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序
时间: 2015-08-12 10:08
刘泱泱
辞旧迎新,忙过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庆的2011年,又迎来了充满新的期待和希望的2012年。这新的一年适逢中国旧历龙年,人们呼唤龙马精神,期盼国家各项事业龙腾虎跃,欣欣向荣。我们将迎来承前启后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还有许多重大活动陆续开展,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值得缅怀和纪念,其中包括宋教仁诞辰130周年。
宋教仁雕塑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黄兴等并肩战斗的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近代中国民主宪政事业的开拓者。在他短暂一生的31年间,国家多难,先后发生了4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战场的日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还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真是“国将不国”,民族危机严重万分!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且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替洋人,作一个,守土官长”(陈天华语),对内则顽固守旧,残酷镇压一切变法维新和民众反抗运动,人民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率先挺身而出,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振兴中华”,黄兴等一大批爱国革命志士随之继起,一个以同盟会为领导,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即辛亥革命,迅速席卷全国,终于取得了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胜利,并且为民族复兴,为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宋教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走上爱国、革命道路的,并且以自己独特的才能作了多方面的特出贡献。
宋教仁是于1903年21岁时开始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至1913年被独裁者袁世凯罪恶的子弹暗杀,其间仅仅走了10年。这是短暂的10年,又是极不平凡的10年,是宋教仁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在民初共和建设中,作出了多方面特出贡献的10年。在这10年,宋教仁从年龄说,还只是一位从20岁出头到30岁出头的小青年,但是他却以其出众的才华、超强的活动能力、开放包容的品格、务实笃行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在众多爱国、革命者中脱颖而出,一步一个脚印地成就了大业。他21岁与黄兴共创中国大陆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首创的兴中会成立于美国檀香山),担任副会长;23岁在日本创办第一份跨省跨国的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又协助孙中山、黄兴创建革命政党同盟会,被选为同盟会本部司法部检事长,其所办杂志则改名《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继续出版发行;25岁一度代理同盟会庶务,主持同盟会本部工作,随后赴祖国东北,创建同盟会辽东支部,并实地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吞我国延吉地区大片领土(所谓“间岛”)的阴谋;26岁奋笔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使清政府得以在中日“间岛”交涉中取得胜利,保全了这一片领土;28岁提出著名的“革命三策”,确立长江流域革命方略,并着手整顿因边地起义屡遭失败而日趋涣散的同盟会;29岁担任《民立报》主笔,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制定武昌首义、各省响应计划,武昌首义胜利后又与黄兴一道奔赴武昌,为新生革命政权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鄂州约法》,复东归促成南京光复,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30岁历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北京政府农林总长,解职后专力于党务和民主宪政活动,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在任大力鼓吹政党责任内阁制,推动国会选举运动;31岁离京南下鄂、湘、苏、浙、沪、宁等地,接连发表演说,宣传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抨击袁世凯政府为“不良政府”,鼓吹由正式国会制定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受到袁世凯的忌恨,竟然以阴谋、血腥手段将其暗杀!孙中山致诔词称:“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的一生是光辉的,他的光辉业绩、思想和“为宪法流血”的精神永载近代史册。他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人,是桃源、常德和湖南的骄傲,但是他不仅仅属于桃源和常德,也不仅仅属于湖南省,他属于全中国。他的事迹和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之流血牺牲的民主共和与民主宪政事业至今为我们所继承和发展。
但是宋教仁逝世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对宋教仁的研究和宣传长期处于薄弱状态,成果不多。改革开放后,这种状态逐步有所改观,宋教仁研究和宣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查考,改革开放以来32年间(1979—2011),先后整理出版了宋教仁的文集3种,编辑出版了有关宋教仁生平和宋教仁被刺案的资料集3册,又陆续出版了研究宋教仁生平和思想的专著6部,各报刊发表研究宋教仁的论文也达170余篇,成果喜人。但过细分析,在宋教仁研究和宣传中,也明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是这些成果大都停留在资料积累和纯学术研究方面,服务对象基本是文化较高的教学、科研人员,面向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农村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的通俗读物则尚属空白;而关于宋教仁的思想源流,特别是其早期爱国、革命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无论就资料积累和研究深度来说,都还显得单薄。人们期待这种状况迅速改变,期待宋教仁研究与宣传不断有新的突破。
我们得感谢宋教仁常德研究会及其所属桃源分会,他们自去年成立后,立足地方特殊优势,做了大量工作: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创办《宋教仁研究》刊物,成功举办首届两岸宋教仁学术高层论坛,组织撰写《宋教仁评传》,同时也注意到组织编写关于宋教仁的通俗读物。今年春节刚过,宋教仁常德研究会桃源分会的同志来长沙联系工作,找到我,说他们编写了一本《宋教仁》通俗读物书稿,准备交付出版,托我看看,提点修改意见,并写篇序。我听后十分高兴,因为这非常切合纪念宋教仁诞辰130周年的时宜,也符合进一步研究和宣传宋教仁,特别是向广大群众(主要是农村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宋教仁的需要。而对于阅稿和写序,我初时有些犹豫,因我年迈体衰,且手头还有些杂务;但鉴于宋教仁的重要历史地位,又考虑宋教仁研究和宣传的迫切需要,还是乐意地应允了。于是我便成了这部书稿的最早读者之一。
由于时间紧迫,我近乎浏览地读完了书稿,觉得是一本好的关于宋教仁的通俗读物。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点:第一,体例新颖、适用。全书不按生平思想依次叙述的方法,而是采用故事体裁,分8大篇、80个子题介绍宋教仁,末附《宋教仁传略》和《后记》。8大篇题目依次为:勤学、励志、爱国、革命、智谋、美德、廉政、重教。各大篇子题数量不等,80个子题就是80个故事。读者便于依时间许可,或系统阅读,或各取所需,自由选读。第二,内容全面、准确。全书尽管不系统叙述,但宋教仁生平、思想的方方面面大体包容到了;虽为故事体裁,叙述仍不失真实、准确。第三,思想观点正确、稳妥。有利于向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励志勤学教育。第四,资料较丰富、可取。所写故事,有采民间传说者,有据地方文献者,有依宋教仁著述和传记资料改编者,都言之有据、合乎情理;特别是民间传说和地方文献所载,涉及宋教仁的家世家庭、师友关系、地理环境、乡邦习俗,对专业学术研究者,亦不无参考价值(顺带指出,桃源、常德在这方面还可继续做些工作)。第五,文笔通俗、易懂。全书文字流畅,部分故事写得形象生动,有可读性、趣味性。总之,此书的出版,不仅可以填补宋教仁研究与宣传中缺乏通俗读物的空白,也将为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提供一份有益的业余课后精神食粮。
在《宋教仁》一书即将付梓之际,我谨写了如上一些感言,并以纪念宋教仁诞辰130周年。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系本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