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栏目 > 湖湘文史 > 楚风吟草

2016年刊-诗联论坛-吕可夫

时间:   2017-03-13 17:03

联观生面话作别裁

  ——《湖湘联话》略议

  楹联乃中华古老国粹,自五代末始,明代初兴,清代勃起,民国后继,迄今更如春风草木,蓬勃繁荣,千馀年来,大家辈出,佳作纷呈,长盛不衰。然联话相对寂寥,作者寥若晨星,著作屈指可数。清代闽人梁章讵以《楹联丛话》首肇先河,其后湘人吴恭亨续撰《对联话》,在联界影响深远。但据南                            昌大学教授龚联寿主编之《楹联丛编》收录,自梁氏起至今,联话著作不到四十种。当代虽时见联话篇什,但大多零星散碎,少有鸿篇。

  当代湖湘楹联名家胡静怡先生所撰《湖湘联话》最近付梓,辑联两千馀副,成籍四十万言,遴选精致,点评的当,立意超拔,发语清奇,堪称不可多得之佳构。通读一过,颇有感触,故不揣浅陋,略议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一、意境技艺高深

  《湖湘联话》作者勤奋耕耘,心记笔录,积数十年之功,收集楹联一万馀副,然辑入书中仅两千馀,如何取舍,颇费心思。从所选作品看,大多思想内容深刻,时代特色鲜明,艺术水平高超,可见独具慧眼。

  春联如:陶俊新之“梅坞喜添香,一犁春雨牛衣湿;柳营新试马,万里东风虎帐开”、刘季子(女)之“春自几时回?问帘外桃花,江干杨柳;联从何处写?有胸中壮志,笔下豪情”、易庚山之“翘首望京华,多谢春风常送暖;深情连海宇,应凭红豆寄相思”、史鹏之“十里杏花雏燕舞;一犁春雨老牛欢”、刘瑞清之“自旧章程易辙以还,抒卓识,展鸿图,先教凤翥东南,已见风云惊宇宙;迎新世纪开元而后,富边疆,荣僻壤,再促龙腾西北,待看红紫绣山河”、鲁晓川之“大翼翻羊角;春风奋马蹄”、刘人寿之“羊岁来临,不许挂羊头,卖狗肉;马年过去,岂可拍马屁,吹牛皮”、罗德铭之“目览湖山,百丈烟花千里雪;歌穿户牖,一壶蒲酒万家春”、萧正凡之“玩耍三天,扁担锄头都放假;饱餐几顿,干鱼腊肉好过年”以及作者本人之“反腐肃贪、务穷三窟;发家致富,莫守一株”等,不仅文字雅秀,对偶工巧,且境界高拔,立意不凡。

  风光名胜联如:陶澍题长沙橘子洲北极阁:“楼高但任云飞过;窗小先将月送来”、李曲江题长沙天心阁:“登阁上青霄,回首潇湘,是谁将衡岳洞庭和盘托出?举头近红日,寄身天地,待我把白云明月信手拿来”、祝钦坡题天心阁:“拔剑上层楼,斩断云根,净扫天心迎晓日;举杯寻胜迹,放怀岳麓,敢倾诗胆醉名山”、羊春秋题岳阳楼:“楼上有奇文,试问谁再如此多情,能从忧乐思天下?湖中藏妙谛,莫道他是这般平静,须知覆载系安危”、虞逸夫题长沙南郊公园数红阁:“凭栏送绿波,欲唤湘灵来鼓瑟;把酒看红叶,难招杜牧更题诗”、石印文题安化萸江公园停云阁:“阁与白云齐,看起伏山峦,都如笋蒂冲衣出;江依青霭尽,听翻腾波浪,疑似英雄踏马来”、吕可夫题水泊梁山宋江井:“一眼石泉沉日月;几瓢天露洗江山”、周永红题泸溪涉江楼:“明月涉江来,贮一楼楚韵骚魂,喜与灵均登阆苑;青山探首出,置万丈诗屏画壁,好邀太白下泸溪”等,皆无不笔触空灵,感怀独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时政联如:熊建权题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再度仰遗容,值冥诞百年,纪念堂中移步缓;几回思往事,呼人民万岁,天安门上应声高”、张品花(女)题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少通马列,壮扫狼烟,革命建丰功,主席爱民,民自有心怀主席;奇策兴邦,大才济世,牢房锁铁骨,天公问我,我真无语答天公”,以及作者本人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公诚石破天惊,正本清源兴鼎革;除黑帽以云开,脱红羊而日见,我始眉扬气吐,焚香酾酒拜英雄”、题岳阳迎奥运圣火:“岳阳楼上望君山,万顷波涛,托起一方中国印;青草湖边传圣火,一堤杨柳,抖开万树五环旗”等,虽题材政治性强,却少干瘪生硬,图解口号,而皆意象饱满,形象生动,美雅可读,不落俗套。

