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馆员文粹

淘得“田园宰相”名印

时间:   2025-06-23 11:06

王憨山学艺之心不死,又从杭州转到南京,借住在一个姓王的湖南老乡家,与一些画界朋友往来,切磋画艺,生活则靠卖画维持。到了1948年夏天,国共双方的战争日紧,王憨山只得收拾行装,打道回府。当时交通不发达,南京的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要撤离,各省的人士要返乡,车辆十分紧张,王憨山只得找朋友设法借了一套国民党军的上校军官服,改乘飞机回到了湖南长沙。这一个当时看似聪明的主意,竟为他日后“在南京的活动交代不清”留下祸根,他肯定是没有想到的。

图为田园宰相印章。从右上开始的释文为:田园宰相

到长沙后,王憨山经同乡省督学唐诗戡的介绍,在一个意大利人办的教会学校丽文中学教图画课。一天,他在天心阁旁一地摊上,发现了一枚古印:石材玉质,呈浅灰绿色,8厘米见方,高约12 厘米,重六七斤,通体浮雕着山水亭阁,空白处刻有“雨雅山人”与“项子京鉴赏”字样,印文为半篆半隶,阳刻着方正的“田园宰相”四个隶字。“雨雅山人”不知何人,但“项子京”乃明代著名鉴赏家,王憨山是知道的。他爱不释手,终以一块银元的代价淘得。他后半生真就坚守在“田园”,这是他当时肯定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