆和台湾建省等,贡献尤其是巨大的。可以说,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功、过两方面都很突出,虽然功、过有大小主次之分,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代替或掩盖另一方面。任何只抓住一面而给予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左宗棠的历史本来面貌。
(三)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尤以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反抗外来侵略,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二是反对封建主义,争取国家的民主和富强,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近代化。评价左宗棠,不仅要全面分析他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表现,尤其要在此基础上,抓住他生平活动的主流方面和发展趋势,看他在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中的表现,看他在中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态度和作为,看他是否在总体上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的判断。如前所述,左宗棠一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特别是督师西征,收复新疆辽阔领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功在国家,功在民族,功在后世。为了反抗侵略,他适时调整民族政策,团结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对敌;在中法战争期间,他甚至将曾经反清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称为“义士”,倚为抗法的力量。他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积极整治吏治,发展经济,举办洋务,引进西方科技,“护商”、“利商”,扶植私人资本,也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这些,显然构成了左宗棠生平事业的主流,也表现了他一生的基本发展趋向。辩证地看,他的主流是好的,是一贯爱国并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晚节也是好的。
三、左宗棠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政治家和军事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左宗棠作出如下历史定位: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政治家和军事家。
左宗棠是杰出的爱国者,这突出表现在他毕生“心忧天下”的爱国思想情怀中,表现在他面对列强侵略,不畏强暴,没有丝毫奴颜媚骨,“锋颖廪廪向敌”的民族精神中,表现在他“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全方位的国防思想和实践中,表现在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对外庄严宣告中,特别是表现在他督师收复新疆,功在国家民族、功在千秋万代的丰功伟绩中。
左宗棠是杰出的政治家,这主要表现在他各次战争之后卓著成效的善后建设(包括抚辑流亡、赈灾救荒、整饬吏治、发展经济、敦教劝学等)中,表现在他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洋务运动,并独树一帜、卓著贡献中,表现在他收复新疆后,谋“长治久安之策”,五上奏折,力主并实现新疆建省中,表现在他晚年筹划海防全局,奏请专设海防全政大臣,促使清政府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统一海军指挥权中,也表现他始终关注祖国宝岛台湾的安全和建设,奏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改为台湾巡抚,促成台湾建省中。
左宗棠是杰出的军事家,更属众所公认。他先是助曾国藩创建湘军,继又独立组建楚军,半生戎马,转战大半个中国。他善用兵,多谋善断,战功累累,甚至有史家将他与韩信、李靖、岳飞并称为“我国历史上……四个永不打败仗的将军”。在建军方面,他提出“兵之用在精,兵之精在将”,“治兵莫要于选将”。他组建的楚军,不同于湘军,“所纠集不仅一郡一县之人”,“挑选取精壮,无论南北籍贯”。在治军方面,他强调严格训练和严明纪律,提出“‘训练’二字不可偏废”,而首要在“训”,坚持“用兵之道,纪律为先”。在作战指挥上,他“于军情、贼势、地形刻意讲求”,提出正确的作战方针,稳慎进取,常能克敌制胜。他的“避长围,防后路”、“克服一城一堡,即宜分兵驻守”、“缓进急战,慎以图之”等战略战术思想主张,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谱写了出彩的篇章。
左宗棠有功有过,功远大于过。他是一位在近代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并在总体上顺应近代化历史潮流发展的人物。从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中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和经济社会近代化的任务出发,对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该予以高度的肯定。
(作者系本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