  二、地域色彩浓厚

  其他联话比较,地域色彩浓厚是《湖湘联话》的一大特色。湖南本楹联大省,有清以降,联家纷竞,异彩纷呈。更兼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外籍人士吟咏湖南之作,可谓汗牛充栋,俯拾皆是。此书所录,注重突出湖湘地域特色,或作者为湘藉,或内容为湘土,五湖四海之名胜风光,三湘四水之人情风物,莫不散发出浓郁楚风,充满着淳厚湘味。如:据传佛印和尚题南岳祝融峰望日台:“万顷苍波澄玉鉴;一轮红日滚金球”、清道光举人宁乡汪璈炳题贵阳甲秀楼浮玉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清咸丰进士望城李篁仙题山西湖南会馆:“霜威出塞,云色渡河,李太白咏三晋遗风,今日犹如昔日否?汉口夕阳,洞庭秋水,刘长卿写两湖好景,此乡得似故乡无”、清光绪进士望城陈继训题长沙天心阁:“岂天下已安时,看烟火万家,敢忘却屈大夫九歌,贾太傅三策?此城南最高处,更楼台百尺,好管领卅六湾风月,七二峰晴岚”、清湘潭吴邵之题长沙岳麓山白鹤山庄心远楼:“主人是簪笏名流,无限诗情,多寄在石屋苍松,云天白鹤;静舫有江湖胜概,好乘酒兴,更饱看平台皓月,高阁遥山”、清岳麓书院山长罗典题岳麓山爱晚亭:“林间煮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今人北京孟广祥题长沙定王台:“几丈台前,谁曾抱天地情怀,独泣长风,念母捧心昭大爱;两千年后,我若入时空隧道,定回大汉,襄王运土向长沙”、宁乡熊东遨题广东肇庆七星公园湖心亭:“一岛卧湖心,四面清波,最宜越女浣纱,子陵垂钓;小亭当道口,长空皓月,端合吕仙醉酒,太白吟诗”、西安解维汉题宁乡金洲风雨廊桥:“何地无湖?只少这似画廊桥,如烟活水;栻斯文有幸,最堪怀胡宏高卧,张南来”等,或湘人写湘,或湘人写外,或外人写湘,充分地彰显出湖湘大地之人文荟萃,毓秀钟灵。

  三、史料价值珍贵

  诗可为史,联亦可为史。《湖湘联话》所收作品,许多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将有关抗日战争联语,独立成篇,为研究抗战文化提供了大量一手素材。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全国正面战场大会战22次,湖南境内7次(4次长沙会战加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占近三分之一,使湖南站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为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此期间,湖湘人民创作了大量楹联,为抗战鼓呼呐喊,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可歌可泣的湖南抗战,感天地,泣鬼神。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战怒潮。洞庭波涌,衡岳风号,湖湘大地同仇敌忾。湘西新晃举行抗日誓师大会,邑人杨台南撰会场联,号召全民团结,一心抗敌:“辽沈已沉沦,愁看铁骑纵横,蓄意南侵吞禹甸;倭奴应打倒,尚冀民心团结,挥戈东渡靖扶桑。”

  湘潭韶山清溪乡召开青年抗日救国动员大会,当地胡隐一联,激励人们卧薪尝胆,矢志救亡:“青春难再得,纵是舞雩风咏,乐育一场,国蹙岂忘心,莫向新亭空洒泪;年力已增强,际兹海水波腾,痛深五月,事成原有志,须知勾践卒吞吴。”

  1938年,衡阳召开纪念“九·一八”事变暨抗战誓师大会,会场一联,义愤填膺:“东北不抵抗而亡,积七年旧愤难平,木落飘萧增隐痛;国难到今兹已亟,正八月秋潮怒涨,江声日夜吼同仇。”

  常德会战之际,成立抗日铁血团,张渥潜题联一副,表达血战沙场之决心:“国威不振,民命堪嗟,远望烽火连天,大好河山都变色;前敌方张,后援有待,遽看英雄起义,但凭铁血建奇功。”

  李芬题抗日军校联,士气高昂,勇往直前:“挥十万长矛,指东京落日;愿三湘子弟,发上国雄风。”

  1939年,望城铜官集会,纪念卢沟桥事变两周年。邑人李宝玉撰长联一副悬挂会场,对抗战充满必胜信心:“两春两秋,乃樱花岛倭奴肆虐之秋,且任它暴恃暴,强恃强,强暴取长城,若项王扛鼎拔山,胜利一场终属汉;七月七日,正卢沟桥战事起端之日,几使我民不民,国不国,国民齐努力,效楚人揭竿伐木,英雄三户足亡秦。”

  至于各行各业之抗战楹联,更是各具特色,似投枪匕首,激励人心。如:理发店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打铁铺联:“百炼中华,全民成铁汉;长期抗战,大地作洪炉”、裁缝店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盗寇?相率中原甲胄,还我河山”、毛笔店联:“执笔从戎,方称志士,征夫杀贼,不愧书生”、冠帽店联:“大汉簪缨,同心救国;中华冠冕,合力驱倭”、照相馆联:“耻重辱深,表表复仇相貌;邦危寇亟,堂堂报国身材”、钟表店联:“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时时刻刻,勿忘民族深仇”、颜料店联:“粉墨登台,终究是一场春梦;丹青著史,俾毋忘百战殊勋”等,读起来无不热血沸腾,血脉偾张。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抗战胜利,国民革命军驻湘73军在长沙举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会场联悲伤壮烈,动人心魄:“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元无此壮;写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七十多年过去,这些激越磅礴、气壮山河的楹联,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当年湖南英勇抗战的铁血壮歌,也必将长久激励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四、点评议论

  肯切联话一体,当以点评、议论为主,然立论之妥贴,评点之精准,释典之确凿,要言之不繁,却人各不同,自有高下,非学养深厚、知识渊博者不能为之。个人认为,楹联评议,贵在乎二,一为中肯,二为贴切,不谬夸,不任贬,执此两端,则言之成理,圆之成说,花开蒂落,水到渠成。读《湖湘联话》,此感颇深。兹原文照录两则以证。

  1、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其挽联之作,用典精当,镂月裁云,以古喻今,铢两悉称。最为人所称道者,乃挽外甥一联:

  定论盖棺,总系才名辜马谡;

  灭亲执法,自挥老泪哭羊昙。

  彭之外甥某,以军功晋知府,后因贻误军机,被彭斩首。该联极难下笔,不杀不足以肃军纪振军威,杀之又惜其既有军功且有血缘。然该作义正词严而又真情毕露,足见彭氏使笔如舌之功夫。马谡、羊昙不仅对仗极工,用事尤切。马谡乃孔明帐下大将,自幼熟读兵书,素得孔明青睐,然不听副将王平劝告,痛失街亭,被孔明挥泪斩之。羊昙乃西晋大臣谢安之甥,很得谢安器重。谢生病还京时曾过西州门,谢死后,羊逾年不举乐,不过西州门,可见舅甥感情之深厚。联文用此二典,一言公谊,一表私情,无论于公于私,均见彭斩甥之后的痛惜之心。

  2、伏家芬挽成应求女史一联,典雅至极:

  芳声腾海宇,红豆啄馀鹦鹉粒;

  秀句满江国,碧梧栖老凤凰枝。

  首句语出李白《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杨宰穆春风,芳声腾海宇。”第三句语出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秀句满江国,高才惔天庭。”二、四句则语出杜甫《秋兴八首》。

  成应求与潘力生二老,青春相恋,未结姻缘,白首相偕,终成眷属。二人一为侨居海外之著名联家,一为蜚声文坛之诗词才女,故“芳声”“秀句”实有所本。而“啄馀”“栖老”尤为切事切人,绘声绘色,谑而不虐,不露斧痕,妙趣横生,别饶深意,真乃神来之笔!

  以上两例,足见作者胸次文章与笔下功夫。

  五、文字生动活泼

  尝读梁章讵《楹联丛话》与吴恭亨《对联话》,总觉其文字洗练精简有余,而生动活泼不足,故时感沉闷,难以久阅,而《湖湘联话》则注意到在精练文字的同时,尽量不摆学究面孔,使文字鲜活生动,引人入胜,甚至令人莞尔。如作者在论及宗祠联时,联想到“中国联坛之悲哀”,议论风生,嬉笑怒骂地讽刺、抨击了大路货和套话联:“历史上有亮点有名人的家族,当然可以竞相夸耀,而少亮点少名人的家族又如何撰写宗祠联呢?不难。中国的文人们历朝历代就练就了一门本事:写套话。套话是万金油,既可治伤风头痛,也可治腹胀腹泻,乃至火烧水烫,热毒冻疮,蚊虫叮咬,皮肤瘙痒等等,什么都合适。套话联亦然如此,无论何时何地何姓氏皆可用之,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且绝对不会闹笑话、出丑相。”既风趣生动,又引人深思。

  在谈到嵌名联时,作者一针见血,直贬时弊:“嵌名是对联创作的一种技巧,嵌得巧妙,嵌得自然,可生奇趣,如果嵌得生硬,嵌得霸蛮,则适得其反,如同吞食苍蝇,令人作呕。当代不少联家,以嵌名为时髦,无论什么场合,什么题材,都来嵌名,甚至为达到嵌名之目的,生造词语,连文从字顺的基本规矩都抛到九霄云外,实在滑天下之大稽。”言辞之犀利活泼,道理之通晓明白,读后印象殊深。

  六、标题雅致

  隽永《湖湘联话》全书体例匀称,篇章井然,结构清晰,各成一类,分为喜庆、景观、题署、戏台、哀挽、缅怀、抗战、祠庙、集句、谐趣十篇,此与梁氏、吴氏以及其他联话大同小异,然最为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各篇之下,又根据不同内容联语另起标题,且标题都出自所选联语。从所有332个标题看,除一个标题为八字句外,其余皆为七言律句,极似半边章回体小说标题。这些标题都是所选联语中的经典警策之句,既高度概括了所选楹联内容,画龙点睛,更因为标题精练清新,雅致隽永,而使读者喜阅易记,先入为主,看标题就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从而提升了联话的品味和品位。就这一点来说,乃为之前所有联话所未见,具有无可争议的独创性,可谓也开了联话撰写之先河。因篇幅有限,不再引录和赘述。

  综上所述,《湖湘联话》确是我国联坛许多年来难得的一本好书,对于了解楹联,学习楹联,欣赏楹联,弘扬国粹,无疑大有裨益。当然,金无足赤,白璧微瑕,此书也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内容重复,文字标点差错,还有少量与联话关系不大,更主要的是尚未全面体现湖湘楹联之全貌,特别是许多楹联大家和高手,象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闓翼、王运、易顺鼎、杨度、黄兴、蔡锷、毛泽东等名家作品,有的分量过轻,有的几乎空白,虽可一孔窥豹,然总觉一憾。

  丙申小暑于长沙自闲斋